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傳播雜誌社

科技傳播雜誌社

《科技傳播》以提高國家科技傳播能力,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為辦刊宗旨。堅持科技發展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科技發展為社會進步服務的原則。把科技傳播與提高國家競爭力和綜合國力,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緊密結合,使科技傳播的成果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科技素質的提高。《科技傳播》堅持研究性、權威性、指導性和實用性,注重文章的科學性和學術價值。

科技傳播雜誌社

刊名: 科技傳播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主管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中國科技新聞學會
周期: 半月
出版地:北京市
語種: 中文;
開本: 大16開
ISSN: 1674-6708
CN: 11-5820/N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科技傳播
創刊時間:2009

雜誌簡介

《科技傳播》雜誌在國外已開發國家對科技傳播學非常重視,並相繼成立了研究(ji)(gou)和學術團體。美國的技術傳播學會(STC)是世界上最大的學術團體,有19000名會員。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也都有類似學術(zu)(zhi)。中國科技傳播研究會及北京天津等八個市也已成立了學術團體。
《科技傳播》雜誌(國內統一刊號:CN11-5820/N 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4-6708),由中國科技協會主管、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主辦的一本面向科技界、學術界、傳播界以及大專院校師生等廣大讀者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跨學科的科技類學術刊物。
《科技傳播》以提高國家科技(chuan)(bo)能力,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為辦刊宗旨。堅持科技發展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科技發展為社會進步服務的原則。把科技傳播與提高國家競爭力和綜合力,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su)(zhi)緊密結合,使科技傳播的成果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科技(su)(zhi)的提高。
《科技傳播》堅持研究性權威性、指導性和實用性,注重文章的科學性學術價值。從科技傳播(zheng)(ce)、科技傳播實踐、科技傳播技術發展等多個層面關注科技轉播領域。
《科技傳播》雜誌是一份綜合性的科技類學術刊物,《科技傳播》是關注科技傳播與社會協調發展、關注科技傳播與科學文化(su)(zhi)提升的廣大群體的論壇。是科學家工程師、人文學者、社會科學家以及教育管理工作者相互溝通的橋樑,同時也是從事科技史、傳播科學、科學社會學和科技(zheng)(ce)、科技傳播理論與實踐、科技傳播教育等研究的專業人員的學術陣地。《科技傳播》的欄目,主要由專題科技傳播、自然科學和理論科學三大板塊。

辦刊宗旨

提高國家科技傳播能力,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堅持科技發展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科技發展為社會進步服務的原則。

編委

主編:祁書彥
社長:李憲
顧問編委會:焦洪波 楊時光 柴淑敏 徐溯經

雜誌欄目

新聞動態:(本期關注,科技要聞,特別報導,學會動態,論文推介、院士風采,圖書推薦,科普新知)
科技傳播:主要涉及與科技新聞、傳播理論、媒介研究等領域;
理論研究:主要從巨觀角度探討、爭鳴,提出創新觀點、科技(zheng)(ce)等自然科學領域的綜合研究及理論探討;
基礎科學:主要涉及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性學科;
套用技術:主要涉及與工程管理、技術套用、建築設計、生物(yi)(yao)、環保工程、交通物流以及實際技術套用相關;
信息技術:主要涉及與(wang)(luo)技術、電子設備、現代通訊、計算機套用等領域。

收錄情況

中國知網》(CNKI)全文收錄
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全文收錄
龍源期刊網》全文收錄

雜誌要求

(一)請作者確保論文內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文責自負
(二)請自留底稿,論文入選與否,均不退還來稿。
(三)論文格式要求
1.正文以前部分
論文題目:三號黑體,居中排,文頭頂空一行。
作者姓名:小三號楷體,居中排。多位作者之間空一格區分,多個單位用上角標註。
作者地址:按省名、城名、郵編順序排列,五號宋體,居中排,全部內容置於括弧之中。
摘要:“摘要”2字小五號黑體;內容小五號宋體,不少於200字,單倍行距。
2.正文
五號宋體,單倍行距;文中所用計量單位,按國際通用標準或國家標準,並用英文書寫;文中年代、年月日、數字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3.參考文獻
文章必須有參考文獻,在文中以上角標的形式對應標註;“參考文獻
4.字作為標題,五號黑體,居中,其他字型五號宋體。

雜誌查稿

新聞出版總署

《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出版總署》

雜誌封面

(註:本封面僅供參考,不代表雜誌封面,因為雜誌每出一期的封面都是不一樣的。)

《科技傳播》《科技傳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