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埔濕地公園

米埔濕地公園

香港米埔—后海灣濕地是國際重要保護濕地之一,主要保護對象為鳥類及其棲息地,屬濱海濕地。

基本信息

簡介

米埔濕地位於新界西北面的米埔,瀕臨后海灣,是大量野生生物的天堂,在世界上地位昭著。有見於其重要性,香港政府於1976年把米埔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為確保其管理得宜,自1984年起把這片土地交給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代為管理。

發展歷史

米埔從前是一個養殖蝦只的地方,在濕地中使用基圍進行養殖。1950年韓戰爆發,當時的香港政府將包括米埔的香港邊境地區劃為禁區,限制了其發展之餘,米埔的自然生態環境一直都並無得到任何形式的保護。直到英國於1976年加入《濕地公約》(拉姆薩爾公約),其條款於1979年延伸至當時為殖民地的香港,同時香港政府將米埔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予以保護。1984年香港政府將米埔濕地交予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管理,並藉此推行環境保護及教育工作。。1995年米埔濕地正式根據國際濕地公約列為國際重要濕地。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米埔轉列為中國的國際重要濕地。

生物資源

米埔沼澤區的野生生物種類繁多,有超過300種雀鳥、400種昆蟲、90種海洋無脊椎動物及50種蝴蝶。米埔最廣為人知的是鳥類生態。每年約有200至300萬頭鷗、鴨、鷺和涉禽等水鳥,從中國北方、蒙古和西伯利亞的繁殖地,飛往東南亞和澳大拉西亞的越冬地。依靠遷徙路線上的中途站停棲、覓食並儲存足夠的能量,為餘下的漫長旅途做好準備。米埔和后海灣內灣一帶的濕地則是候鳥重要的補給站。此外,米埔還有全香港面積最大的紅樹林。

每年的春秋兩季是觀賞鳥類的最佳時節,300多種冬候鳥的蹤影可見於此,其中有不少品種更是區內罕見。候鳥在米埔和后海灣濕地一帶,以及紅樹林間,捕捉魚蝦和螃蟹作為食物。
在冬季,20,000至30,000隻遷移性涉禽,其中包括瀕危的黑臉琵鷺,北返繁殖地或南遷越冬地,后海灣便成了這一旅途的停棲之所。這裡也有不少野生動物和昆蟲出沒,如水獺、蝴蝶、豹貓和其它哺乳類動物等。

參觀方法

旅客只要向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申請“一天通行證”,便可在平日、周末及公眾假期自行到米埔參觀,費用為港幣$120。通行證每天限量頒發,先到先得。持通行證,可在米埔包括禁區範圍內悠閒漫步。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將提供地圖,上面載有建議參觀路線,還可預約導賞服務。除了觀賞美麗的大自然風光外,旅客還可到米埔展覽中心,選購各種紀念品。

交通

米埔並沒有任何公共運輸工具直達。最接近的公共運輸工具是行經青山公路的九龍巴士路線76K,來往元朗西至粉嶺華明邨,但乘客於米埔村外的巴士站下車後要再沿擔竿洲路步行前往。前往米埔的人士可於西鐵錦上路站或東鐵上水站轉乘的士前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