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

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

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位於福建省將樂縣境內,地理座標為東經117°11′--117°21′,北緯26°23′--26°43′,總面積12600公頃。保護區於1984年經將樂縣政府批准建立,1989年晉升為省級,是一個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基本信息

簡介

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
龍棲山,系武夷山脈東南延伸脈,以古傳龍潛於些而得名。龍棲山自然保護區地處閩西北將樂與明溪兩縣交界處,全區面積63.85平方公里,為福建省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山商林密,古木參天,秀水長流。境內主峰高達1624米,為將樂縣最高峰。側峰5座,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本區地處閩西北山區,屬武夷山脈延伸的支脈,最高峰海拔1620.4米。由於本區位於泛北與熱帶植物的過渡地段,生物資源具有古老性、過渡性、多樣性等特點,森林植被保存較為完整,森林覆蓋率高達97%,植被類型複雜多樣,垂直分布明顯,初步統計本區有高等植物252科、868屬、1763種,其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金錢松、杜仲 、觀光木、黃山木蘭等16種,並分布有我國極為罕見的南方紅豆杉林和柳杉林。區內脊動物和無脊椎動物2129種,隸屬於58目 ,289科、1452屬,其中哺乳類46種,鳥類8種,爬行類22種、兩棲類11種,魚類31種,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豹、雲豹、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等19種。近年來,保護區內發現有華南虎活動的足跡,對於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研究我國東南部的古氣候,古地理和古植物均有重要的價值。

動植物資源

龍棲山自然保護區有近6萬畝原始森林,是我國少有、獨特的天然植物園。

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
這裡共有7個植被型,24個群叢,130多個科,近300種樹種,有名貴的南方紅豆杉柳杉、金錢松、龍柏樹等,還有含笑吉祥草、海棠、山茶花等奇花異卉。這裡還是一個動物王國,有猴群、羚羊、飛狸娃娃魚等百餘種珍奇動物,鳥類種類也相當豐富。1989年5月,龍棲山成立了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龍棲山在保護自然資源的同時,正在著手開發為旅遊與避暑勝地。這裡是回歸自然、度假療養、科學探幽的好去處。在將樂縣西南隅,龍棲山自然保護區,像一顆綠色明珠閃爍著迷人的光彩。這是一塊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頗為奇特的土地。總面積6371公頃,境內群峰列屏、峽谷深幽。海拔千米以上高峰14座,主峰海拔1620.4m,也是方圓五縣最高峰。高山峽谷中流泉飛瀑高懸,溪水跌宕前行,形成許多深潭。將樂乾隆縣志上載:“龍棲山,多蒙深潭,傳說有龍居於此,故名。”

氣候

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

龍棲山自然保護區氣候濕潤、四季分明、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在地質史上沒有受到第四紀冰川的襲擊,因此這裡成為典型的亞熱帶中南緣植物分布區域,保留著許多原始狀態的森林。區內有七個中亞熱帶植被類型、24種群落、高等木本植物631種。最令人賞心悅目的是常綠闊葉林,天然杉木闊葉樹混交林,毛竹林和紅豆衫、柳杉大樹群。常綠闊葉林是龍棲山森林最重要的部分,分布在海拔8O0m 以下的峽谷、山坡,發育良好,樹種複雜,主要由殼斗科、樟科、山茶科、金縷梅科組成。林相豐滿,林冠層層疊疊、濃蔭蔽日、粗大的藤條或纏樹而上,或凌空懸掛。林下的倒木上,冒出種類繁雜、色彩艷麗的菇朵。常綠闊葉林是森林演進的最高層次,許多珍稀樹種生在其中,

