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口長城

董家口長城

董家口長城位於撫寧縣東北部,距秦皇島市區38公里,是山海關關城的北翼要塞。這一帶長城依陡峭的花崗岩山脊而建,縱深防禦軍事設施完備,全方位、多層次地展現了明長城軍事防禦體系的獨特風貌。是明代軍事名將戚繼光上疏修築的薊鎮長城的重要關塞之一,護衛“天下第一關”-山海關關城的北翼要塞。

董家口長城董家口長城
董家口長城位於撫寧縣東北部,距秦皇島市區38公里,是山海關關城的北翼要塞。這一帶長城依陡峭的花崗岩山脊而建,縱深防禦軍事設施完備,全方位、多層次地展現了明長城軍事防禦體系的獨特風貌。是明代軍事名將戚繼光上疏修築的薊鎮長城的重要關塞之一,護衛“天下第一關”-山海關關城的北翼要塞。

概述

董家口長城圖為長城保護員孫振元(左一)在董家口孫家樓前向中國長城學會的同志介紹長城保護狀態。
董家口長城位於河北省撫寧縣駐操營鎮東北部地區,統稱為薊鎮長城,建於明洪武十四(1381)年,長城修築在石梯山、貓山、大拉子山上,建築形式多樣,氣勢不凡,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是中國長城史明長城中保存最為完整的地段,同時又是唯一的一座長城守軍後裔村,董家口長城地勢險要、植物茂密、動物較多、自然生態良好,全方位展示了明長城軍事防禦體系獨特的面貌。
數座敵台石券門上的造型雕刻有獅子滾繡球,別致的盆景圖案,還有刻有“忠義報國”的券門,都是僅有的。究其淵源是修築長城的戚繼光將軍調遣的浙江軍兵帶來的南方文化在中國北方的具體體現。
敵台又稱敵樓,是騎在長城上的墩台。一般是二層或三層,下層有數間磚砌券室,平時住十數人,戰時可掩護更多士卒,上層建有垛口和鋪房,鋪房為守卒巡邏放哨時遮風避雨之處。河北省撫寧縣董家口的這處敵台是戚繼光任薊州鎮總兵時,於隆慶五年(1571年)所建。敵台多以主要守樓人的姓命名,如耿家樓、王家樓等。

基本信息

董家口長城董家口長城遠景
董家口,系明長城上的一座關口,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東部,距撫寧70公里,南距秦皇島35公里。這裡有董家口、大毛山、破城子三個關堡自西而東並列,各為自然村落,組成董家口行政村。村中有123戶,439人口,土地面積12.22平方公里。

董家口長城始建於明代洪武十四年,隆慶年間重修,至萬曆年間尚有增補。

董家口長城全長8.9公里,現存完成城牆3000餘米,破損的有1800餘米,其餘為險山峻岭,無牆。現存敵台31座,其中19座完成,12座破損。三座關堡中董家口、大毛山堡規模尚存,有圍牆和城門;破城子堡自古損毀,僅存遺址。

從秦皇島市區通往董家口長城的公路全長40多公里,乘車可直達長城腳下,有通向長城各關塞的山間小道,遊客用一個多小時即可登上最高的敵台和烽火台,一覽董家口一帶的長城雄姿,以及長城內外千山萬壑的壯麗風光。

特點

董家口長城長城
董家口長城有三方面顯著的特點:其一是保持了明長城的原滋原味,是明長城原始狀態最為完成的一個段落。長城專家們在對董家口長城的論證中也明確地稱其為明長城中保存“最完好”的一段。

其二是董家口長城所處環境為北方的奇秀。這裡地處暖溫帶,雨量充沛,植被狀態良好,經國家測定其植被覆蓋率達到95%以上。它有山林15682畝,占總面積的85%。在山林中松、橡、楊、等喬木混交,榛、荊、杜鵑等灌木雜簇,獼猴桃山葡萄葛條穿山龍藤本植物匍匐於石上,編織於林下。更有百草叢生,山花爛漫,不可盡數。山間林下有飛禽走獸數十種生息繁衍,為綠蔭擁簇的長城又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其三是董家口長城的文化內涵豐富。長城建築依山就勢,形式多樣。牆體有高矮、寬狹、陡緩、磚石之別。敵台各宜所處位置,有大小、長短、繁簡之分。樓門上可銅陵精美的石雕。從碑文和城磚印記中可以考察其建築年代、主修官員、施工單位。從建築結構中,可研究燒制、雕鑿、壘砌、粘合等各方面的工藝水平。從巨觀布局方面,又可以考察當年的防禦體系及戰略戰術。這一帶長城上出土過的大量的兵器,有石球雷石石炮、銅子母火銃、火藥彈丸、鏃、絆馬筒、鐵蒺藜等。其中的銅子母火銃,為中國兵器史填補了實物空白。

