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洪府藤王閣餞別序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亦名《滕王閣詩序》,駢文名篇。唐王勃作。滕王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贛江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公元653年)始建,後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群僚於閣上,王勃省父過此,即席而作。文中鋪敘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抒發了作者“無路請纓”之感慨。對仗工整,言語華麗。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亦名《滕王閣詩序》,駢文名篇。唐王勃作。滕王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贛江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公元653年)始建,後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群僚於閣上,王勃省父過此,即席而作。文中鋪敘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抒發了作者“無路請纓”之感慨。對仗工整,言語華麗。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zhěn),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ōu)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fān)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qǐ )戟(j ǐ)遙臨;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wéi)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lǎo)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yǎn)驂騑(cān fēi)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ē);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鶴汀(tīng)鳧(fú )渚(zhǔ),窮島嶼之縈(yíng)回;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披繡闥(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yū)其駭矚。閭(lǘ)閻(yán) 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gě)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zhú)。雲銷雨霽(jì),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wù)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l ǐ)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俯暢,逸興遄(chuán)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è)。睢(suī)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zūn);鄴(yè)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dì miǎn)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kuài)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懷帝閽(hūn)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呼!時運不齊,命途多舛(chuǎn)。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yì)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hé zhé)而相歡。北海雖賒(shē),扶搖可接;東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guàn);有懷投筆愛宗愨(què)之長風。舍簪(zān)笏(hù)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tāo)陪鯉對;今茲捧袂(mèi),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呼!勝地不常,盛筵(yán)難再,蘭亭已矣,梓(zǐ) 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譯文 
漢代的豫章舊郡,現在稱洪都府。它處在翼、軫二星的分管區域,與廬山和衡山接壤。以三江為衣襟,以五湖為腰帶,控制楚地,連線甌越。這裡地上物產的精華,乃是天的寶物,寶劍的光氣直射牛、斗二星之間;人有俊傑是因為地有靈秀之氣,徐孺子(竟然)在太守陳蕃家下榻(世說新語記載,太守陳蕃賞識徐孺子,專門為其在家中設置榻,當徐孺子來的時候,就將榻放下來,徐孺子走了就將榻吊起來,此處應該是稱讚滕王閣的東道主欣賞才俊,也有夸贊賓客的成分)。雄偉的州城像霧一樣湧起,傑出的人才像星星一樣多。城池倚據在荊楚和華夏交接的地方,宴會上客人和主人都是各地有才華的俊傑。聲望崇高的閻都督公,(使)打著儀仗(的高人)遠道而來;德行美好的宇文新州刺史,(讓)駕著車馬(的雅士)也在此暫時駐紮。正好趕上十日一休的假日,才華出眾的朋友多得如雲;迎接千里而來的客人,尊貴的朋友坐滿宴席。文章的辭彩如蛟龍騰空、鳳凰飛起,那是文詞宗主孟學士;紫電和清霜這樣的寶劍,出自王將軍的武庫里。家父做交趾縣令,我探望父親路過這個有名的地方(指洪州);我年幼無知,(卻有幸)參加這場盛大的宴會。
