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士好古

秦士好古

秦士有好古物者,價雖貴,必購之. 一日,有人持敗席一扇,踵門而告曰: “昔魯哀公命席以問孔子,此孔子所坐之席也。”秦氏大愜,以為古,遂以附郭之田易之. 逾時,又有持枯竹一枝,告之曰: "孔子之席,去今未遠,而子以田售.吾此杖乃太王避狄,杖策去邠所操之棰也,蓋先孔子之席又數百年矣,子何以償我 "秦士大喜,因傾家資悉與之. 既而又有持朽漆碗一隻,曰:"席與杖皆周時物,固未為古也.此碗乃舜造漆器時作,蓋又遠於周矣,子何以償我? "秦士愈以為遠,遂虛所居之宅以予之. 三器既得,而田舍資用盡去,致無以衣食,然好古之心,終未忍舍三器.於是披哀公之席,持太王之杖,執舜所作之碗,行乞於市,曰:"那個衣飲父母,有太公九府錢,乞我一文!"

詞名

《秦士好古物》

作者

[明]謝肇淛

明隆慶元年。父謝汝韶,舉人出身,曾任錢塘教諭、安仁知縣。謝肇淛自幼穎悟聰敏,稍長即博覽群書,擅長詩文。青少年時隨父往長沙。萬曆六年汝韶辭官回福州,謝肇淛隨父居福州朱紫坊,與名士徐熥、徐、曹學佺等交遊,組織“蓮社”,切磋詩文,學識益進。萬曆十六年謝肇淛中舉,萬曆二十年考中壬辰科進士,任湖州推官。湖州知府忌白衣,見穿白衣者均予逮捕治罪。謝肇淛作詩諷刺,知府大怒,調為東昌司理。萬曆三十四年,其父去世,謝肇淛回閩守孝三年。

萬曆三十七謝肇淛出任南京刑部主事。後升兵部郎中,又調任北京工部屯田司員外郎。萬曆四十年大旱,謝肇淛上疏為民請命,指責宦官搜刮民眾行為,指出國家諸多浪費弊端,語氣懇切。神宗感其誠,曾傳旨嘉獎,但不能用其言。旋奉命巡視河道,治理河流。僅用一年時間,即完成疏浚河道任務,並在治河中寫成《北河紀要》,詳載河流原委及近代治河利弊。翌年春,神宗愛子福王就國,用船1200多隻。謝肇淛操小艇為之前導,沿途疏浚,船隊得以暢通,沿途百姓亦少受騷擾。其後出任雲南參政,又調廣西按察使。天啟元年任廣西右布政使。謝肇淛到廣西任職後,見吏治腐敗已極。深感痛心,他認為吏治腐敗的主要原因是為官不理政事,而由胥曹代理,胥曹因循守舊,上下虛與周旋,以至積弊無法解決。他到任後力挽時弊,置官增兵駐守廣西與安南(今越南)邊境,以抵禦安南侵擾,他整頓鹽政,增加財政收入,並鑄錢招徠商人與少數民族互市,發展經濟。他設法抑制土司的權力。使少數民族地區臣服政府管束。經他治理,廣西境內政通人和,相安無事。天啟四年,謝肇淛病逝,葬於下洋村大象山麓。

天啟四年病卒,葬於長樂縣下洋村大象山麓。

原文

秦士有好古物者,價雖貴,必購之. 一日,有人持敗席一扇,踵門而告曰: “昔魯哀公命席以問孔子,此孔子所坐之席也。”秦氏大愜,以為古,遂以附郭之田易之.

逾時,又有持枯竹一枝,告之曰: "孔子之席,去今未遠,而子以田售.吾此杖乃太王避狄,杖策去邠所操之棰也,蓋先孔子之席又數百年矣,子何以償我 "秦士大喜,因傾家資悉與之.

既而又有持朽漆碗一隻,曰:"席與杖皆周時物,固未為古也.此碗乃舜造漆器時作,蓋又遠於周矣,子何以償我? "秦士愈以為遠,遂虛所居之宅以予之.

三器既得,而田舍資用盡去,致無以衣食,然好古之心,終未忍舍三器.於是披哀公之席,持太王之杖,執舜所作之碗,行乞於市,曰:"那個衣飲父母,有太公九府錢,乞我一文!"

注釋

逾:超過

罄:用盡、盡

秦士:秦地的讀書人。秦:今陝西、甘肅一帶。

踵門:親至其門。踵:親自到。

魯哀公:春秋時魯國的國君。

命席:即看座。

負郭之田:靠近城牆邊。郭:城牆。

太王避狄:太王名亶父,周文王的祖父。因受狄人侵擾,亶父率部由邠遷於岐。

邠:古國名,故地在今陝西省旬邑、彬縣一帶,為周的先人公劉所建。

箠:杖,棍。

衣食父母:這是乞丐對施主的稱呼

譯文

秦朝有個好古物成癮的士人,即使價格再高他也要千方百計地買回家來。一天,一個人扯著一塊爛席片登門來告訴他,說:“這是以前魯哀公有事請教孔子時,賜孔子的座席。”秦士十分高興,認為這是難得的古物,就用靠近城牆的田地交換它。

過了些時候,又有一個人手持一把古杖找上門來賣給他,說:“這是周文王為了避開狄人的侵擾離開邠地時鎖拄的手杖,比孔子所坐的蓆子還要早幾百年呢!你該出什麼價錢?”秦士大喜就傾盡家中資財買了下來。

沒過多久,又有一個人手捧一隻朽爛的漆碗來兜售,對秦士說:“您買的席和杖都算不上古物。這個漆碗是舜帝造漆器時做的,這比周還遠。”秦士更認為這個東西古老,就把正住著的宅院作價買下了這隻木碗。

秦士三件古物到手,卻落得田資用盡,無衣無食,然而好古之心卻使他始終不忍丟棄古物。因此秦士就披上“哀公之席”,拿著“太王之杖”,捧著“舜帝之碗”,在集市乞討,口中喊著:

“衣食父母們啊,您若有太公時的九府錢,就行行好,給我一文吧。”

寓意

明代文壇上復古之風盛行,人民厚古薄今,一味的模仿古人,嚴重的扼殺了文學創作的時代氣息和創新精神。

藉以諷刺那些盲目好古又沒什麼眼光的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