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姓

籍姓

籍姓,出自姬姓,以官職為氏。籍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列第275位。在當代是極罕見的姓氏。春秋時期,晉國有個公族叫作伯厴的,是晉襄公的孫子(一說是晉國大夫荀林父的孫子),在朝廷裡面專門負責管理晉國典籍的事情。伯厴的學問很好,他的後代中有的用籍作為姓氏,稱為籍氏,是籍姓的起源。

基本信息

簡介

籍姓淵源籍姓淵源
籍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75位。在現代他是極罕見的姓氏。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 籍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籍姓出自姬姓春秋時期晉國有個公族叫作伯厴的,是晉襄公的孫子(一說是晉國大夫荀林父的孫子),在朝廷裡面專門負責管理晉國典籍的事情。伯厴的學問很好,他的後代中有的用籍作為姓氏,稱為籍氏,是今天籍姓的起源。

籍姓溯源

源於己姓

出自遠古祝融後裔,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在史籍《潛夫論·志氏姓》中記載:“祝融之孫,分為八姓:己、禿、彭、姜、妘、曹、斯、羋。己姓之嗣飂叔安,其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能求其嗜欲以飲食之,龍多歸焉。乃學擾龍,以事帝舜。賜姓曰董,氏曰豢龍,封諸朡川。朡夷、彭姓豕韋,皆能馴龍者也。豢龍逢以忠諫,桀殺之。凡因祝融之子孫,己姓之班昆吾,籍、扈、溫、董。”

籍,實際上是祝融之裔孫昆吾之後,被封於籍(今河南武陟),建有籍國,以地為姓氏,國人皆稱籍國氏、籍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古代,“籍”與“蘇”二字通假互誤,東晉時期著名學者徐廣(公元352~425年)考證後指出:“‘蘇’一作‘籍’。<晉世家·獻侯籍>索隱云:系本及譙周皆作‘蘇’。”因此,後來籍國氏族人大多改稱有蘇氏,再後省文簡改為單姓蘇氏。

源於官位

出自兩周時期官吏籍氏,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據史籍《姓苑》記載,晉大夫籍談之後有譚姓。

“籍”,本義是指國政典籍、文獻、史冊等。籍氏,就是西周時期設定的官位,專職負責掌管王朝的典籍,除了在周王室有籍氏以外,周王朝亦在各個諸侯國皆有派駐該類官吏,如同現今的中央檔案館館長以及各省派員,時稱“董督”,即諸侯下的大政太史官。

在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姬伯厴(公孫伯厴、孫伯厴)曾任籍氏之官。姬伯厴就是周王室貴族中派駐晉國的籍氏,他知識淵博,學問很好,受時人尊敬。在他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籍氏、董氏,後來被周景王姬貴斥責為“數典忘祖”的晉國大夫籍談,即是姬伯厴的後代。

到了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亦多有自設籍氏之官,除了晉國,在齊國、魯國、衛國、秦國、楚國、宋國、吳國、越國等諸侯國,以及到戰國時期的韓國、魏國、趙國和其他小諸侯國,也都有以籍氏官,該姓之源繁複,不可一論。

在春秋時期的周景王姬貴十四年(公元前531年),晉昭公姬夷以大夫荀躒和籍談為使節出使周王室。周景王設宴款待這二人。

在宴席中,大家所用的酒壺是魯國進貢的,周景王於是順便向晉國使臣問起:“各諸侯國都會進貢一些物品給王室,為什麼獨獨晉國沒有呢?”

籍談當即回答:“每個諸侯國都曾領受王室的贈予,所以應當進獻寶貴的器物回饋王室的恩典。但由於我們晉國地處深山邊塞,與王室距離遙遠,王恩根本就無從顧及。而我們又窮於應付戎狄,哪裡有什麼東西可用來貢獻呢?”