時間是九月,季節為深秋。蓄積的雨水已經消盡,潭水寒冷而清澈,煙光霧氣凝結,傍晚的山巒呈現出紫色。駕著豪華的馬車行駛在高高的道路上,到崇山峻岭中觀望風景。來到滕王建設的長洲上,看見他當年修建的樓閣。重疊的峰巒聳起一片蒼翠,上達九霄;凌空架起的閣道上,朱紅的油彩鮮艷欲滴,從高處往下看,地好像沒有了似的。仙鶴野鴨棲止的水邊平地和水中小洲,極盡島嶼曲折迴環的景致;桂樹與木蘭建成的宮殿,隨著岡巒高低起伏的態勢.打開精美的閣門,俯瞰雕飾的屋脊,放眼遠望遼闊的山原充滿視野,迂迴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驚嘆。房屋排滿地面,有不少官宦人家;船隻布滿渡口,都裝飾著青雀黃龍的頭形。雲消雨散,陽光普照,天空明朗。落霞與孤獨的野鴨一齊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渾然一色。漁船唱著歌傍晚回來,歌聲響遍鄱陽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氣驚擾,叫聲消失在衡山南面的水邊。
遠望的胸懷頓時舒暢,飄逸的興致油然而生。排簫發出清脆的聲音,引來陣陣清風;纖細的歌聲仿佛凝住不散,阻止了白雲的飄動。今日的宴會很像是當年睢園竹林的聚會,在座的詩人文士狂飲的氣概壓過了陶淵明;又有鄴水的曹植詠荷花那樣的才氣,文采可以直射南朝詩人謝靈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都有,賢主、嘉賓,難得卻得。放眼遠望半空中,在閒暇的日子裡盡情歡樂。天高地遠,感到宇宙的無邊無際;興致已盡,悲隨之來,認識到事物的興衰成敗有定數。遠望長安在夕陽下,遙看吳越在雲海間。地勢偏遠,南海深不可測;天柱高聳,北極星遠遠懸掛。雄關高山難以越過,有誰同情不得志的人?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異鄉的人。思念皇宮卻看不見,等待在宣室召見又是何年
唉!命運不順暢,路途多艱險。馮唐容易老,李廣封侯難。把賈誼貶到長沙,並非沒有聖明的君主;讓梁鴻到海邊隱居,難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時代?能夠依賴的是君子察覺事物細微的先兆,通達事理的人知道社會人事的規律。老了應當更有壯志,哪能在白髮蒼蒼時改變自己的心志?處境艱難反而更加堅強,不放棄遠大崇高的志向。喝了貪泉的水,仍然覺得心清氣爽;處在乾涸的車轍中,還能樂觀開朗。北海雖然遙遠,乘著鏇風仍可以到達;少年的時光雖然已經消逝,珍惜將來的歲月還不算晚。孟嘗品行高潔,卻空有一腔報國的熱情;怎能效法阮籍狂放不羈,在無路可走時便慟哭而返
我,地位低下,一個書生。沒有請纓報國的機會,雖然和終軍的年齡相同;像班超那樣有投筆從戎的胸懷,也仰慕宗愨“乘風破浪”的志願。寧願捨棄一生的功名富貴,到萬里之外去早晚侍奉父親。不敢說是謝玄那樣的人才,卻結識了諸位名家。過些天到父親那裡聆聽教誨,一定要像孔鯉那樣趨庭有禮,對答如流;今天舉袖作揖謁見閻公,好像登上龍門一樣。司馬相如倘若沒有遇到楊得意那樣引薦的人,雖有文才也只能獨自嘆惋。既然遇到鍾子期那樣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樂曲又有什麼羞慚呢?
唉!名勝的地方不能長存,盛大的宴會難以再遇。當年蘭亭宴飲集會的盛況已成為陳跡了,繁華的金谷園也成為荒丘廢墟。臨別贈言,作為有幸參加這次盛宴的紀念;登高作賦,那就指望在座的諸公了。冒昧給大家獻醜,恭敬地寫下這篇小序,我的一首四韻小詩也已寫成。請各位像潘江、陸機那樣,展現如江似海的文才吧。
壯美的滕王閣俯臨著江邊的沙渚,
佩玉鳴,駕鈴響,歌舞已經結束。
雕花的棟樑晨光中繚繞著南浦的白雲,
彩繪的朱簾暮靄里卷收起西山的陣雨。
雲投影深潭,每日裡悠悠飄遊,
人物換,時光移,已過了幾度春秋。
王勃
樓閣中遊樂的滕王如今又在哪裡?
門檻外大江水卻依然寂寞地奔流!
作者簡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與於龍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於”,亦稱“初唐二傑”。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冠。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可知王勃生長於書香之家。王勃也是王績的侄孫。
王勃才華早露,14歲,應舉及第,後來他的才華更是鋒芒畢露,在那時就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並稱為初唐四傑。乾封初(666年)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鹹亨三年(672年)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
關於王勃的生卒年,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根據楊炯的《王勃集序》。上面說他於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二十八歲。據此推斷,王勃生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另一種說法根據王勃自己寫的《春思賦》:“鹹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鹹亨二年即671年。據此,則當生於高宗永徽元年(650年)。現在大多數學者多以後一種說法為準,認為王勃生於永徽元年(650年),卒於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6歲。
王勃的詩文集原有30卷,現僅存《王子安集》16卷,存詩80多首,文章90多篇。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滕王閣序》。王勃還寫有許多學術著作,見於著錄的有《周易發揮》 5卷、《次論語》 5卷(一作10卷)、《千歲歷》、《顏氏〈漢書〉指瑕》、《平台鈔略》(一作《平台秘略》) 10篇、《合論》10篇、《黃帝八十一難經注》、《元經傳》、《舟中纂序》 5卷、《醫書纂要》1卷等。這些著作除個別篇章如《黃帝八十一難經序》、《平台秘略論贊》被收入《文苑英華》,余皆亡佚。
王勃的文集,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種本子,皆不傳。現有明崇禎張燮搜輯彙編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蔣清翊著《王子安集箋注》,分為20卷。
附:杜甫《戲為六絕句》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一字千金

