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鈞瓷研究所

禹州市鈞瓷研究所

禹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國寶鈞瓷的發源地,素有鈞都之稱。早在原始社會末期是夏部族重要活動區域。境內名勝古蹟星羅棋布,上古時期軒轅皇帝修建的逍遙觀,大禹治水的禹王鎖蛟井,夏啟建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舉行開國大典的古鈞台,少康建都的少康城遺址,韓國古城牆遺址等。尤其境內的遺存古窯遺址是河南省古窯址之最,僅古鈞窯遺址,目前就已發現150多處。

發展歷程

鈞窯她始於唐、盛於宋,金元時期在北方形成了龐大的鈞窯系,影響波及今河南境內諸窯及河北、山西、內蒙等省。禹州鈞台鈞窯在北宋徽宗時期被宮廷壟斷為官辦窯場,製作不惜工本。鈞官窯瓷器胎質細膩,堅實緻密;造型典雅、端莊古樸;釉色瑩潤,五彩繽紛,尤以多種窯變為其它窯口產品所不及。宋代鈞窯首先創用銅的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創造性成功燒造出銅紅釉,產生出美妙絕倫的窯變釉色,打破歷史上單一釉色格局,極大豐富了陶瓷藝術的裝飾效果,在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經鈞瓷藝人和專家、學者的艱苦努力,鈞瓷技藝獲得新生,藝術之花更加絢麗多姿,大放異彩。尤其是1991年6月禹州市委、市政府成立鈞瓷研究所以來,鈞瓷逐步走出禹州,走向世界。

幾年來,鈞瓷研究所站在當今陶瓷藝術發展水平的高度,把握鈞瓷發展趨向。

發展方向

第一

首先,按照鈞瓷藝術的發展規律,尊重傳統,挖掘鈞瓷工藝傳統,充分繼承鈞瓷釉色獨特窯變和乳光特點,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當代人們審美取向、藝術欣賞和精神需求,運用藝術、科技、工藝三位一體的創新理念,在鈞瓷的藝術造型、釉料選取、釉方配製、成型工藝、燒制技術、藝術品位等方面不斷創新。聘請著名工藝美術大師韓美林為藝術顧問,研究所並與韓老師共同創辦了韓美林鈞瓷藝術研究室,不斷推動鈞瓷造型的創新,提高鈞瓷藝術品位,充分發揮鈞瓷研究所在鈞瓷發展中的導向和領頭作用,帶動鈞瓷行業全面健康發展。

第二

其次,充實和加強鈞官窯址博物館館藏建設,從禹州歷史文化傳承角度展示鈞瓷文化的起源、發展的歷史脈絡、文化背景、地域特徵;從鈞瓷藝術發展規律角度展示鈞瓷各個時期的實物特徵、工藝特點、藝術價值、發展水平;從製作工藝上,恢復和展示鈞瓷的柴燒、煤燒、拉坯成型等傳統的製作工藝。讓人們在縱向上對鈞瓷的歷史沿革、文化傳承、工藝發展,在橫向上對鈞瓷現代發展水平、藝術成就全面的直觀的了解,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弘揚鈞瓷文化。

第三

最後,緊緊圍繞鈞瓷文化這一主線,加大鈞瓷文化旅遊開發,加快鈞瓷觀光生產線、鈞官窯址博物館、鈞瓷文化廣場及旅遊配套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博物館功能,展示鈞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提高鈞瓷文化的可視性、參與性和觀賞性,滿足人們對鈞瓷藝術的欣賞需求和鑑賞收藏需要,讓人們在領略鈞瓷藝術魅力和參與製作中溶進鈞瓷文化,從而以鈞瓷文化為媒介促進交流,宣傳禹州,拉動旅遊,推動禹州經濟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