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貴權

方貴權

”方貴權表示,自己最想教給學生的,是培養“學習以外的能力”。 方貴權底子好、又勤奮,大二時學習就趕上了班上的“老大哥”。 方貴權想著“好男兒志在四方”,就服從了學校的安排,分配到製藥廠。

基本信息

中國純生啤酒之父  方貴權中國純生啤酒之父 方貴權

方貴權:中國純生啤酒之父,廣州珠江啤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高級工程師,高級釀酒師。

就讀EMBA

中大嶺南學院EMBA

簡歷

方貴權  廣州珠江啤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方貴權 廣州珠江啤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方貴權,男,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高級釀酒師,現任廣州珠江啤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1982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輕化系微生物工程專業,1984年調入廣州珠江啤酒廠工作。

個人成就

他主持研製的珠江純生啤酒(瓶裝)、複合糖漿在啤酒生產中的運用、珠江牌金小麥珠江啤酒等科研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其中珠江純生啤酒獲1999年國家新產品獎,是我國啤酒行業劃時代的進步,使中國啤酒產品在技術與質量上都同步或領先於國際水平,為我國啤酒行業的飛躍做出了突出的貢獻。2001年,榮獲第一屆廣東省優秀“留學青年回國創業之星”。2004年,榮獲第一屆中國食品科技傑出中青年獎。第五屆“廣東省十大傑出青年”、2006年“廣東省勞動模範”,當選“2006廣東十大經濟風雲人物”及“最具膽識和魄力”大獎。他是國有食品企業優秀中青年,華夏酒報中國酒業風向標企業家的代表,也是華工人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印證了“今天我以華工為榮,明天華工以我為傲”,為華工書寫了一篇美麗的華章。
方貴權長期致力於我國啤酒行業的技術創新,是一位有著紮實的理論知識、豐富的實際管理經驗、勇於開拓進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優秀企業家。他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珠江啤酒,見證了珠江啤酒發展的歷程,在所主管的生產、技術、設備、採購,以及投資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嘔心瀝血於珠江啤酒每一步,大大增強了珠江啤酒集團的經濟實力,為公司的穩步快速、持續、發展、革新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同時,他積極參與我國啤酒行業的各項活動,積極為啤酒行業獻計獻策,參與制訂啤酒工業的發展規劃和行業技術標準,是啤酒行業具有較高權威的資深中、青年專家,為我國食品工業特別是啤酒行業的科技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

人物素描

中國“純生之父”——珠江啤酒董事長方貴權

珠江啤酒董事長方貴權珠江啤酒董事長方貴權

1977年冬天,當17歲的湛江徐聞鄉村少年方貴權踏進高考考場的時候,他只有一個想法:“一定要考出去,不能留在農村。”但他沒想到的是,這場考試把他跟啤酒這個“舶來品”聯繫在一起,從此決定了他的事業道路和人生軌跡。
事業的成功為方貴權帶來了諸多榮譽,在這些榮譽當中,有一項很特殊:他被母校華南理工大學聘為兼職教授。“對我而言,這是一個重大的責任。”方貴權表示,自己最想教給學生的,是培養“學習以外的能力”。
考前:信心爆棚 “如果我考不上,別人也考不上”
方貴權說自己是個幸運兒,沒有像大多數知青那樣受罪。1977年,上山下鄉運動已經進入尾聲,加上家本來就在農村,他這個應屆高中畢業生放下書本、拿起鋤頭,跟著爸爸下地幹活。
4個月的田間勞作,讓方貴權切身體會到農村生活的艱辛,他意識到,要奔個好前途,就一定要出去。“要出去,只有兩條路,一是當兵,二是考大學。”當中央宣布恢復高考時,方貴權激動萬分,同時又不敢相信。
但這個訊息千真萬確。方貴權信心十足,他在徐聞的前山中學是優等生,高中統考考了第一名。“如果我都考不上,別的人大概也考不上。”
備考的時間只有兩個月,方貴權放下農活、全心複習,卻遭到了父親的反對。“他一是不相信我能考上,二是覺得我現在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幹活才是正經事。整天看書就是‘不務正業’。”最後,在《湛江日報》工作的大哥專程回家說服了父親,方貴權才贏得了寶貴的複習時間。
如願:金榜題名 村里建國以來首個大學生
信心歸信心,方貴權對自己的水平還是有清醒的認識:文革10年期間,中學都是半工半讀,上午上課、下午勞動;有的課連課本都沒有,學到的東西可想而知。“所以我當時的想法是,只要能考上大學就行,不管是在哪裡、什麼專業。”考前填志願,方貴權是這么填的:第一志願,湛江水產學校;第二志願,廣州醫學院;第三志願,廣東化工學院。在他看來,湛江水產學校是可能性最大的:“水產類的學校估計分數線比較低,而且離家近。”
但考試的過程卻並不理想:“數學有一道25分的大題,關於拋物線的,我根本不會做,就空在了那裡。”考試結束後,方貴權感到自己大概是“沒希望”了,沮喪地回到家裡,再次拿起鋤頭,隨父親下地幹活。“我根本就不敢回學校!不好意思再去見老師和同學。”沒想到的是,其實他的成績相當不錯。
1977年的招生政策頗為特殊:不是按照考生志願的順序錄取,而是讓重點院校先錄。這樣,雖然廣東化工學院是方貴權的第三志願,但卻是最先進行錄取的。1978年3月,剛過完農曆新年,方貴權接到通知:他被廣東化工學院輕化系的微生物工程專業錄取。訊息傳來,整個公社都沸騰了,鄉親們紛紛上門道賀、大放鞭炮——他是建國以來村子裡出的第一個大學生,也是1977年全縣考上大學的兩名應屆高中畢業生之一。
有趣的是,當時的方貴權對微生物工程專業的理解很簡單:“我看了招生資料上的介紹,感覺就是做醬油、味素、包子、饅頭的吧,總之就是吃的東西。”
大學:刻苦學習 見到女生都不敢打招呼

