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艾─納雷松野生生物保護區

童─艾─納雷松野生生物保護區

童─艾─納雷松野生生物保護區:在泰緬邊界上延伸60多萬公頃,是相對保存完整,包括東南亞幾乎所有森林類型的保護區。它是各種不同種類動物的家園,包括77%的大型哺乳動物(特別是大象和老虎),50%的大型鳥類和33%的陸地脊椎動物。

童─艾─納雷松野生生物保護區

英文名稱: Thungyai-Huai Kha Khaeng Wildlife Sanctuaries
國家: 泰國所屬洲: 亞洲
批准時間: 1991
批准標準
1991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標準 N (II)、 (III)、(IV) 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5屆會議報告,1998年遺產保護狀況報告。

簡介

童-艾-納雷松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泰國西部的泰緬邊境旁,面積320000公頃,是泰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童-艾-納雷松野生動物保護區建於1974年4月24日;1991年,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該保護區位於海拔250米到1811米之間,屬多山地形,保護區內有幾座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高山,海拔在1100米的山峰則很常見。保護區的中部有一片遼闊的草原,童-艾-納雷松野生動物保護區因此而得名(“童-艾”在泰語中意為“廣闊的草地”)。
保護區的氣候介於熱帶和亞熱帶氣候之間,每年4月到5月氣候乾燥,從6月到10月氣候潮濕悶熱。該地西部年均降水量為2000到2400毫米,而東部年降水量只有1600到2000毫米。保護區內年平均溫為15攝氏度到40攝氏度之間。
童-艾-納雷松野生動物保護區內的主要植被為高山常綠林木(面積54900公頃)、旱地常綠林木(面積112900公頃)、混合落葉林(164100公頃)、龍腦香科樹木(3600公頃)、熱帶稀樹大草原(9900公頃)以及面積為3900公頃的草原和15400公頃的農田。高山常綠林木生長在保護區內地勢最高的地方,旱地常綠林分布在海拔600米左右。旱地常綠林較高山常綠林木生長得更為高大繁茂,而且分帶現象更為明顯。在海拔更低的地方主要分布著落葉林和竹葉林,而在土壤貧瘠的地方生長著龍腦香科樹木,值得一提的是,龍腦香科樹是東南亞一帶獨有的樹種。熱帶稀樹大草原和草原植被種類非常接近,而且它們的分布範圍也很廣泛。熱帶稀樹大草原包含17種樹,其中以欖仁樹及黃檀樹居多。像河邊這樣特別潮濕的地方生長著一些熱帶室內觀賞植物,這些鬱鬱蔥蔥的植物要比保護區內的其它植物生長得更為繁茂蒼翠。在熱帶觀賞植物的枝幹上常常會附有一些蔓藤植物、攀援植物、真菌等。
儘管目前尚未對童-艾-納雷松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動物進行完整的統計,但可以肯定的是保護區內的動物品種、數量之多是泰國少有的。這裡有豐富多彩的哺乳動物,如老虎、美洲虎、美洲豹、亞洲象、貘、蘇門答臘犀牛、印度野牛、羚羊、梅花鹿等。1985年,曾有人發現一群約50頭的印度野牛,這是迄今為止在泰國發現的最大的印度野牛群。保護區內還有爪哇野牛和野水牛。另有報導說,保護區內還曾經發現了爪哇犀牛,而且有人曾在1988年拍攝下爪哇犀牛的足跡。保護區內出名的鳥類主要有生有白色翅膀的森林野鴨、緬甸孔雀,以及當地綠孔雀。據1988年的統計數字表明童-艾-納雷松野生動物保護區內共有120種哺乳動物,400種鳥,96種爬行動物,43種兩棲動物,以及113種淡水魚類。其中有34種屬於瀕危物種。
童-艾-納雷松野生動物保護區同時也是一處考古勝地,它的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更新世時原始人類的生活時期,而後來出土的石器則進一步證實了這一構想。
保護區內居住著一個大約有3800人的部落,1988年又從保護區內遷走了900人。現今,部落內的人以種莊稼為生。

泰國-人文風光

泰國是亞洲重要的旅遊國家之一,迷人的熱帶風情以及獨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因素。泰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佛教國家,這個被稱為“白象王國”的美麗國度,擁有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民族風俗,如豐富多彩的各種節日,水上人家的清新生話,聞名於世的古典舞和民族舞,饒有趣味的啞劇和洛坤劇,別具一格的泰拳、鬥雞、玩魚和美麗的人妖等,都令人“樂不思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