也是野生動物的主要棲身之地。區內現存的珍稀動物有華南虎、金錢豹、雲豹獼猴、黑熊、毛冠鹿、岩羊、穿山甲、鼯鼠等。常綠闊葉林濃密的、多層次的林冠和林下小灌叢為鳥類的生存提供了理想的環境。龍棲山棲息著21科37種鳥類。有漂亮的紅腹錦雞、白鷳環頸雉,有猛禽褐林鶚、座山雕等等。名目繁多的鳥獸使龍棲山的森林更顯得充實,活躍,生機勃勃。總之,常綠闊葉林內容豐富、蘊含博大。生存競爭、新陳代謝鍛造了各個物種的自身完美,又造就了整個森林的和諧。置
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
身林中不只有一種清新恬靜的美的享受,更能感到一種哲理的薰陶。常綠闊葉林不夠嚴密或者無法成林的地方,針葉樹乘虛而入。散生的杉木在闊葉樹造成的陰濕、肥沃的小氣候中如魚得水,長得粗壯、筆直。龍棲山現存的大面積天然杉木群落在三明市絕無僅有,在全省也不多見。作為一個保留生物種群,它的科研價值已經非常金貴,但是它的經濟價值也太誘惑人了,一根中等徑級的天然杉木就是一串金項鍊!連綿竹海是龍棲山的又一大特色。2萬多畝竹林滿目蔥籠,萬竿翠竹亭亭玉立,那是一個清逸瀟灑的世界。陽春三月,滿山春筍破土而出,節節向上,像一支支小火箭,虎虎生威。早年,龍棲山的毛竹有大如面盆的,鋸下兩節可做一挑水桶,五十年代“毛竹王”曾進京參展。閩西客家人最早來到龍棲山開發利用毛竹。以春筍為原料製造的毛邊紙稱為“西山紙”,商號“大廣紙”是這裡古老的名產。“西山紙”的製造始於唐代,盛於明清,其紙質細嫩、響張少疵,久負盛名,享譽東南亞。清康熙年間曾以“西山紙”編印《四庫全書》,抗戰時期西山紙被大批調到永安印刷“中央日報”,紙質大大超過當時重慶的“中央日報”。七十年代出版的《毛澤東詩詞》線裝本也是用西山紙印刷的。解放初期西山紙大量出口東南亞,為國家爭取了不少外匯。
此外,龍棲山還有許多南方紅豆杉、柳杉樹群,大多分布在村口、溪流兩旁,保護較好,帶有濃重的“風水林”色彩。紅豆杉樹群樹齡高,徑極大,長勢非常旺盛,樹冠濃密如華蓋,細葉如雲。柳杉高大、壯實。令人想到這塊土地歲月的悠遠,地力的厚實。獨特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人文景觀相結合,使龍棲山成為一處令人神往的地方,它已經形成和正待開發的,值得稱道的主要景點有10處

主要景點

聖水岩  龍棲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所在地余家坪西北方向22公里處,位於與萬全鄉接壤的區界上,海拔1561m,山僻路險,人跡罕至。據《將樂縣誌》載:“聖水岩,上有泉,不盈,不涸,

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
病者飲之即痊,天旱禱雨即雨,故名聖水岩。”聖水岩三峰突兀,峰頂是一片石林,饞岩怪石,似鷹,似象,似虎,似龜,琳琅滿目。天氣晴好時,立岩頂可望見將樂、泰寧、明溪、清流寧化五座縣城及金湖,四野綠濤滾滾,雲煙浩淼,雲霧變幻莫測,恍如置身雲霄宮中。頂峰北側50米處有一座用石條築成的古剎――青雲堂。正殿中央端座著一尊約一米高的佛像,神采飛揚,俊逸大方,大小38尊石佛像排列兩旁,或立或坐或跪,神態逼真,殿四壁雕有佛像、佛龕等佛事浮雕,這組雕像高一米多,最小的高30cm,雕刻藝術極為精湛,線條剛柔有致,有的佛像眼睛是用黑寶石鑲嵌而成,石刻銘文的年代為唐貞觀二年。青雲堂石佛堪稱古代雕刻藝術的一枝奇葩。
仙人塘山  在余家坪東北方向8.8公里處,海拔1200m,上可俯瞰白蓮全鄉的各個村莊,傳說仙人發現此山和山上的一池清水。山頂靠南的山坡上有建於唐代的寺廟,幾經興毀,現已重建。前有一株茶樹,所生茶葉品質極佳,消食化積,驅邪祛病,功效顯著。仙人塘寺廟香火鼎盛。來自明溪、寧化清流、永安、連城以及本縣的善男信女不辭辛勞翻山越嶺,帶著大包大挑的供品上山朝拜。清順治八年(1651)將樂冰雹成災,白蓮人吳贊郎率災民起義,在仙人塘憑險下寨,聚眾萬人,對抗官兵三年之久,後中計被殺。民間傳說在他遇害前,其座騎有所預感,至半山時立於一岩石上不肯前行,吳贊郎猛抽一鞭,戰馬蹬石騰空一躍--至今還在岩石上留下了深深的馬蹄印。
厝橋•植物園 
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
距余家坪0.5公里處,有一座石拱橋橫跨小溪,上建有涼亭式橋屋,厝橋兩岸是一片保護較好的原始狀態的林子,也是余家坪村前的“山龍口”林。方圓30多畝林地上生長著紅豆杉、柳杉、三尖杉、光葉石楠、野漆、青剛櫟、浙楠大葉錐馬尾松、羅浮拷、甜櫧、鉤樹等10多種喬灌木。如此少的面積上密集地衍生著眾多品種的樹木實屬罕見。在橋上憑欄小憩,分外愜意。山風徐徐,溪水潺潺。茂林修竹中,飄出鳥鳴蟬噪,如詩如畫。左邊的山頭名叫雷峰寨,是吳贊郎農民起義軍的營寨之一。
十字坳 距余家坪12公里,海拔1310m ,是到達里山和攀登主峰的必經之地。南北山脊五公里範圍內由天然下種形成大片黃山松林。雖因雷擊多次引起森林火災,然而“春風吹又生”,黃山松林益加鬱鬱蔥蔥,最大的母樹胸徑已達70多厘米、樹形舒展美觀。十字坳東西兩側山坡上還長滿了各種杜鵑。春末夏初,映山紅、丁香杜鵑、毛果杜鵑鮮花盛開,寂靜的山脊上奼紫嫣紅、絢麗奪目。
石牛欄  位於十字坳西邊的將軍頂附近,距余家坪17公里,海拔1312m,是一塊呈扇形的平坦坡地、高山草場。面積約一平方公里。坡上長滿野草和杜鵑,靠山凹生長著10畝左右的金鑲玉竹。高山草地別有一番景致,清明時節,野草泛綠,百花盛開,像綠雲上托起燦爛的朝霞冬天百花凋零、風吹草低,好一派草原風光!傳說天神將九頭神牛關在石牛欄內,神牛年年吃玉竹為生,故這裡的玉竹沒有竹梢。有一年神牛偷跑出來到清流縣林畲打了一個滾,造出了一片15里長的平原
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