董家口長城上的故台多以當年戍守將士的姓氏命名。其後裔如今仍舊生活在董家口村。在他們中間,有著豐富的民間傳說。這些傳說是考察有關長城歷史文化的生動素材。

詳細信息

董家口長城修復後的長城

董家口長城聳立在河北撫寧縣駐操營鎮東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上,秦皇島市區38公里,是明代軍事名將戚繼光上疏修築的薊鎮長城的重要關塞之一。護衛“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關城的北翼要塞。這一帶長城依陡峭的花崗岩山脊而建,蜿蜒曲折、氣勢磅礴,縱深防禦軍事設施完備,烽火煙墩遙相呼應,全方位、多層次地展示了明長城軍事防禦體系的獨特風貌。

據史料記載,董家口長城是在原北齊長城的基礎上重修的,修建於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初為二等邊牆,明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戚繼光重修為一等邊牆。董家口長城建築形式多樣,氣勢不凡,特別是在李家樓、陳家樓、耿家樓三座敵台入口的石券門條石上,分別雕刻有蓮花如意雲、雙獅繡球、攀枝蓮、鐵花等圖案,每幅圖案都栩栩如生,且雕工十分純熟細膩。

中國長城學會會員、秦皇島市文化局研究員郝三進介紹,董家口長城保持原有歷史風貌的程度是國內其他段長城無法企及的,而且數座敵台石券門上的造型雕刻也為中國國內僅有,究其淵源是修築長城的戚繼光將軍帶來的閩南文化在中國北方的具體體現。

董家口長城用於攻擊敵人所築的障牆內側

董家口長城要塞保存得比較完好的主要原因是這段長城築成後,戚繼光從浙江金華府調來3000名“火槍手”,為穩定軍心,當年調來的軍士都帶來了家眷,在此安家守邊,保護長城。董家口就是一個典型的明代守城將士後代居住的村莊,作為明代守城將士的後裔,董家口人把祖先修築的長城一直當作“傳家寶”加以愛護。此外,這一帶山高路險,荊棘叢生,野獸出沒,人煙烯少,也是董家口長城保存比較完好的一個原因。

保護

董家口長城加裝鐵鏈護欄
撫寧縣在中國率先成立了一支管理規範、成建制的長城保護員隊伍。挑選長城保護員由村委會提名、鄉鎮政府把關、縣文化局批准,每年簽訂一次文物保護責任狀,並且進行年終考核。縣政府撥專款。

長城保護員的主要任務就是制止那些破壞長城的行為。“有時候看見國小生在長城上亂寫,就要教育他們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要愛護長城。” 過去這裡破壞長城的行為主要是村民挖藥材,在長城磚縫裡翻蠍子,在長城上放羊,還有遊人不文明的行為。保護員們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但他們對保護長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帶動了周圍的村民一起來保護長城。董家口長城保存完好、鮮有破壞行為發生,與常年活躍在長城保護第一線的長城保護員是分不開的。

相關網站

[1] 長城線上 http://news.hebei.com.cn/system/2008/08/08/010092627.shtml

[2] 中國長城網 http://www.chinagreatwall.org/detail/news_detail.jsp?info_id=1100220653&cust_id=greatwall

[3] 新浪網 http://news.sina.com.cn/c/2002-04-10/2350542040.html

秦皇島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秦皇島市旅遊資源集山、河、湖、泉、瀑、洞、沙、海、關、城、港、寺、廟、園、別墅、候鳥與珍稀動植物等為一體,旅遊資源類型豐富,旅遊資源在分布上呈兩條相對平行的帶狀分布,是開展多項目、多層次的旅遊活動,滿足不同旅遊者旅遊休閒的最佳場所。
景點山海關;長城倒掛;九門口;董家口長城;黃金海岸;貞女祠;北戴河;南戴河;韓文公祠;碣石山;源影寺塔;長壽山;祖山風景區;背牛頂;秦皇求仙入海處;燕塞湖;角山長城;秦皇島野生動物園;昌黎葡萄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