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孟姜女廟

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可說是家喻戶曉。後人為了紀念她,便修了貞女祠,俗稱孟姜女廟。這座貞女祠,坐落在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城東6.5公里處的望夫石村北鳳凰山小丘陵之巔。1956年,被公布為河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信息

整個景區由長階、山門、神亭、前殿、後殿、望夫石梳妝台、振衣亭、海眼、孟姜女苑等景點組成,布局合理,錯落有致。廟宇四周林木蓊鬱,掩映著青磚紅瓦,顯得格外古樸清幽。
長階是通往姜女廟正門的必由之路,青石砌成,隨地勢而逐漸增高,直達山門。長階共一百零八級,抬頭仰望,使孟姜女廟增加了幾分莊嚴。
沿一百零八級長階緩步而上,迎面便是屋宇式一字牆硬山頂山門,配上灰色小瓦,玲瓏小巧,別具一格。兩旁為一帶紅牆,隨山勢起伏環繞著孟姜女廟。“貞女祠”的匾額便橫掛于山門正中門額上。
前殿是姜女廟的主體建築。為硬山頂式,三楹四窗,古樸典雅。前殿大門前兩側,有一副情趣盎然的對聯: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此聯有幾種讀法,一般讀成三、三、四或四、三、三句式。它是根據漢字一字多音、一字多義和諧音的特點而作,其中也帶有文字遊戲的性質。內容主要是描寫這裡的自然景象。
進入大殿,前殿正中塑孟姜女像,旁有男女二小童,身背羅傘。孟姜女像泥塑彩繪,身披青衫素服,面帶愁容,遙望南海。像上懸橫額“萬古流芳”,兩柱對聯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相傳這副楹聯為南宋末年偉大的民族英雄、愛國詩人文天祥所作。
在前殿的牆壁上還鑲有多塊臥碑,上面刻有乾隆、嘉慶、道光等清朝皇帝及近代一些遊人的題詩,大多讚頌孟姜女的高節。
後殿也是硬山頂式建築。額坊上掛“慈航普渡”橫匾一塊,殿內正中塑觀音、文殊、普賢三大士像。觀音菩薩面容慈祥,身著長衣,雙手合十,盤膝坐於蓮花寶座上,兩旁男女小童侍立左右。東側普賢菩薩手持如意,安詳自如。西側文殊菩薩手持書卷,全神貫注。在後殿之後,有一塊大石,上面有幾個大石窩窩,傳說是孟姜女登此石望夫留下的腳印。這就是望夫石。望夫石在人們心目中成了忠貞的象徵,許多文人墨客多在此揮毫潑墨,抒發感懷,就連風流天子乾隆也在這望夫石上留下了親筆題詩。如今,凡來到孟姜女廟遊覽的遊客,多登上望夫石,或居高遠眺,或攝影留念,好像只有這樣才不虛此行。
望夫石旁有一個小平台,這就是傳說中的孟姜女的梳妝檯。相傳孟姜女千里迢迢尋夫來到長城腳下,想到就要見到日夜思念的夫君范喜良,心裡十分高興。她想找個地方梳洗一下,可這荒郊野外,哪有人家呢?於是,她便在一塊巨石上磨出一個小平台,又在旁邊磨出一個小圓坑,捧來積雪,化成雪水梳洗打扮起來。這個小平台,便是我們今天見到的梳妝檯。
望夫石旁有一個六角攢尖頂小涼亭,這就是振衣亭,相傳為孟姜女被逼投身大海之前整理衣衫的地方。振衣亭地勢較高,居高臨下,視野開闊,是一處觀長城覽渤海的好地方。
在姜女廟東南約5公里的海中,有兩塊礁石兀立,高者似碑,低者似墳,一高一矮,相傍相依,這就是人們傳說中的姜女墳。
相傳孟姜女千里尋夫到這裡,哭倒長城800里,秦始皇不但對其遭遇毫無同情之心,反而垂涎孟姜女的美貌,欲納為妃。孟姜女不畏強暴,縱身跳進茫茫大海殉夫而死。就在她跳入大海的一剎那,海上波濤洶湧,白浪滔天,海里冉冉升起了這兩塊礁石,人們便說這是姜女墳。
1993年,在姜女廟北側,新興建了大型園林式庭院建築——孟姜女苑。以孟姜女千里尋夫的民間傳說為依據,以具有秦、明代建築風格的宮殿、瓦舍、衙署、城垣、水榭、樓廊等為依託,運用現代化的聲、光、電等控制技術,修建了許多場景,將“孟姜女尋夫”這一歷史傳說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廣大遊客面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