周景王聽了很不高興,於是便逐一細數了從晉國先祖開始,周王室歷來贈予晉國的種種賞賜,然後責問籍談:“你的先人就是專門負責掌管國家典籍的,為什麼你會忘了這些史事呢?”

籍談聽了以後,滿臉通紅,無話可說。

待荀躒與籍談離開後,周景王評論籍談說道:“我看像籍談這么忘本的人,後代子孫應該不會有什麼出息吧!他竟然會列舉一堆典故來評論事情,卻反而將自己祖先掌管典籍這件事給忘了!”

後來,“數典忘祖”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專門用來比喻一個人忘本。

至秦朝末期,籍氏族人中有一位著名的籍鑲在西楚霸王屬下為大將,他為了避項籍(字羽,史書多稱項羽)的名諱,便改姓為席氏,其後傳下席氏一族;亦有籍氏族人避諱以先祖籍談之名改姓談氏、以及諧音字譚氏者。後來項羽戰敗自殺於烏江,籍氏族人不用改姓避諱了,於是有一部分恢復了族姓籍氏,但仍有人沿襲了譚氏、席氏、談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源於地名

出自春秋時期衛國籍圃,屬於以地名為氏。

春秋時期,衛國有王室籍圃,即王室貴族籍田中用來種植果樹瓜菜的園地,或養殖奇花異草和珍禽異獸的園林,管理籍圃的官吏及其役人即稱籍圃氏、籍田氏等。

在籍圃氏、籍田氏的後裔子孫中,後多省文簡化為單姓籍氏、田氏,世代相傳至今。其中的田氏與媯姓田氏毫無瓜連。

源於地名

出自春秋時期齊國籍丘,屬於以地名為氏。春秋時期,齊國境內有一著名的地名叫籍丘(今山東淄博博山),住在那裡的人以地名為姓氏,稱籍丘氏。

籍丘氏的代表人物,就是春秋時期的齊國將領籍丘子鉏(公元?~前502年待考),他孔武有力,十分善戰但比較鹵莽。

春秋時期,魯國與齊國之間發生了連年爭鬥,最後斗得雙方都無精打采。

周敬王姬丐十八年(魯定公姬宋八年,公元前502年)春季農曆1月,魯定公又率軍侵入齊國,斗於陽州之地(今河北武安)。古時作戰,雙方卿士、大將們皆坐列相對,魯定公說:“咱們顏高將軍的弓有六鈞之力。”六鈞之力的弓可謂巨力之弓(一百八十斤力),兩臂無力者拉不開,於是大家皆取來傳觀。

這時齊國陽州有人出陣,顏高恃勇就沖了出去,要奪那齊人的弱弓回來嘲笑。誰知齊軍大將籍丘子鉏緊隨著舉戈衝出,一戈下去,就將顏高與那名齊人一起皆盡打死。魯軍人等大驚,紛紛拉弓射箭,以阻擋齊軍乘勢而攻。偃且連忙抄起顏高的那張巨弓,搭上大箭就射向籍丘子鉏,一箭射中面頰,籍丘子鉏當場斃命。顏高的弟弟顏息在射中齊人後退回來搖頭說:“我不行了,本來要射他眼睛的,卻射中了眉毛。”於是乎,雙方都退了回去。

魯定公依恃的大將顏高一出陣即死,魯定公大感無趣,下令撤軍。大家本來就對齊魯戰事沒興趣了,一聽要撤,負責魯軍後衛的大將冉猛假裝腳有傷而先行撤離,其兄當場大呼小叫:“冉猛,你應該殿後的,怎么先溜啦!”