傳說,唐朝文學家王勃到南昌,剛好趕上都督伯輿的宴會,一氣呵成寫成《滕王閣序》。最後寫了序詩:
《滕王閣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可是王勃寫到最後一句空了一個字不寫,只留下“檻外長江 自流”。將序文呈上就走了。在座的人看到這裡,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獨”字,閻伯輿都覺得不對,派人追回王勃,請他補上。
趕到驛館,王勃的隨從對來人說:“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千金,不能再隨便寫了。”閻伯輿知道後說道:“人才難得”,便包了千兩銀子,親自率文人們來見王勃。
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地問:“我不是把字寫全了嗎?”大家都說:“那不是個空(kong)字嗎?“
王勃說:”對呀!就是“空【kōng】字呀!‘檻外長江空自流’!”
眾人恍然大悟。
滕王閣序書法集萃(20張)

寫作背景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的需要。這座江南名樓建於唐朝繁盛時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而很快出名。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說:“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
滕王閣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名《滕王閣詩序》《宴滕王閣序》,寫於何時,有兩種說法。唐末五代時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那時,王勃的父親可能任六合縣(今屬江蘇)令,王勃赴六合經過洪州。又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之語,也可佐證。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為《滕王閣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現在越南河內西北)看望父親(那時他父親任交趾縣令),路過南昌時所作。從這篇序文內容的博大、辭采的富贍來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輕無知的謙詞。何況序文中有“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的話,“弱冠”是指二十歲。所以,關於寫作時間,課文的注釋解說採用後一種說法。
《新唐書·文藝傳》記滕王閣詩會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可見當時王勃年輕氣盛,才華橫溢,揮毫潑墨,語驚四座的情景。
關於《滕王閣序》的由來,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動的記載。原來閻公本意是讓其婿孟學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卻提筆就作。閻公初憤然離席,至配室更衣,專會人伺其下筆。初聞“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亦是老生常談”;接下來“台隍枕夷夏之郊,賓主盡東南之美”,公聞之,沈吟不言;及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乃大驚“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出立於勃側而觀,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知識要點

