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故事傳說

皇島市山海關,因其北依燕山,南臨渤海,因而得名山海關,距秦皇島15公里。 孟姜女故事發生髮展從江南松江府延續到北方山海關,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堅貞不屈的烈女,在山海關東6.5公里處的鳳凰山上建立了“貞女祠”,即現今的孟姜女廟。 孟姜女故事最早源於《禮記》中《檁弓下》篇,齊莊公襲莒,大將杞梁戰死,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

申報地區或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山海關區
皇島市山海關,因其北依燕山,南臨渤海,因而得名山海關,距秦皇島15公里。孟姜女故事發生髮展從江南松江府延續到北方山海關,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堅貞不屈的烈女,在山海關東6.5公里處的鳳凰山上建立了“貞女祠”,即現今的孟姜女廟。
孟姜女故事最早源於《禮記》中《檁弓下》篇,齊莊公襲莒,大將杞梁戰死,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到了漢代故事又發展為:燕人杞良,為避秦始皇北築長城之役,逃入孟超家花園,正遇孟超之女孟仲姿在池中沐浴,仲姿因“女人之體不得再見丈夫”便請求父親將自己嫁與杞良。婚後“主典怒其逃走,乃打殺之,並築城內。仲姿聞之悲憤而往,向城號哭,其城當面一時崩倒,白骨交橫,莫知孰是”。於是,滴血認骨“使將葬之”。到唐代,故事情節和主題思想與後來的孟姜女故事已很近似。故事發生的時間由春秋改為秦朝,地點由“齊長城”變為“秦長城”,人物由齊國大將杞梁變為燕人杞良,杞良妻姓了孟,到明代又多了“秦始皇逼婚”的情節,至此,其故事情節完全定型了,即:“紫燕送籽,姜女出世,閨房才女,捉拿杞良,蓮池相遇,結拜天地,洞房花燭,夫妻兩散,夜制寒衣,長亭送別,江畔遇險,異域親人,綠林相送,過關悲曲,萬夫築城,望夫凹石,滴血認親,秦皇逼婚,厚葬杞良,跳海銘貞”,經過清代一直流傳至今。
孟姜女對自由、愛情的嚮往,對丈夫的忠貞不渝以及對殘酷暴君的反抗精神,對於推進民族進步,增強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促進民族文化交流,穩定家庭結構,保障社會穩定以及對於今天我們提倡的“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雖然《孟姜女故事》傳說在我國民間流傳甚廣,但由於時代的發展,外來文化和現代文化的日益增多,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大多數青少年對這一重要文化遺產了解不多,急待弘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