珠江啤酒董事長方貴權珠江啤酒董事長方貴權

儘管已經過去了30年,但方貴權依然清楚地記得自己赴廣州求學時的情景。他帶著行李,從家裡坐車到縣城,再從縣城坐車到湛江市。那時候的交通方式叫做“水陸聯運”,先從湛江坐車到江門,最後從江門坐船,終於到達廣州的大沙頭碼頭。此前,他去過的最遠的地方是湛江市,探望在那工作的大哥。
大學生活先給了他一個“下馬威”。因為文革後第一屆大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學校組織了一次“摸底考試”,考試結果嚴重兩極分化:“老三屆”的學生大多成績優秀,而其他的學生就“慘不忍睹”,很多人只考了十幾分,甚至零分的都有。
“壓力特別大,我認識到了差距,更加下定決心要好好讀書,趕上老大哥們。”“最有意思的是在圖書館占座位自習!”方貴權笑著回憶道:“每天早上,圖書館門口都排著長長的隊,都是自習的同學。一開門就‘嘩’地湧進一大群人,稍微晚一點就沒座位了。”於是班上同學想了個妙招:頭一天晚上在圖書館自習的時候,把自習室的窗戶虛掩著、不拴死,第二天一早就打開這扇窗戶,從窗外把書一本本扔到桌子上,這樣既不用排隊又能占到座位。“我們輪流占座位,別的同學就給占位的人買早飯。”
30年前的大學生活非常單純。方貴權回憶,大一時男女同學即使在路上碰到了都不打招呼,“臉一別就過去了,不好意思。”班上的男女生關係直到大三大四才融洽起來。
方貴權底子好、又勤奮,大二時學習就趕上了班上的“老大哥”。他告訴記者,那時候也並沒有想過以後乾啤酒這一行。“我們那時候常到工廠去實習,就很崇拜工程師,覺得他們很了不起,希望自己以後也能當個工程師。”
入行:珠啤骨幹 老父親深以兒子為豪
畢業分配的時候,方貴權一心想回家鄉湛江,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對家鄉有感情,也有用武之地。”但那年有個女同學也想分回湛江,學校於是找方貴權談話,意思是讓他“發揚風格”。方貴權想著“好男兒志在四方”,就服從了學校的安排,分配到製藥廠。
方貴權如今還記得自己到達和離開製藥廠的時間:1982年2月25日至1984年10月24日。在製藥廠,他兢兢業業地工作著,業餘時間就打籃球,還入選了廠隊,一時間全廠上下誰都認得這個富有活力的“小廣東”。方貴權坦言:“我那幾年想得最多的就是再怎么回歸老本行,乾食品。”為此,他想過考研究生,但年資不夠廠里又不允許。
1983年,機會來了。廣東省和廣州市專程進京招聘人才,方貴權的哥哥從報紙上剪了招聘啟事寄給他。方貴權得到訊息後連夜趕到北京,把自己的簡歷給招聘人員看,“纏”著人家給他一個機會。他的誠意打動了廣州人事局的同志。不久廣州的商調函寄到了製藥廠。調動用了一年多時間,克服重重困難以後,方貴權如願以償回到廣州,調入剛剛組建的珠江啤酒廠。
“我剛剛到珠啤就參加了土建工作小組,負責對照進口設備和其英文目錄,給它們登記造冊,還要接待法國、德國、比利時等國的專家。”方貴權坦言,那時候自己還不會造啤酒,“因為之前只在調味品廠實習過”。1988年,方貴權拿到比利時國家獎學金,進入比利時新魯汶大學進修啤酒釀造技術
“我從比利時回來的第二天就趕到了湛江老家,父親當時已經病重。全家人都圍繞在他病榻旁,爸爸看到我回來,感到很欣慰,像是終於安心了。”晚上,父親對子女說:“我要睡覺了”,第二天凌晨平靜地離開了人世。
回憶這個情景,方貴權的眼眶微微泛紅,他說父親在晚年時很為他自豪,“覺得當初支持我考大學是對的。”

人物傳奇 生產出中國 第一瓶純生啤酒
在人們的想像中,一個啤酒公司的老總該是千杯不醉的海量漢子。但方貴權告訴記者:“1995年以前,我對所有的酒都不感興趣。調入股份公司做副總經理後,開始還有人幫忙擋酒,後來就經常要喝酒。我想,不能老是要人幫忙擋酒啊,就開始自己喝啤酒。”
1994年到1996年洋品牌進入中國而且賣得非常好。珠啤雖然也賣得好,但只是在大眾化的市場,在高端市場的份額卻很小,這使企業在競爭中處於不利。當時的領導班子認為必須要突破,大家開始研究純生啤酒。珠啤當時的銷售收入不過幾個億,而需要引入的純生啤酒生產設備就接近1億元;更具風險的是,純生啤酒最大的技術難點就是微生物的穩定性。經過反覆試驗,珠江啤酒成功地生產出中國第一瓶純生啤酒。
從1998年3月開始,珠啤純生開始大批量投放市場,一開始賣不出去,但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供不應求,為珠啤打開新的局面。一直到現在,純生啤酒還是珠啤的“拳頭產品”。
30年過去了,如今回望高考,方貴權感慨萬千:“高考對我太重要了。我是一個農村的孩子,如果沒有考上大學,我只能留在農村實現父輩的夢想,現在我是在實現自己的夢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