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鎖蛟井

禹王鎖蛟井

禹王鎖蛟井,位於河南省許昌市,為紀念大禹治水功績而建造,著名景點有大禹像。

基本信息

簡介

禹王鎖蛟井禹王鎖蛟井
禹王鎖蛟井,位於禹州市城內古鈞台南街中段東側,清朝末年被人覆蓋,現經過整理修飾,已恢復其原貌。禹王鎖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歌頌英雄的傳說故事。相傳在四千多年前的帝堯之時,洪水泛濫,山嶺被圍,毀滅了無數美麗、富饒的田園農舍。帝堯讓鯨之子禹接繼父業治理洪水。大禹歷經13年,觀察各地水情,頂風冒雨,日夜不懈,親自持木耜和人民一起與洪水搏鬥。他三過家門而不入,歷盡艱辛,終於疏通五湖三江,導洪水入江海,平息了水患,人民得以安居樂業。

相傳洪水泛濫是作怪,禹決心除掉這個兇猛的水獸。他到處尋找蛟的蹤跡,得知蛟屬牛形,鱗甲滿身,四隻凶爪,吼叫如雷,藏於水中,出現於夏秋之交。禹經過多年艱苦奮鬥,終於降服了蛟,將蛟鎖在都城陽翟(今禹縣)的深井中,使它永遠不得殘害人民,後人為紀念大禹治水的顯赫功績,在陽翟城內修建了禹王鎖蛟井。傳說,井深莫測,與海底相通。井口石柱上系有千鈞鎖鏈,下垂井內。用鐵鎖鎖住的蛟,其相兇險,人們不敢輕易抽動鐵鏈,動輒井水翻滾,腥風陣陣,血味噴濺,蛟便騰躍而出,會帶來水患成災。

鎖蛟井的上部建有亭謝式建築,雕樑畫棟,金碧輝煌。亭壁上繪有10餘幅畫圖,歌頌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和神話故事。

傳說

禹王鎖蛟井禹王鎖蛟井
在禹州各地廣為流傳,現僅錄一則以饗讀者:相傳大禹治水時,禹州城北住著一對無兒無女的老夫婦,他們收留了一個被水衝來的小孩做義子。這孩子聰明可愛,可他對啥也不感興趣,不管春夏秋冬,就愛整日泡在河裡戲嬉玩耍。老兩口生怕孩子有啥閃失,百般勸阻仍無濟於事,也只好由著他的性子來。一日大禹察看潁河水情,路過北關石橋時,發現一個頑童正在水中玩耍。定眼一看,立即認出此兒是蛟龍所變。為了不驚動蛟龍,大禹就悄悄離去,暗觀蛟龍行蹤。當他得知蛟龍化做人形,被一老夫婦收養後,來到老夫婦家中同兩位老人攀談。時到中午,老人留他吃飯,他也沒有推辭,老漢讓老伴做了麵條來招待客人。正吃飯時,那孩子從河裡回來,他看見大禹扭頭就跑,大禹從碗中挑起麵條一根,說聲“變”,麵條就變成一條又粗又長的鐵索,套在小孩的脖子上。只聽得大禹大叫一聲:“畜牲,還不快現出原形!”這小孩霎時就變成一條幾丈長、水桶般粗細的蛟龍來。兩位老人被嚇得魂飛魄散。大禹向兩位老人說明了真相。而後,就將蛟龍用鐵索拴住,禁錮在一口八角井中。蛟龍問大禹什麼時候才能放他出來?大禹不願他出來危害百姓,就對他說:“除非等到石頭開花!”也不知過了多少年,有一州官上任,他想看看蛟龍到底是啥樣兒,又怕烏紗帽掉入井內,就把帽子摘下,放在井口的石柱上。蛟龍看到石柱上的帽花紅紅綠綠,以為石頭開了花,就在井底拚命地掙扎著要出來,井中的水呼呼呼一個勁地往上漲,嚇得州官摘下紗帽掉頭就跑。蛟龍看到石頭上的花沒有了,就老實下來,只好安安生生地呆在井中。

現狀

據傳,遠古時代洪水泛濫,皆因村中的一種怪獸——蛟龍作祟。這種蛟龍能在水中興風作浪,鼓動水勢,衝垮人們所築的堤防,淹沒村莊,致使無數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大禹在眾神的幫助下,將九條蛟龍一一制服,並把其中的一條禁錮在一口八角井中,人們就把這口井稱為“禹王鎖蛟井”。原井建於何時,因年代久遠無法考證。1980年禹縣人民政府在古鈞台街東側重修禹王鎖蛟井。重修的禹王鎖蛟井為仿古歇山亭榭式建築,亭子挑角起脊,上覆青灰色古瓦,殿內粉壁彩屏,外壁彩檐下繪有24幅有關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殿內有一座高達2.84米的大禹像,坐落於鎖蛟井邊,井口以巨石掩蓋,巨石中心鑿穿圓孔,繫於井側石柱上的鐵索順圓孔垂於井內。俯視井中,青石雕刻的蛟龍頭部淺露於水面,隱約可見。

地位

禹王鎖蛟井占地約6000平方米,除主體景觀外,周圍還有綠樹、花叢點綴,曲徑通幽,布局巧妙。現為禹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許昌市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