在籍丘子鉏的族人之後裔子孫中,有省文簡化為單姓籍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姬伯厴、籍談、籍丘子鉏。

遷徙分布

籍氏或是一個典型的古老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過在宋版《百家姓》中排位為第二百七十五位。

籍氏家族在春秋時期世代都是晉國的大夫,地位崇高。“三家分晉”之後歷史揭開戰國之幕,籍氏家族開始遠離山西老家,播遷到當時的宋國,也就是現在河南省的商丘縣至江蘇省銅山縣以西的一帶繼續繁衍滋長,最後在廣平郡(今河北永平)成了當時的名門望族。

籍氏家族的人要尋根,可到河南省的商丘市和河北省的永平縣。

籍氏族人在國內的分布主要有:山西六千人左右、山東兩千人左右、陝西三千人左右、河北三千人左右、河南五千人左右、北京一千人左右、天津兩千人左右、東北三省三千人左右,其他在重慶、江蘇(常州),以及福建、內蒙、新疆、青海、廣東、台灣等省、市、自治區均有零星分布,總人口約四萬兩千人左右。

郡望堂號

郡望

廣平郡:漢景帝劉啟中元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分邯鄲郡置郡,是由邯鄲郡分置,治所在廣平(今河北雞澤),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任縣、南和、雞澤、曲周、永年及平鄉西北、肥鄉東北一部分地區,後改為廣平國。東漢時期廢其郡併入巨鹿郡。三國時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復置廣平郡,轄境有所擴大。廣平郡在隋朝文帝楊堅開皇初年(壬寅,公元582年)被廢黜。

堂號

廣平堂:以望立堂。

資料有待補充。

字輩排行

山東籍氏一支字輩:“萬文興龍永廣傳百世昌”。

山西籍氏一支字輩:“宗清成永茂溥皇登基宏國光奇文禹周涵越玉龍”。

籍氏一支字輩:“河秀增福瑞寶延志成雪春獻立建海振惠懷鳳學金玉夢德田樹如茂孝”。

資料有待補充。

楹聯典故

四言通用聯

使周數典;薦相輔朝:上聯典指春秋時晉國大夫籍談,字叔,晉昭公曾派他出使東周,周景王在宴會上問他:“各諸侯國都向周王室貢獻寶器,只有晉國未曾獻過,為什麼呢?”他答道:“晉國從未受過周王室的恩賜,所以無器物可獻。”周景王指出:從晉立國的唐叔虞算起,就不斷地接受周王室的賞賜。客人走後,周景王對身邊的人說:籍談身為晉國司典的人,“數典而望其祖”(談論祖上的典章制度及經歷,卻忘掉了祖先的職守)。下聯典指西漢人籍福,漢武帝即位後,要立丞相時,他推薦了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有大功、被封為魏其侯的竇嬰。

七言通用聯

惇恭儉而為司馬;師奮職以蒞上軍:全聯典指籍偃,公孫伯厴第八世孫,晉國著名大夫,為輿司馬。百官既具,大修國政。

籍姓名人

籍談:(生卒年待考),晉國人。著名春秋時期晉國大夫。

籍孺:(生卒年待考),河北永年人。著名西漢美男子、大臣。

籍福:(生卒年待考),河北永年人。著名西漢時期權貴門客。

籍福先後做過竇嬰、田蚡的門客,是個有一些辯才的人。開始竇嬰因為栗姬兒子劉榮被廢了太子而推病不朝,隱居湖畔,勸說他出山的就是籍福。

後來田蚡當了丞相得勢後,籍福又到了田蚡家,並幫助田蚡到竇嬰家要田,被灌夫痛罵為“勢力小人”而趕出門。

籍馨芳:(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大孝子。父親去世後,他悲痛萬分,便住在墓邊,守孝三年。

籍忠寅:(1879~?),民國時有雲南財政廳長、眾議院議員。

紀登奎:(1923年3月~1988年7月13日),原名籍登奎,山西武鄉人。193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7月參加革命工作,相當於中學文化。

1971年10月至1975年2月任中共中央軍委辦公會議成員。1973年8月至1980年2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75年1月至1980年4月任國務院副總理。1978年6月至1980年1月任中共中央政法小組組長。1983年後任國務院中國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共第九屆、十屆、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屆、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一屆五中全會免職)。1988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

籍志光:(1937~),河南滎陽人。發電工程專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