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泉

貪泉

貪泉,古代一眼著名的泉水名。其泉水明亮如鏡,清洌爽口。早在晉代已有盛名,於正史二十四史之晉書的吳隱之傳中便有記載。相傳人飲其水起貪心,即廉士亦貪。

基本信息

簡介

古代一眼著名的泉水名。其泉水明亮如鏡,清洌爽口。早在晉代已有盛名,於正史二十四史之晉書的吳隱之傳中便有記載,原文記載及歷史故事,參見以下條目。
後及唐初,初唐四傑中的年輕詩人王勃所作的著名駢文《滕王閣序》,更使之名聲大噪,其原文寫到:“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再至明代,詩人尹鳳岐《送兄廣東參政應奎》詩中也有提及,詩中寫到“珍重平生清節在,不妨引滿酌貪泉。”
此處主要介紹廣東南海縣的貪泉。
至於湖南彬縣的那眼貪泉參見“地理位置”項。

地理位置

貪泉貪泉
其一:在廣東省從化市。
《晉書·吳隱之傳》:“吳隱之,操守清廉,為廣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門,有水曰貪泉,相傳飲此水者,即廉士亦貪。”隱之酌而飲之,因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及在州,清操愈厲。事見《晉書·良吏傳·吳隱之》。唐王勃《滕王閣詩序》:“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明尹鳳岐《送兄廣東參政應奎》詩:“珍重平生清節在,不妨引滿酌貪泉。”明趙震元《為李公師祭袁石寓(袁可立子)憲副》:“帝曰念哉,駿業惟戲。鈔關江南,貪泉自付。”
其二:在湖南省郴縣。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耒水》:“耒水又西,黃水注之……按盛弘之云:‘眾山水出,注於大溪,號曰橫流溪,溪水甚小,冬夏不乾,俗亦謂之貪泉,飲者輒冒於財賄,同於廣州石門貪流矣。’”

歷史故事

依據《晉書·吳隱之傳》記載,廣州城外二十里外,有水曰貪泉,人飲其水起貪心,即廉士亦貪。因此,過去那些趕路人,即使口乾舌燥,望泉而過,也不敢妄自飲用。
但是東晉新升任的廣州刺史吳隱之,走馬上任路過貪泉時,卻挹泉而飲,還放歌言志:“古人云此水,一飲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移心。”當時的廣州雖不如當今這么繁華和富庶,但也是一塊肥得流油的地方。自東漢以來一直是重要的海上貿易中心和通商口岸。來自南洋、天竺、獅子國(今斯里蘭卡)、波斯等地的商船,一年數次運來大量的珍奇異寶、海外洋貨。當權者只要隨意“撈一把”,洋財、橫財便發定了。誠如《南齊書·王琨傳》有言:“廣州刺史但經城門一過,便得三千萬。”然而飲了貪泉並放歌唱誓的吳隱之破了這個例。他在廣州刺史這個肥缺上,始終保持不貪不占的清白操行。任期滿後,他從廣州乘船返回建康時,與赴任時一樣,依然身無長物,兩袖清風,與前後刺史離任歸還時“船載洋貨,車裝珍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