文言語法

1.通假字
雄州霧列,俊星馳(“采”同“寀”,官員,這裡指人才。)
驂騑於上路 (“儼”通“嚴”,整齊的樣子)
雨霽 (“銷”通“消”,消失)
所賴君子見(“機”通“幾”,預兆)
孟氏之芳鄰 (“接”通“結”,結交)
2.古今異義
書生 古義:量詞,個 今義:介紹,介於
千里逢迎古義:迎接 今義:奉承、拍馬屁
九月 古義:在 今義:常作“維護”、“維持”之義。
儼驂騑於上路古義:高高的道路 今義:走上路程。
學士之詞宗 古義:掌管文學撰述的官今義:常用來指學位。
且益堅 古義:困厄,處境艱難 今義:沒有錢,窮困。
所賴君子見機古義:看到細微的預兆 今義:看機會,看形式。
阮籍猖狂古義:狂放,不拘禮法 今義:肆無忌憚。
盛筵難古義:第二次 今義:又一次。
失路之人 古義:同情 今義:悲傷。
3.一詞多義
故:
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故:舊。
2.、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故:所以。
3.、桓侯故使人問之 故:特地。
4.、既克,公問其故 故:原因。
盡:
1.、賓主盡東南之美 盡:全,都。
2.、潦水盡而寒潭清 盡:沒,乾。
3.、則智者盡其謀 盡:全部用出。
4.、聊乘化以歸盡 盡:完,盡頭。
屬:
1.、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屬:是。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屬:類。
3.、在骨髓,司命之所屬 屬:在。
即:
1.、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即:依附。
2.、胡天八月即飛雪 即:就
3.、且壯士之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即:則。
5.引:
①控蠻荊而引甌越(動詞,連線)
②恭疏短引(名詞,序)
司馬懿引二十萬軍(動詞,帶領)
④引次江北(動詞,後退,退卻)
6.窮:
①窮島嶼之縈迴(動詞,窮盡)
②窮且益堅(名詞,困厄,處境困難)
③日暮途窮(動詞,阻塞不通)
④不忍窮竟其事(動詞,窮究,追究到底)
7.數:
A、shù
①識盈虛之有數(名詞,定數)
②一曲紅綃不知數(名詞,數量)
③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名詞,技術)
B、shǔ
呂師孟叔侄為逆(動詞,數落,列舉罪狀)
C、shuò
而公子親數存之(副詞,屢次)
8.趨:
①他日趨庭(動詞,快走)
②入而徐趨(動詞,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③今背本而趨末(動詞,趨向,奔向)
④使者馳傳督趨(動詞,通“促”,催促)
趨令銷印(副詞,通“促”,趕快)
9.且:
①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連詞,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詞,將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副詞,姑且,暫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哉(連詞,尚且)
⑤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副詞,將要)
10.矣:
①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語氣詞,相當於“了”)
②前人之述備矣(語氣詞,相當於“了”)
③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語氣詞,表示疑問)
4.詞類活用
①襟、帶:襟三江而帶五湖(意動用法,以……為襟,以……為帶)
②下:徐孺下陳蕃之榻(使動用法,使……放下來)
③騰、起:騰蛟起鳳(使動用法,使……騰空,使……起舞)
④ 屈:屈賈誼於長沙(使動用法,使……受委屈)
⑤竄:竄梁鴻于海曲(使動用法,使……出走)
⑥星: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名作狀,像流星一樣)
⑦目: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名作動,看,望)
⑧盡:賓主盡東南之美(副作動,都包括)
⑨美:賓主盡東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⑩霧: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名作狀,像霧一樣)
⑾駭:川澤紆其駭矚 (使動 使……吃驚)
5.特殊句式
1.、判斷句: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2.、省略句:漁舟唱晚,響窮(於)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於)衡陽之浦 
3.、倒裝句:奏流水以何慚(賓語前置)。
6.註:字詞活用
襟三江而帶五湖襟 帶為意動用法
“徐孺下陳蕃之榻”“下”為使動
“雄州霧列,俊采星馳”霧星 為名詞作狀語
賓主盡東南之美 美為形容詞作名詞
騰蛟起鳳 騰 起 為使動
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上 下 為名詞作狀語
目吳會於雲間目 為名詞作動詞
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于海曲屈竄 為使動
恭疏短引疏 名詞作動詞

