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女祠

貞女祠

貞女祠,又名孟姜女廟,始建於宋代,明代重修。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在中國廣為流傳,可說是家喻戶曉。尋夫不著的孟姜女憤而投海自盡,以反抗秦始皇的橫徵暴斂,用無數百姓的血肉之軀建成的長城在她身後轟然倒塌。後人為了紀念孟姜女,便修了貞女祠,俗稱孟姜女廟。

貞女祠貞女祠
貞女祠,又名孟姜女廟,始建於宋代明代重修。孟姜女哭倒長城故事,在中國廣為流傳,可說是家喻戶曉。尋夫不著的孟姜女憤而投海自盡,以反抗秦始皇的橫徵暴斂,用無數百姓的血肉之軀建成的長城在她身後轟然倒塌。後人為了紀念孟姜女,便修了貞女祠,俗稱孟姜女廟。

概述

貞女祠建築
貞女祠,坐落在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城東6.5千米處的望夫石村北鳳凰山小丘陵之巔。1956年,被公布為河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整個景區是一座布局合理的園林式建築,主要景點有長階、山門、神亭、鍾亭、前殿、後殿、望夫石梳妝檯、振衣亭、海眼、孟姜女苑等景點組成。布局合理,錯落有致。廟宇四周林木蓊鬱,掩映著青磚紅瓦,顯得格外古樸清幽。

長階是通往姜女廟正門的必由之路,青石砌成,隨地勢而逐漸增高,直達山門。長階共一百零八級,抬頭仰望,使孟姜女廟增加了幾分莊嚴。

沿一百零八級長階緩步而上,迎面便是屋宇式一字牆硬山頂山門,配上灰色小瓦,玲瓏小巧,別具一格。兩旁為一帶紅牆,隨山勢起伏環繞著孟姜女廟。“貞女祠”的匾額便橫掛于山門正中門額上。

由來

貞女祠孟姜女墳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徵集了數十萬民夫,於公元前214年將三國北邊的城牆連通、修繕合一,這便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孟姜女萬里尋夫送寒衣,哭倒長城八百里的傳說就發生在那個時候。

古時候,孟老漢和姜老漢互為鄰居,僅一牆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漢在自己院中種了一顆葫蘆籽,經過澆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蘆秧長得肥壯、高大,從牆頭爬過去,到姜老漢的院裡結了個很大的葫蘆,有幾十斤重。等葫蘆熟後,姜老漢拿刀把它切開,突然見裡邊躺著個又白又胖、非常可愛的女娃娃,姜老漢喜台望外,奔走相告,村里人聽說後,紛紛前來觀看這新鮮事,可是孟、姜兩老漢卻因此產生了矛盾,吵得不可開交。孟老漢非常堅定地說:這葫蘆是我親自種下的,胖女孩該歸我。姜老漢卻固執地說:這葫蘆結在我的院子裡,這女娃該是我的。吵了三天三夜,難解難分,毫無結果,後經村里人調解為:女娃娃屬於兩家共同的,輪流居住,共同扶養,並取了個孟姜女的名字。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十多年過去了,孟、姜兩家老人為現已長大成人的孟姜女選了個女婿叫范杞梁,選定良辰吉日,準備成親。天有不測風雲,成親之日,新郎、新娘正要拜堂,突然從門外闖進幾個衙役,一擁而上把新郎范杞梁當民夫抓走了。

原來,當時由於秦始皇在全國各地抽調大批民夫修築長城,日日夜夜拚命乾,民夫們被累死、餓死的不計其數,為了加快工程速度,他們又到處抓民夫補充,范杞梁也被發配去充當修長城的民夫了。

轉眼一年過去了,范札梁杳無音信,急得孟姜女飯吃不下,覺睡不著,不知如何是好,跟兩家老人商量後,決定去找丈夫,發誓找不到丈夫絕不回家。她帶上乾糧和給丈夫特製的禦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風吹雨淋、日曬風寒、饑寒交迫、步履艱難,經過千難萬險的萬里跋涉,終於找到了修長城的地方,一打聽才知道,為修長城死了許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並被埋在長城下,屍骨都找不到了。這一訊息如同晴天霹靂,孟姜女頓時就傷心地慟哭起來,淚如泉,聲如雷,哭得驚天動地,天昏地暗,眼看著長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裡塌到哪裡,足有八百里長。這下可急壞了工程總管,急忙去報告正來此巡查工程進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趕忙去見孟姜女尋問根由。一見之後,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為正宮娘娘。孟姜女雖然怒火滿腔,但還是壓住心頭仇恨,靈機一動,將計就計地非要秦始皇答應她三個條件,才能當正宮娘娘。一要找到丈夫范札梁的屍體;二要為其丈夫舉行國葬;三要秦始皇為范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聽罷孟姜女提的三個條件,思索片刻,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孟姜女戴著孝拜了為築城而死的范札梁墳墓後,宿願已償,面對滾滾的渤海,縱身一躍,投海自盡了。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很快就被人們所傳頌,人們為紀念她,在山海關附近的一個山頭上,給她修了墳、建了廟。孟姜女萬里尋夫送寒衣,哭倒長城八百里的故事家喻戶曉,流傳至今。