山前雲海 在保護區山門外去白蓮的半山腰公路上,距余家坪6公里,海拔600m,由於此處森林茂密,加上山下小王水庫的蒸騰作用,空氣中富含水蒸氣。在氣壓較低的晴朗天氣,早晨形成一片廣闊的雲海。白蓮鄉的大部分村落和低山全部覆蓋在雲海下,偶而露出的山峰像是汪洋中的小島,大樹似燈塔。此時的雲海有一種靜態的美。日出後,朝霞璀璨,托起一輪紅日,蔚成奇觀。雲海也隨之開始涌動,消散,此時的雲海是動態的,一派波濤洶湧的景象,山尖綠島忽隱忽現,變幻詭奇,攝人心魄。在這裡看雲海先是居高臨下,有一種飄浮在雲端之上而超凡脫俗的意境。然後可以坐車順公路下降高度觀看,一直來到雲海邊上,此時又猶如乘風破浪航行在大海上,萬頃波濤就在身邊掠過,一種雄渾激越、搏浪急進的豪情在胸中升騰。繼續下行,鑽進雲海之中,霧氣蒙蒙的青山和水庫出現,想想頭頂上剛剛看過的雲海,人們見仁見智又會生髮萬千感慨。
龍潭飛瀑位於余家坪下游7公里處,海拔560m 。林密谷深,余家溪彎曲跌宕,比降增大,形成一串瀑布群。其中最大一級落差10m ,瀑布下跌積成深潭,水聲如雷,兩岸巨石嶙峋,峭壁陡立,幽深、寧靜,是夏天避暑的好去處。
石排場 在去龍潭飛瀑的路旁,距保護區管理處5.5公里。這是一塊山間小平壩,面積2平方公里,有水田幾十畝,房舍十來間。四周青山翠竹環抱,一條清溪緩緩穿過其中,幾縷炊煙,幾聲雞鳴,愈顯寧靜安謐,是典型的田園風光。現已在此處建成鹿園。
手工造紙作坊 
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內還有幾十個手工造紙作坊。分布在里山、外山上地、沙溪子等地。“西山紙”的製作過程要經過修山、備灰、修湖塘、砍筍、溜筍、斷筒、剝皮、削片、挑竹麻、落湖、洗漂、剝料、榨料、踏料、耘槽、抄紙濕壓、濕紙切邊、烘焙、於紙切邊、包裝等28道工序。人們可以在作坊里看到的一般是從踏料至烘焙這幾道工序,完全保持原始的手工操作,十分艱辛勞累,特別是“踏料”這道工序,近乎蠻荒。“冰清玉潔”的西山紙書印了多少鴻篇巨構,同時也留下了自身歷史重負的深痕。
龍井水庫 庫址位於往十字坳方向的龍井村上游,壩址高程759米 ,庫容519萬立方米、裝機容量32OO千瓦 , 年發電量1188萬千瓦時,龍井水庫除發電、灌溉、養殖方面的效益外,還是龍棲山一處新的景觀。它是三明市海拔最高的人工湖,水面400多畝。竹林、青山擁簇著一湖碧水,湖水漫進山凹中,形成許多曲折的綠色的港灣和半島。水鳥掠過湖面,竹筏在湖上浮游,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別有一番情趣。
如今,龍棲山擁有三頂碩而亮的“桂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人與生物圈網路成員、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聖水岩  手工造紙作坊 龍潭飛瀑 石排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