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硯

端硯

端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與甘肅洮硯、安徽歙硯、山西澄泥硯齊名。出產於唐代初期端州(今廣東肇慶市東郊的端溪),故名端硯,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端硯製作技藝,廣東省肇慶市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端硯的製作過程十分複雜,主要通過採石、選料制璞、設計、雕刻、配盒、打磨、上蠟等流程製作而成。2006年5月20日,端硯製作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75。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好的端硯,無論是酷暑,或是嚴冬,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乾,古人有“哈氣研墨”之說。傳統的端硯很注意款式的設計,根據不同形狀的硯石,選擇不同的雕刻題材和裝飾圖案。這些題材和圖案十分豐富,既有傳統常用的題材,圖案,也有反映嶺南本土特色的題材圖案。那些用本土的荷花、劍花等花卉,以及本土的香焦、荔枝等水果構圖的作品,有著濃厚的“粵”味,極富嶺南特色。

基本信息

歷史淵源

端硯製作技藝 端硯製作技藝

端硯揚名於唐,興旺於宋,精於明清,式微於清末民初,振興於當代。唐朝初年開始生產的端硯以實用為主,造型古樸,形狀以箕形、方形為主,硯足呈三足向多足轉變的趨勢,以適應當時席地而坐的習慣;發展到唐中葉,硯台上雕以各種圖案花紋,開始在實用的基礎上加強觀賞性,由實用品向實用工藝品 轉變。

到宋代,端硯的實用價值與欣賞價值並重,端硯開始成為文人墨客之間鑑賞、饋贈、收藏的佳品,並有不少相關專著問世,如歐陽修《硯譜》、米芾《硯史》、葉樾《端溪硯譜》等。

明代時,端硯做工巧借天工,風格端方厚重,紋飾更豐富精細,常見花鳥、魚蟲、山水、人物等具有象徵性意義的題材,且形成鐫刻硯銘的風氣。此時由於端硯石開採多年,逐漸稀少,鑑賞和收藏端硯的風氣愈盛。

清初端硯達到空前的繁榮,承襲前代作品氣派、風格的同時,受石刻、銀鑄、木刻(雕)等影響,在硯材、形制、雕刻技藝、花紋品評等方面有不少創新。當時湧現的制硯能手有蘇州顧二娘、江南王岫筠以及黃宗炎等,還有一批著名的端硯(含其他硯台)收藏家如紀昀、高風翰、朱彝尊等。嘉慶、道光之後,端硯逐漸失去實用價值而成為單純的文玩,導致制硯藝人形成以工取勝的觀念,在藝術上難有突破;部分名坑因坍塌而停采,石源受到限制;到清末民初時,戰亂連年,內憂外患,不少制硯藝人散落各地或轉業,端硯走向衰落。

20世紀50年代開始,政府組織散落的制硯藝人歸隊,曾停采的麻子坑、老坑、坑仔岩等逐漸復開,端硯製作技藝逐漸復甦。  

工藝特徵

質感

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好的端硯,無論是酷暑,或是嚴冬,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乾,古人有“哈氣研墨”之說。  

款式

傳統的端硯很注意款式的設計,根據不同形狀的硯石,選擇不同的雕刻題材和裝飾圖案。這些題材和圖案十分豐富,既有傳統常用的題材,圖案,也有反映嶺南本土特色的題材圖案。那些用本土的荷花、劍花等花卉,以及本土的香焦、荔枝等水果構圖的作品,有著濃厚的“粵”味,極富嶺南特色。  

工藝流程

流程

端硯的製作過程較為複雜,工序繁多。主要有採石、維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

採石

端溪石不抗震,採石以人工為主。採石工人根據石脈走向,向深層採掘,在接縫處下鑿,對採石技術要求高,開採難度大,有“端石一斤,價值千金”之說。

維料

即對采出的硯石進行篩選分級,將廢料去除,要求硯工會看石、選石,根據石料的形狀製成各種形式的硯璞。

制璞

一方端硯石質的優劣都以墨堂之硯石做評價,制璞時要將硯石最好的地方留作墨堂,“因石構圖,因材施藝”,融合文學、歷史、繪畫、金石等特點,對硯台的形式進行構思和設計。

端硯製作技藝 端硯製作技藝

雕刻

前幾道工序考驗石匠硯工“看穿石”的能力,雕刻則充分考驗硯工選題、立意、構圖、形制的能力及雕刻技法,天然樸實的硯石能否轉化為精美的工藝品,雕刻環節尤為重要。雕刻的刀法和技法,視題材和硯行、硯式而定,以深刀雕刻為主,輔以淺刀雕刻和細刻,表現剛健豪放的風格;以淺刀雕刻、線刻、細刻表現細膩含蓄的風格。

