粵商

粵商

粵商與徽商、晉商、浙商、蘇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廣義上的粵商包括潮州幫(潮商),廣州幫,客家幫,其中潮商與徽商、晉商,是中國歷史“三大商幫”。狹義的粵商指廣州幫。粵商是現代中國經濟尤其是商貿流通經濟中的最主要的企業群體(“商幫”),也是對中國改革開放影響力最大的一個“商幫”。狹義的粵商指廣府商幫,廣義的粵商則包括廣東廣府幫,潮州幫,客家幫、海陸豐幫以及其餘廣東各地的商幫,以珠三角廣府商幫作為代表。它的變遷和發展趨勢不僅對廣東經濟產生巨大影響,而且還對全國各地企業群體都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是由廣東本地的三大民系以及其他民系組成,包括廣府幫,潮州幫,客家幫、海陸豐幫以及其餘廣東各地幫等。粵商文化歷史淵源深遠,商業氛圍濃厚。粵商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毗鄰東南亞、香港、台灣,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最早由廣東進入,然後輻射全國。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粵商粵商

粵商與徽商晉商浙商蘇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廣義上的粵商包括潮州幫(潮商),廣州幫,客家幫,其中潮商與徽商、晉商,是中國歷史“三大商幫”。狹義的粵商指廣州幫。

粵商文化歷史淵源深遠,商業氛圍濃厚。粵商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毗鄰東南亞、香港台灣,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最早由廣東進入,然後輻射全國。敏感、勤勞、刻苦、務實、低調,這些都可以在粵商身上體現。粵商在近現代來講,都起到了一個引導潮流的作用。當然歷史馬上翻開新的一頁,粵商能否在未來依然保持領先的位置,與時俱進將是粵商不斷學習和探討的重要課題。

西漢開始,廣州就成為南部中國珠璣、犀角、果品、布匹的集散之地,到了宋代,廣州已成為“萬國衣冠,絡繹不絕”的著名對外貿易港。從18世紀開始,廣州作為中國惟一的對外貿易口岸,成為“洋船”必爭之地,在1850年世界城市經濟十強排名中,廣州名列4強。

發展歷程

“粵商風雲三十年盛典” 晚宴現場“粵商風雲三十年盛典” 晚宴現場

粵商作為中國經濟當中非常活躍的一個群體,有其自身的特點。在“2010年中國五金行業‘粵商’聯誼會”上,眾多五金業界粵商代表為我們講述了五金業的粵商特色。

粵商與徽商、晉商、浙商、蘇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 粵商自古以來特別是近代以來就在推動中國和世界工商業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改革開放以來,新粵商繼承歷史傳統,發揮地緣優勢,創新發展理念,以獨特的商業智慧和勤奮的創業精神為中國和世界經貿發展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部新粵商敢為人先、務實創新、爭雄奪冠的創業史,就是一部推動廣東改革開放發展的歷史。

改革開放以來,粵商推動著廣東的產業結構從“珠江水、廣東糧”,到“嶺南服、粵家電”,再到今天的“IT簇群、五金基地”物流、諮詢等服務業更是方興未艾。在人們看來,粵商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借改革開放的政策優勢和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不僅在市場化經濟大潮中掙得盆滿缽滿,更是“借雞生蛋”,學技術、學管理、學資本運營;一言以概之,就是在傳承“通達務實”、“開放兼容”等傳統粵商精神的同時,更具創新意識和長遠眼光,更善於吸引、利用全球範圍內的人才及各種資源。

30年來,廣東國民經濟以年均13.7%的速度快速增長,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百業興旺、人民安居樂業。這其中凝聚著廣大新粵商的智慧和心血。當前廣東的發展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處於全面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關鍵時期,正在努力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推動新一輪大發展,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

新時代的粵商也有了新的精神,那就是“新粵商精神”。一是敢為人先。這是新粵商精神的基石;二是務實創新。這是新粵商精神的靈魂;三是開放兼容。這是新粵商精神的精髓;四是利通五洲。這是新粵商精神的重要特色;五是達濟天下。這是新粵商精神的重要體現。新時期廣東的發展需要廣大新粵商的繼續關心和支持,廣東的發展也將為新粵商創造無限的商機。

千年粵商,百年崛起。新粵商發力再集結!