相關成語

勝友如雲
【拼音】:shèng yǒu rú yún
【解釋】:勝友:良友。許多良友聚集一處。
人傑地靈
【拼音】:rén jié dì líng
【解釋】:傑:傑出;靈:好。指有傑出的人降生或到過,其地也就成了名勝之區。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高朋滿座
【拼音】:gāo péng mǎn zuò
【解釋】:高:高貴。高貴的朋友坐滿了席位。形容賓客很多。
【語法】:補充式;作謂語;形容賓客很多。
騰蛟起鳳
【拼音】:téng jiāo qǐ fèng
【解釋】:蛟:蛟龍;鳳:鳳凰。宛如蛟龍騰躍、鳳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物華天寶
【拼音】:wù huá tiān bǎo
【解釋】:物華:萬物的精華;天寶:天然的寶物。指各種珍美的寶物。
鐘鳴鼎食
【拼音】:zhōng míng dǐng shí
【解釋】:鍾: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語法】:聯合式;作定語;常與“之家”連用。
逸興遄飛
【拼音】:yì xìng chuán fēi
【解釋】:指超逸豪放的意興勃發飛揚。
天高地迥
【拼音】:tiān gāo dì jiǒng
【解釋】:迥:遠。形容極其高遠。
萍水相逢
【拼音】: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指無深交。
【解釋】:浮萍隨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
命途多舛
【拼音】:mìng tú duō chuǎn
【解釋】:舛:不順,不幸。命運充滿不順。指一生坎坷,屢受挫折。
老當益壯
【拼音】:lǎo dāng yì zhuàng
【解釋】:當:應該;益:更加;壯:雄壯。年紀雖老而志氣更旺盛,幹勁更足。
一介書生
【拼音】:yī jiè shū shēng
【解釋】:一介:一個。舊時讀書人的自稱或對普通讀書人的雅稱。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拼音】:dōng yú yǐ shì,sāng yú fēi wǎn
【解釋】:東隅:指日出處,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處,表示晚年。早年的時光消逝,如果珍惜時光,發憤圖強,晚年並不晚。