內部簡介

貞女祠孟姜女像
前殿是姜女廟的主體建築。為硬山頂式,三楹四窗,古樸典雅。殿內正中是泥塑的孟姜女像,眼神悽然,殿前大門兩側就是那副著名的對聯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此聯有幾種讀法,一般讀成三、三、四或四、三、三句式。它是根據漢字一字多音、一字多義和諧音的特點而作,其中也帶有文字遊戲的性質。內容主要是描寫這裡的自然景象。

紅牆灰瓦的廟宇在四周青山綠水的掩映下,顯得古樸清幽,小巧別致。進入大殿,前殿正中塑孟姜女像,旁有男女二小童,身背羅傘。孟姜女像泥塑彩繪,身披青衫素服,面帶愁容,遙望南海。像上懸橫額“萬古流芳”,兩柱對聯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相傳這副楹聯為南宋末年偉大的民族英雄、愛國詩人文天祥所作。

在前殿的牆壁上還鑲有多塊臥碑,上面刻有乾隆嘉慶道光等清朝皇帝及近代一些遊人的題詩,大多讚頌孟姜女的高節。

後殿也是硬山頂式建築。額坊上掛“慈航普渡”橫一塊,殿內正中塑觀音、文殊、普賢三大士像。觀音菩薩面容慈祥,身著長衣,雙手合十,盤膝坐於蓮花寶座上,兩旁男女小童侍立左右。東側普賢菩薩手持如意,安詳自如。西側文殊菩薩手持書卷,全神貫注。

景區概述

望夫石

貞女祠涼亭
孟姜女廟大殿之後,有一塊大石,上面有幾個大石窩窩,傳說是孟姜女登此石望夫留下的腳印。這就是望夫石。望夫石在人們心目中成了忠貞的象徵,許多文人墨客多在此揮毫潑墨,抒發感懷,就連風流天子乾隆也在這望夫石上留下了親筆題詩。如今,凡來到孟姜女廟遊覽的遊客,多登上望夫石,或居高遠眺,或攝影留念,好像只有這樣才不虛此行。

梳妝檯
望夫石旁有一個小平台,這就是傳說中的孟姜女的梳妝檯。相傳孟姜女千里迢迢尋夫來到長城腳下,想到就要見到日夜思念的夫君范喜良,心裡十分高興。她想找個地方梳洗一下,可這荒郊野外,哪有人家呢?於是,她便在一塊巨石上磨出一個小平台,又在旁邊磨出一個小圓坑,捧來積雪,化成雪水梳洗打扮起來。這個小平台,便是我們今天見到的梳妝檯。

振衣亭
望夫石旁有一個六角攢尖頂小涼亭,這就是振衣亭,相傳為孟姜女被逼投身大海之前整理衣衫的地方。振衣亭地勢較高,居高臨下,視野開闊,是一處觀長城覽渤海的好地方。

姜女墳
在姜女廟東南約5公里的海中,有兩塊礁石兀立,高者似碑,低者似墳,一高一矮,相傍相依,這就是人們傳說中的姜女墳。相傳孟姜女千里尋夫到這裡,哭倒長城800里,秦始皇不但對其遭遇毫無同情之心,反而垂涎孟姜女的美貌,欲納為妃。孟姜女不畏強暴,縱身跳進茫茫大海殉夫而死。就在她跳入大海的一剎那,海上波濤洶湧,白浪滔天,海里冉冉升起了這兩塊礁石,人們便說這是姜女墳。

孟姜女苑

貞女祠貞女祠-孟姜女苑

1993年,在姜女廟北側,新興建了大型園林式庭院建築——孟姜女苑。以孟姜女千里尋夫的民間傳說為依據,以具有秦、明代建築風格的宮殿、瓦舍、衙署、城垣、水榭、樓廊等為依託,運用現代化的聲、光、電等控制技術,修建了許多場景,將“孟姜女尋夫”這一歷史傳說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廣大遊客面前。

秦皇島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秦皇島市旅遊資源集山、河、湖、泉、瀑、洞、沙、海、關、城、港、寺、廟、園、別墅、候鳥與珍稀動植物等為一體,旅遊資源類型豐富,旅遊資源在分布上呈兩條相對平行的帶狀分布,是開展多項目、多層次的旅遊活動,滿足不同旅遊者旅遊休閒的最佳場所。
景點山海關;長城倒掛;九門口;董家口長城;黃金海岸;貞女祠;北戴河;南戴河;韓文公祠;碣石山;源影寺塔;長壽山;祖山風景區;背牛頂;秦皇求仙入海處;燕塞湖;角山長城;秦皇島野生動物園;昌黎葡萄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