主要特色

“粵商風雲三十年盛典” 晚宴現場粵商論壇

不同的“商幫”,都具有各自獨有的經營模式、理念和行為特徵。相對全國各地的現代“商幫”而言,“粵商”的綜合實力、綜合競爭力等仍然是“中國第一商”。

由於地處南部邊陲、遠離政治中心、與港澳相鄰,最早培育和開放市場,最早接受東南亞產業轉移,因此它們在全國形成了一種具有鮮明的南越區域色彩風格和帶有濃郁的嶺南文化特色的企業群體,造就了“粵商”自身獨特的個性和特徵。這些個性既造就了“現代粵商”強大的生命力,又帶來了制約自身發展的新問題。就積極意義而言,現代“粵商”具有四個方面的優點和個性優勢。

一、市場敏感性強。粵商一般能先人一步,發現商業機會所在。並且在別人看不準或猶豫的時候,果斷而大膽地做出決策。這也是大量新興業態和商業領域的先進技術被最先套用於廣東商業企業的原因之一。

二、接納和包容性強。粵商對於各種有能力的人才以及新生事物,普遍能夠虛心學習接受,並對於企業發展有利於的批評建議以及有能力的人才都能包容和接納。這也就是珠三角一些農民商人雖然自身沒有文化,但卻能辦大型批發市場、高檔連鎖酒店以及商業街的原因。

三、講求實效和穩健。粵商做商業,就是“辦工廠”一樣,實實在在,既不虛漲聲勢,亦不急於求成。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大,“賺得手裡的才是錢”,一般不做摸不著邊際的“宏偉構想”。大多不冒風險,不做沒有把握的事。“朋友是朋友,生意歸生意”,算盤打得精準。一切經營,強調的是效果,對於形式如場面上的東西,“粵商”們普遍並不講究。當年鄭州亞細亞在廣州仟村百貨經營時,每天早上鼓樂隊迎客,粵商們就弄不懂它有什麼實際意義,無一接受。

四、注重實幹和苦幹。大多數粵商是從小商小販做起來的,所以即使現在規模做大了,亦勤勞苦幹。“員工休息,老闆守店”不足為奇,“大商場開業,老闆親自擦玻璃”,也並不吃驚。

正是上述個性特徵和優點,造就了粵商們今天的成就,使他們能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生存、發展和不斷壯大。

發展思路

粵商研討粵商研討

粵商解放思想、科學發展的創新策略包括:

(1)建設粵商社團,提升企業素質;

(2)建設粵商文化,突出品牌經營;

(3)建設粵商金融,加快資本運作;

(4)建設粵商人才網路,促進自主創新;

(5)建設粵商戰略聯盟,擴大產業輻射;

(6)建設粵商公民形象,聚集社會資本。

“創新型粵商、責任型粵商、國際型粵商”是未來一段時期粵商發展的戰略目標。通過參與自主創新增強粵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承擔社會責任獲得粵商發展的社會支持體系;通過培育世界視野提升粵商發展的國內外廣闊空間。“千年粵商·百年崛起”就擁有新的生機活力;“和諧中國·粵商貢獻”就具有雄厚與堅實的基礎。

文化傳承

粵商大講壇粵商大講壇

粵商文化由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和廣府文化三大板塊構成。歷史上做生意最厲害的是廣府人,廣府的代表是18世紀的廣州十三行。近代是潮汕人。潮汕靠海,有很強的風險、憂患意識與拼搏精神。近現代起,客家商人開始湧現,他們勤勞務實,進取心強,注重企業文化和品牌建設。

其實,遠在秦漢嶺南文化萌發之時,粵人就形成了“重商”文化,如漢朝初期的高新技術產業是鐵製品,然而嶺南地區沒有鐵,必須靠商人從中原販鐵來供應;從宋代到明清,不同時期的商業文化對廣東的影響都十分深刻。到了近現代,廣東人更是進一步將嶺南人重商求利的文化發揚光大。長期的海內外貿易,使粵商在接受傳統文化的同時,亦受到西方商業思想的啟蒙。近現代“香山(泛指珠海、中山、澳門等地)人”創辦了現代中國百貨業的先驅——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大新公司,就是在傳統商業文化的基礎上容納吸收了西方商業文明的結果。

中國的文化特徵是“以和為貴”,對內講“和氣生財”,對外講“和平友好”,這是眾所周知的儒家文化傳統。中國傳統商業文化是“合和”文化,即由集合、匯合、混合、結合、合作到和諧、和睦、和順、和悅、和平共處的文化。中國儒學文化中的和諧精神與西方文化中競爭、開拓精神結合起來,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特質,對粵商精神起了重大的影響。因此可以說,粵商文化從屬於儒商文化範疇,儒商文化囊括粵商文化,兩者一脈相承。

所謂儒商文化,就是基於東方傳統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以儒家思想積極因子為核心的特色商貿文化,現今為世界廣泛認同。儒商文化具有如下特質:仁德、仁義(取之有道);和睦、友愛;誠信;謙恭、禮敬;親善、樂施、平和(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包納、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調和、制衡(過猶不及、滿則溢);張弛有道……其核心是“仁至上,和為貴”。對比觀照粵商文化特點:兼收並蓄;靈活開放;寓商於娛(工作娛樂兩不誤);人情味濃(生意不在仁義在);務實果敢……及粵商文化的核心特點:“和氣生財、平和處事、謙和待人”。很顯然,從個體外在表現形式上,粵商文化融合海內外的商文化精髓並具有鮮明獨特的南粵地域特色;從母體內在實質上,是傳承弘揚併兼具了儒商文化的許多優良特質,特別是和諧精神。