用典修辭

(一)用典詳釋  
1、言簡意賅,含蓄有味——明用
所謂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並將其所具有的特殊含義加以擴大,變為泛指。《滕王閣序》中的“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虛;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天柱高而北辰遠”等句中的用典即屬明用典故。
“龍光”之典見於《晉書·張華傳》,張華因斗、牛二星間有紫氣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龍泉、太阿兩劍,兩劍的奪目光芒即龍光。“徐孺”之典見於《後漢書·徐穉傳》,東漢名士陳蕃任豫章太守時不接來客,惟因家貧在家種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來訪,才設一睡榻留宿。“紫電”之典見《古今注·輿服篇》,吳大皇帝有寶劍六把,其二名紫電。
“青霜”之典見《西京雜記》,漢高祖斬白蛇用的劍,12年磨一次,劍刃鋒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見《神異經》,崑崙山上有銅柱,其高入天,稱為天柱。“北辰”之典見《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裡指北極星,喻指國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實現了表達上“意婉而盡,藻麗而富,氣暢而凝”(劉勰文心雕龍》語)的效果,可謂言簡意豐,辭約蘊寓。
2.隱括旨義,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錄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語言,使典故貼近語境,又不違原意,起到恰當而曲折地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閣序》中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孟嘗高潔,空餘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屬暗用典故。
“馮唐”“李廣”兩典見《史記》,“梁鴻”“孟嘗”兩典見《後漢書》。這幾個典故比較熟悉,本文不再詳解。“貪泉”之典見《晉書·吳隱之傳》,廣州北20里的石門有水叫貪泉,據稱人飲此水必起貪得無厭之心,吳隱之至此,取泉水飲,並賦詩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涸轍”之典見《莊子·外物》,此為語典,車轍無水,故曰涸轍,此處喻窮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見《晉書·阮籍傳》,身處魏晉間的阮籍,因不滿於司馬氏,便以飲酒來掩飾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駕車外出,也不順著路走,當前面有什麼障礙不能前進時,就痛哭著回來。
以上這些典故,或事或語,均由王勃化用為自己的語言,而用典中所蘊涵的卻是作者不為當世所用的自怨自嘆的複雜情感。但又由於王勃借用了“貪泉”“涸轍”之典,把自己強行振作、不甘頹廢的信念表露無遺。
3.說古喻今,比況自身——化用
化用即點化後使用。這是一種作者將敘事詳備,文字較長的事典合理化簡點睛,以簡馭繁地表達情感的用典方法。《滕王閣序》中“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句即屬典故的化用。
“楊意不逢”之典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漢朝楊得意稟告漢武帝,說《大人賦》為司馬相如所作,武帝召見相如,“天子大悅,飄飄有凌雲之氣”,而楊得意卻仍做個掌管獵犬的小官。“鍾期既遇”之典見《列子·湯問》,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鍾子期知其音。
以上兩個化用典故,涵蘊深刻。只有26歲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對自己“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不禁興盡悲來,又不便直說,乃妙筆生花,化用典故,雖說的是古,而喻的卻是今,可謂比況自如,毫無斧鑿之痕。
4.多典濃縮,加強效果——連用
連用是指作者為了加強表達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驅遣幾個典故來表達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閣序》中典故連用的句子較多,下面僅舉一例:“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句中連用四個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閻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筆,施展才華的感激之情。
謝家寶樹”之典見《世說新語·言語》,謝安問子侄們,人們為什麼總希望子弟好?侄子謝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玉樹即寶樹,比喻不辱門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鄰”之典見《烈女傳·母儀篇》,據說孟母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鯉對”之典見《論語·季氏》,孔子曾立於庭中,其子孔鯉“趨而過庭”,孔子教誨他應學習《詩》《禮》。“龍門”之典見《後漢書·李膺傳》:“膺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
以上四個典故在句中連用,極恰當地表達出了年輕的王勃受寵若驚而又自怨自嘆的複雜心理,而且這幾個用典或正或反,給人以一氣貫之的暢快淋漓之感。
(二)本文的借代和謙辭
1.辨識六處借代用法
1.棨戟遙臨:棨戟代閻公。
2.襜帷暫駐:襜帷代車駕,實代宇文氏。
3.仙人之舊館:代滕王閣。
4.帝閽:天宮的看門人。屈原《離騷》:“吾令~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撫凌雲而自惜:凌雲代司馬相如的賦。因漢武帝曾夸其賦“飄飄有凌雲之氣”。
2.了解六個禮貌謙辭
1.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家君,稱自己的父親。童子,王勃自稱。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縣的縣令,自己因探望父親路過這個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無知,(卻有幸)參加這場盛大的宴會。
2.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稱。古人稱成人為“七尺之軀”,稱不大懂事的小孩兒為“三尺童兒”。三尺:指衣帶下垂的長度。古時服飾制度規定束在腰間的紳的長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區別,士規定為三尺。紳,指衣帶結餘下垂的部分。微命,即“一命”,周朝官階制度是從一命到九命,一命是最低級的官職。
三尺微命,指地位卑微。一介:一個。
3.他日趨庭,叨陪鯉對。
趨庭,快步走過庭院,這是表示對長輩的恭敬。叨,慚愧的承受,表示自謙。鯉對,指在父輩面前接受教誨。全句意思是,過些時候自己將到父親那裡聆聽教誨。
通假字:儼=嚴(儼驂騑於上路)
銷=消(雲銷雨霽)

