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商

蘇商

蘇州在明清時期已是江南重要的商業中心。蘇商與徽商、晉商、浙商、粵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蘇商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輝煌的過去。近代蘇商“實業富國、產業報國”精神,綿延百年的蘇商文化集中體現了愛國尚德、尊商惠民、開放包容和務實創新的精神。“致富思源、富而思進”,蘇州商會和企業家們對這句話有深刻的理解。

基本信息

蘇商

概述

明清時期蘇商的主體是洞庭商人,因此蘇商的名氣並不及洞庭商幫的大。在蘇州,從群體上講沒有比洞庭東山和洞庭西山這兩處的人更具典型性了。粵商、徽商、晉商、浙商、蘇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

商幫

這個太湖裡的兩座山位於蘇州市西南的吳縣境內。東山為伸入太湖之半島,即古胥母山,亦名莫蔽山。西山在太湖中,即古包山。東西兩山在明代弘治(1488-1505)時共為5個區,12個都,l2個裡;清代康熙(1662一1712)時為3個鄉。民國時期分別為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和金庭(西山)鎮。兩鎮面積分別為80和90平方公里這個地方,長期以來連設縣的資格都沒有。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狹小的太湖兩山的行政區域內,自明清以來,卻形成了一個極著名的商人資本集團——洞庭商幫。
諸多著述對於十大商幫儘管分法不盡相同,但商幫主體大多是以數省或一省為單元(如有些書中提到粵閩商幫,但更多的書中是將廣東、福建等商幫分列為兩個,其它就是山西、陝西、山東、江右即江西等商幫),再以下的就是以府(如徽州商幫、寧波商幫)或幾個縣(如龍游商幫)、在這些著述中,以縣以下的一兩個鄉而命名為中國古代商幫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蘇州屬縣吳縣下轄的東山人和西山人組成的洞庭商幫。

文化交流

2012年9月,歷經三年的調研、交流,由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中國城市文化研究院院長朱相遠,文化部中國文化管理學會會長汪建德,中共江蘇省委黨校副校長兼江蘇省行政學院副院長楊明,中共江蘇省委黨校教授、江蘇省企業文化研究會會長趙常林,僑園雜誌社常務副社長兼僑新網總裁、江蘇省企業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陳士國等人發起舉辦:首屆全國蘇商高峰論壇。蘇商文化高峰論壇由江蘇省企業文化研究會、中國城市文化研究院蘇商文化交流中心、僑園雜誌社等單位共同主辦。蘇商文化高峰論壇的發起,打造了全國蘇商文化交流平台,同時也推動了文化與蘇商的品牌發展。

商會

蘇州在明清時期已是江南重要的商業中心。蘇商與徽商、晉商、秦商、閩商、魯商、寧紹商幫、龍游商幫、潮汕商幫、江右商幫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明清十大商幫”。蘇商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輝煌的過去。近代蘇商“實業富國、產業報國”精神,綿延百年的蘇商文化集中體現了愛國尚德、尊商惠民、開放包容和務實創新的精神。“致富思源、富而思進”,蘇州商會和企業家們對這句話有深刻的理解
斗轉星移,世事浮沉,蘇州商會成就了百年傳奇。一卷卷商會檔案,一頁頁泛黃的檔案,一張張陳舊的圖片,凸現的是蘇州商會百年歷史的厚重。傳承百年的“蘇商精神”,在今天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下,該如何繼承和發展?“蘇商”又該怎樣打響自己的名號呢?
百年財富百年財富
百年積澱留下珍貴財富
翻開一卷泛黃的商會檔案,其中記載的內容不由讓人吃了一驚。這張“賞禮獎項”上清楚記錄了當初蘇州商會創辦時,呈送給乾清門、南書房、御膳房、御前、稟事處的銀兩數目。這僅僅是商會有案可稽的3800多卷檔案材料中的一卷,作為蘇州檔案館“鎮館之寶”的商會檔案,內容浩瀚、數量驚人、實屬罕見。它是蘇州商會近半個世紀從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生活諸方面的原始記錄,見證了蘇州由封建社會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進程。
蘇州商會自成立之初,就積極參與各項愛國惠民的社會活動。1906年5月,商會招集各業籌集30萬元底股,籌備成立蘇省商辦鐵路公司,迫使清政府同意蘇商鐵路自辦;解放上海時,蘇州商會帶頭髮起獻糧獻草支援前線的活動;抗美援朝時,蘇州工商界捐獻17架飛機;解放後,商會帶頭提倡國貨,如今的蘇州人民商場前身就是蘇州商會發起成立的國貨商場;在抗擊非典期間,蘇州市各級工商聯和會員捐款捐物總額達786.38萬元,在全省工商聯繫統名列前茅……

領軍人物

沈文榮沙鋼集團董事長
周海江紅豆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蔣錫培江蘇遠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施正榮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
丁佐宏月星集團董事長、總裁
沈國榮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嘉梁蘇果超市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嚴介和蘇商集團
柳傳志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劉強東京東商城的CEO
張榮明北京愛慕內衣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蘇州企業商會會長

五大商幫

蘇商與徽商、晉商、浙商、粵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
蘇商蘇州在明清時期已是江南重要的商業中心。蘇商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輝煌的過去。1906年5月,商會招集各業籌集30萬元底股,籌備成立蘇省商辦鐵路公司,迫使清政府同意蘇商鐵路自辦。
徽商徽商舊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團的總稱。又稱 “新安商人”,俗稱“徽幫”。徽商萌生於東晉,成長於唐宋,盛於明,衰於清末。
浙商(包括湖商和寧波商幫)浙江商人的特點為:“捨得”“和氣”“共贏”“低調”“敢闖”。最為活躍商人為溫州商人,最為活躍的商人城市為義烏市,最有代表性的商幫為的寧波商幫。
晉商通常意義的晉商指明清500年間的山西商人,晉商經營鹽業,票號等商業,尤其以票號最為出名。晉商也為中國留下了豐富的建築遺產,著名的喬家大院常家莊園曹家三多堂等等。
粵商自西漢開始,廣州就成為南部中國珠璣、犀角、果品、布匹的集散之地,到了宋代,廣州已成為“萬國衣冠,絡繹不絕”的著名對外貿易港。從18世紀開始,廣州作為中國惟一的對外貿易口岸,成為“洋船”必爭之地,在1850年世界城市經濟十強排名中,廣州名列4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