配盒

端硯雕刻完畢,從裝飾及實用方面考慮,配以名貴木盒,使端硯顯得更加古樸凝重、名貴。

磨光

雕刻好的端硯,先用油石加細河砂粗磨,磨去鑿口、刀路;然後再用滑石、細砂紙,最好是1000目的水磨砂紙反覆磨滑,使硯台手感光滑為止;最後是“浸墨潤石”,過一兩天后褪墨處理。  

工具

採石工具

因採石環境而制,古代硯坑洞高約80厘米,採石工人只能蹲著、坐著或斜躺著採石。採石工具主要有:粗細不等的尖口鐵鑿、鐵筆、鐵錘、炮鑿、燈等。  

雕刻工具

因硯石的硬度,雕刻技藝和題材需要而制。雕刻工具主要有:錘、鑿、鑿卡、木鑽、鋸、滑石、工夫台等。20世紀70年代前,工具多由採石工或硯匠自製,之後有專業生產。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端硯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收藏價值和人文價值,廣東肇慶市生產的端硯,既保持了傳統工藝的傳統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同時在造型、構圖、題材、立意上又有新的突破,創造了端硯實用之外的新藝術意境,如端州古邵圖大端硯,巧妙地將古端州縮龍成寸,又如仙境立體雕刻大端硯,把端硯雕刻成立體的一條鱷魚、一隻鳴蟬、一堆瓜果、一群仙人,並巧妙地將硯池收藏其中,看似雕塑、古董,但又可磨墨揮毫,令人嘆為觀止。  

傳承現狀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機械生產衝擊著手工端硯製作,傳統記憶的傳承方式導致工匠後繼乏人,只有認真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切實保護和延續傳統端硯製作技藝。  

傳承人物

程文,男,漢族,1950年生,2007年6月,程文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廣東省肇慶市申報。  

保護措施

21世紀初,為積極挖掘和推廣端硯文化教育和普及工作,肇慶市端硯協會正式成立。2006年端硯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從業人員增加的同時,肇慶市還開展端硯文化進校園等活動,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並參與其中。  

端州區以5億元人民幣建“國字號”端硯基地,為肇慶擦亮“硯都”名片,對肇慶建設端硯村、硯坑、硯洲島產業集聚園,加速“中國硯都(肇慶)端硯特色文化產業集聚園”奠定了基礎。  

社會影響

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端硯被確定為貴賓禮品。端硯作為運動會的貴賓禮品,成為宣傳人文中國的獨特載體。  

2010年端硯製作技藝被評為嶺南文化十大名片之一。  

文化軼事

一天一老硯工路經端溪時,看見有兩隻仙鶴飛落溪水之中,久而不起,於是心生疑竇,張網撈捕,但撈起的卻是一塊石頭!不過,這塊石頭十分奇異,上有裂縫,不時發出鶴鳴聲響,老硯工順著裂縫把奇石撬開,奇石竟一分為二,化作兩隻硯台,硯邊各有一隻仙鶴佇立在蒼松之上。訊息傳開,硯工們紛紛仿製,或各展其藝,在硯台上雕以各種圖案花紋。  

中國文房四寶完全介紹

文房四寶是中國對筆、的統稱。文房專指文人的書房。湖筆徽墨宣紙端硯為文房四寶之上品。文房四寶衍生品:墨床筆洗筆掭滴、匣、筆筒筆架臂擱水丞印盒墨匣鎮紙屏。 

中國四大名硯

硯台名稱 產地範圍
端硯廣東省端溪
歙硯安徽省歙縣
洮河硯甘肅省臨潭縣境內洮河
澄泥硯河南洛陽、河北鉅鹿、山東青州、山西絳縣、湖北鄂州、四川通州和江蘇寶山等

文房四寶

湖筆) | 徽墨) | 宣紙) | 端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