文章賞析

寫作特色

一、整體感知
本文原題為《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全文運思謀篇,都緊扣這個題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歷敘洪都雄偉的地勢、遊玩的時間、珍異的物產、傑出的人才以及尊貴的賓客,緊扣題中“洪府”二字來寫;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閣秋景圖,近觀遠眺,都是濃墨重彩,寫出了滕王閣壯美而又秀麗的景色,緊扣題目“秋日”、“登滕王閣”六字來寫;第3段由對宴會的描寫轉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緊扣題目中“餞”字來寫;最後一段自敘遭際,表示當此臨別之際,既遇知音,自當賦詩作文,以此留念,這是緊扣題中“別”、“序”二字來寫。由此看來,全文層次井然,脈絡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謂絲絲入扣,層層扣題。
二、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餞別而作,但對宴會之盛僅略敘,數筆帶過,而傾全力寫登閣所見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獨闢蹊徑。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謀篇,取捨立意,亦頗見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為例說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脈絡:
先用一連串短句抒發感嘆:“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而後長短結合,抒發自己的憤郁悲涼:“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最後又用先短後長的一組對偶表明心志:“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鏗鏘的語調錶達了自己不甘沉淪的決心。
三、精彩語句揣摩
1.“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賞析:作者善用靈活多變的筆法描寫山容水態,表現樓台的壯觀,登高臨遠,意心飛揚,從而把讀者帶入身臨其境的審美境地。“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寫出了色彩變化之美。這兩句不囿於靜止的畫面色彩,而著力表現山光山色的色彩變幻:寒潭之水因積水退盡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紫色。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徵,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
2.“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賞析:這一句素稱千古絕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這兩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這是王勃駢文的一大特點。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賞析: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義的警語,是本文的文眼。古往今來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對一切艱難險阻,總能執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鬱郁不得志的逆境當中也不消沉放棄。東漢馬援云:“大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王勃在此化用,由人生的離別引發人生遇合的感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華易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而王勃此時正懷才不遇,但仍有這般情懷,確實難能可貴。
四、《滕王閣序》寫景四大特點
《滕王閣序》的寫景頗有特色,作者精心構畫,苦苦經營,運用靈活多變的手法描寫山水,體現了一定的美學特徵。
1.色彩變化
文章不惜筆墨,濃墨重彩,極寫景物的色彩變化。如“紫電青霜”中的“紫電”,“飛閣流丹”中的“流丹”,“層巒聳翠”中的“聳翠”,“青雀黃龍之軸”中的“青雀”“黃龍”無不色彩繽紛,搖曳生輝。尤其“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於靜止畫面色彩,著力表現水光山色之變化,上句樸素淡雅,下句設色凝重,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之句。
2.遠近變化
作者採用恰當的方法,猶如電影的拍攝技術,由近及遠,構成一幅富有層次感和縱深感的全景圖。“鶴汀鳧渚”四句寫閣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曠其盈視”二句寫山巒、平原和河流、湖澤,是中景;“雲銷雨霽”以下則是水田浩淼的遠景。這種寫法,是《滕王閣序》寫景的最突出特點,體現了作者立體化的審美觀,把讀者帶進了如詩如畫的江南勝境,讀者和景物融為一體,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渾成
“層巒聳翠”四句,借視角變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裡城外,相與為一,不可分離,體現了作者整齊劃一的審美觀。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寫景名句,水天相接,渾然天成,構成一幅色彩明麗的美妙圖畫。
4.虛實相襯
“漁舟唱晚”四句,即憑藉聽覺聯想,用虛實手法傳達遠方的景觀,使讀者開闊眼界,視通萬里。實寫虛寫,相互諧調,相互映襯,極盡鋪敘寫景之能事。
總之,《滕王閣序》一文的寫景頗具匠心,字字珠璣,句句生輝,章章華彩,一氣呵成,使人讀完後猶如身臨江南水鄉,難怪韓愈情不自禁地稱讚說:“江南多臨觀之類,而滕王閣獨為第一。”

寫作技巧

結構
第一節點題——第二節近境——第三節遠近結合——第四節遠境感悟——第五節抒懷勵志——第六節自我介紹兼回收題意——第七節收篇致謝。
這是一個由淺入深的問題。先通過點題,讓讀者明了當時所處的境況。接下去描寫近境,以人的眼目為支點,由近至遠,第二、三、四節也就順理成章的現形出來了,這是一個層次感的問題。這樣的處理,條理清楚,而且讓人覺得自然。同樣,抒懷也是如此,從第四節下半截淺述至第五節加深到第六節先深又轉淺,到第七節不著痕跡的收篇。都是充滿著層次感。

名句另解

依據日藏唐本,一些專家認為,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中,可能是“孤霧”而不是“孤鶩”。因為,落霞、秋水、長天等都是自然景觀,冒出來動物“孤鶩”一詞,不那么對仗。此名句,自北宋《文苑英華》本以來,兩宋、明、清,歷代官、坊諸本均作“孤鶩”,惟見此日藏唐本作“孤霧”。霧、鶩音近,正偽難分。日藏古本寫於唐景龍元年(公元707年)七月,距王勃《滕王閣詩序》面世不足32年,應最接近王勃原著原始面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