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菊

簪菊

此詩為曹雪芹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中海棠詩社菊花詩中的一首,是一首小說人物詩,為賈探春所作。

作品原文

簪菊
瓶供籬栽日日忙,折來休認鏡中妝。
長安公子因花癖,彭澤先生是酒狂。
短鬢冷沾三徑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

作品注釋

⑴簪菊:插菊花於頭上,古時風俗。《乾淳歲時記》:“都人九月九日,飲新酒,泛萸簪菊。”又史正志《菊譜》敘曰:“唐輩下歲時記:九月宮掖間,爭插菊花,民俗尤甚。杜牧詩曰:‘黃花插滿頭’。”
⑵鏡中妝:指簪、釵一類首飾,女子對鏡梳妝時插於發間。這句說以菊插頭,不要錯認作是珠花。因男子也簪菊,並非為了打扮。
⑶“長安”句:疑指唐代詩人杜牧,他是京兆(長安)人。其《九日齊山登高》詩有“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嘆落暉”等句,與本詩中多以插菊、飲酒事並提相合。但“公子”“花癖”之稱,總無可征,或是泛說京都風氣。
⑷彭澤先:指陶淵明。陶除愛菊外,也喜酒,任彭澤令時“公田悉令吏種秫(高粱),曰:‘吾嘗得醉於酒足矣!”江州刺史王弘曾“留二萬錢於淵明,淵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又自釀酒,“取頭上葛巾漉酒,漉畢,還復著之。”(南朝蕭統《陶淵明傳》)所以稱“酒狂”。
⑸三徑露:指代菊。因說“露”所以用“冷沾”,這兩句都形容簪菊。
⑹葛巾:用葛布做的頭巾。暗與陶潛“葛巾漉酒”事相關。九秋霜:指代菊。九秋,即秋天,意謂秋季九十日。秋稱三秋,亦稱九秋。
⑺“高情”二句:意思說,時俗之人不能理解那種高尚的情操,那就讓他們在路上見了插花醉酒的樣子而拍手取笑吧。李白《襄陽歌》:“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傍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陸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詩“兒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黃花插滿頭。”這裡兼取兩者意化用之。

作品簡析

此詩為曹雪芹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中海棠詩社菊花詩中的一首,是一首小說人物詩,為賈探春所作。此詩從不同角度,寫出重陽節簪菊的閒情逸興。“短鬢冷沾三徑露,葛巾香染九秋霜”為全詩的詩眼,生動地描繪了詩人的浪漫情趣。全詩洋溢著一種令人神往的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

作者簡介

曹雪芹像
曹雪芹
(1715?—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寧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經歷了曹家盛極而衰的過程。少年時期曾經在南京過了一段“錦衣紈絝”、“飫甘饜肥”的生活。十三歲遷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家產抄沒。公元1750年(乾隆十五年)左右遷居北京西郊黃葉村(現為曹雪芹紀念館),“蓬牖茅椽、繩床瓦灶”,貧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涼。最後因貧病無醫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能詩善畫。其詩立意新奇,風格近唐代詩人李賀。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小說創作,他所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壇上享有聲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