粵商文化發展幾千年,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其中,在經商處世的過程中形成的自身獨具特色的和諧精神,主要體現在四個層面:在決策上精於籌劃、善於變通;在經營上務實沉著、追求實效;在行動上敢為人先、反應敏捷、擅長模仿;為人處事上通達融和、爽快重義。“務實通達”、“開放兼容”、“和氣生財”等詞語,成為粵商精神最好的描述,也成為對中國商人智慧的概括。

“和諧”作為粵商的一種文化精神而非簡單的意識,還在於它滲透於粵人生活方式的各個領域,構成濃重的文化氛圍。粵商文化中的和諧精神,不但體現在其自身人文主體精神弘揚、實用主義意識的實踐和追求“和睦共處”的自然和諧境界等方面,也體現在粵劇、粵菜、粵式建築等藝術形式和飲食、居住文化中。例如粵菜特別講究“和味”,不片面強調甜酸苦辣鹹等任一種味道,而是要調出食物的原汁原味,並與嶺南水土相適應而各味和諧協調;粵商資助和影響下的粵派建築和客家圍龍屋群落、嶺南園林風格自然古樸,與自然保持和諧,其選擇和構建就是以傳統的風水理論與“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作為指導,體現了人居環境和自然完美結合的境界。

對外貿易

商業的需要使眾多商人應運而生,許多農民工人轉向亦農亦商、亦工亦商的經濟發展道路。長期的海內外貿易,使粵商在接受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受到西方商業思想的啟蒙。“近現代香山(泛指珠海、中山、澳門等地)人創辦了現代中國百貨業的先驅——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大新公司,就是容納吸收了西方商業文明的結果。

中國儒學文化中的吃苦耐勞精神與西方文化中競爭、開拓精神結合起來,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特質,對新粵商精神起了重大的影響。當代香港巨富李嘉誠(潮州籍)、霍英東(祖籍廣東番禺)、曾憲梓(梅州籍)就因此受益,成為創業成功的粵商典型。

代表人物

粵商粵商

首屆“十大新粵商”名單

深圳燃氣集團總經理 於劍
招商銀行行長 馬蔚華
珠江啤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方貴權
香江集團董事長 劉志強
佳都國際集團董事長 劉偉
廣州富力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思廉
廣東發展銀行董事長 李若虹
廣州聯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健文
深圳朗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海郎
廣州祈福新村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 彭磷基

五大商幫

蘇商
蘇州在明清時期已是江南重要的商業中心。蘇商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輝煌的過去。
徽商
徽商舊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團的總稱。又稱“新安商人”,俗稱“徽幫”。
浙商(包括湖商和寧波商幫)
浙江商人的特點為:“捨得”“和氣”“共贏”“低調”“敢闖”。
晉商
通常意義的晉商指明清500年間的山西商人,晉商經營鹽業,票號等商業,尤其以票號最為出名。
粵商
從18世紀開始,廣州作為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口岸,成為“洋船”必爭之地。

五大商幫

蘇商與徽商、晉商、浙商、粵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
蘇商蘇州在明清時期已是江南重要的商業中心。蘇商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輝煌的過去。1906年5月,商會招集各業籌集30萬元底股,籌備成立蘇省商辦鐵路公司,迫使清政府同意蘇商鐵路自辦。
徽商徽商舊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團的總稱。又稱 “新安商人”,俗稱“徽幫”。徽商萌生於東晉,成長於唐宋,盛於明,衰於清末。
浙商(包括湖商和寧波商幫)浙江商人的特點為:“捨得”“和氣”“共贏”“低調”“敢闖”。最為活躍商人為溫州商人,最為活躍的商人城市為義烏市,最有代表性的商幫為的寧波商幫。
晉商通常意義的晉商指明清500年間的山西商人,晉商經營鹽業,票號等商業,尤其以票號最為出名。晉商也為中國留下了豐富的建築遺產,著名的喬家大院常家莊園曹家三多堂等等。
粵商自西漢開始,廣州就成為南部中國珠璣、犀角、果品、布匹的集散之地,到了宋代,廣州已成為“萬國衣冠,絡繹不絕”的著名對外貿易港。從18世紀開始,廣州作為中國惟一的對外貿易口岸,成為“洋船”必爭之地,在1850年世界城市經濟十強排名中,廣州名列4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