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科技革命

第五次科技革命

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信息科學和信息技術以及認知科學將迅猛發展,這四大領域互動作用並有機融合,將推動整個科技領域的革命性變革。這是新世紀的一次新的科技革命。這場新的科技革命,不僅推動著人類整體認識能力的飛躍,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在深度和廣度上有更大的進展,而且使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躍進到一個斬新的質的階段,使21世紀先進生產力發展具有新的特徵。這次新的產業革命影響廣闊而深遠,將形成一種嶄新的經濟形態,這將是資源和能源節約型的綠色的經濟形態。新的科技革命是引領人類文明進步的主導力量,使人類社會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過渡。

背景

第五次科技革命 第五次科技革命

新世紀科技革命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抓住這一機遇,可實現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我國是工業文明的後進者,應抓住新的科技革命提供的機遇,成為生態文明的趕超者。

嚴峻挑戰

如果高科技成果利用不當,如果各個國家和地區發展不平衡加劇,不能和諧發展,也會給人類社會的發展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數字鴻溝問題

數字鴻溝問題。 數字鴻溝科技革命的深入發展,競爭將更加激烈。競爭又集中於科學技術和人才的競爭,其實質是自主創新能力的競爭。誰的發明創造多,誰掌握的專利多,誰就掌握了競爭的主動權,就將是勝利者。當今,全球 R&D投入中,美國、歐盟、日本等已開發國家占86 %。在國際貿易支出方面,高收入國家獲得全球技術轉讓和許可證收入的98 %。占全球15% 的富國人口擁有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技術創新成果。一些經濟技術強國和大的跨國公司實施技術標準和專利壟斷戰略,以贏得高額利潤,並在國際貿易中限制、打壓甚至制裁開發中國家。在數字時代,如果開發中國家不努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數字鴻溝將繼續擴大,經濟競爭中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就不可能扭轉,就將始終處於被動的地位。世界上的貧富差距將進一步加劇,經濟與文化的差異結合,將使世界動盪不安。

信息安全問題

信息安全問題。計算機病毒、黑客入侵、個人隱私被侵害、國家信息安全、計算機網路犯罪等等,已經成為社會的公害,而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手段越來越高,令人防不勝防,造成的損失巨大。

生命倫理問題

生命倫理問題。克隆技術等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倫理問題需要人們去面對,基因技術可能產生的新物種、病毒會威脅人類和地球上現有的一切物種的存在。生命技術可以變為戰爭的毀滅性武器。

核擴散問題

核擴散問題。當前伊朗核問題、朝鮮核問題已經鬧得世界沸沸揚揚,如果核武器小型化技術擴散,恐怖分子就可以拿人類當人質。

60多年前,當人類開始向分裂原子核進軍的時候,愛因斯坦就講過,手段的完善和目標的混亂,似乎是我們這時代的特徵。科學方法帶給人類哪些希望和憂慮呢?我不認為這是提問題的正確方法。這個工具在人的手中會產生出些什麼,那完全取決於人類所嚮往的目標的性質。。只要存在著這些目標,科學方法就提供了實現這些目標的手段。可是它不能提供這些目標本身。如果我們真誠地並且熱情地期望安全、幸福和一切人們的才能的自由發展,我們並不缺少去接近這種狀態的手段。(《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務印書館 1976年 第397頁) 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的緊密結合,需要現代人文理念與科學精神的交匯融合,需要呼喚人類的良知,確立人類所嚮往的美好目標,需要構建和諧社會和和諧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