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法治

社會主義法治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這是在治國基本方針和策略方面的重要進步和提高,是對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和原則的更加有力的保障;十五大報告指出,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而明確了黨的領導、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關係;提出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必須緊密結合,同步推進;從而為在新舊世紀之交的中國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發展進一步指明了道路和提出了奮鬥目標;同時也為探索中國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和特徵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依據。

主要特徵

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前提條件、本質要求和核心內容。社會主義法治必須是為了實現和保障社會主義民主。作為上層建築最重要組成部分的國家政權,是由該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的,又對於形成它的經濟基礎起著巨大的反作用。沒有一個人民民主的國家政權,就沒有人民的一切。國家政權的性質決定法治的性質和內容。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所依之法必須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法,建設的必須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前提、基礎和核心內容,社會主義法治是社會主義國家職能的體現,是人民民主的制度體現、必須的實現形式和絕對不能缺少的手段。

社會主義法治社會主義法治

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經濟根基、目的追求和根本任務。社會主義法治必須確認、維護和保障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生產資料公有制。任何一個社會的上層建築都是由該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的,而任何社會上層建築的各個組成部分都對於決定它的基礎發生作用和產生影響,如果對於自己的基礎不發生作用和影響,那么上層建築就是多餘的。問題在於上層建築對於經濟基礎在什麼方向上起作用和如何起作用以及起作用的 程度。對於社會主義法治來說,它必須確認、維護和保障的社會經濟基礎即生產關係的內容應該是什麼,在這個問題上必須有清醒的頭腦。

無產階級政黨的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領導力量,必要條件和成敗關鍵。社會主義法制必須有無產階級政黨即中國共產黨黨的領導,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領導力量和關鍵所在。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性質和歷史任務所決定的,它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優勢和基本原則之一。在中國當代,堅持、加強和改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關鍵所在,也是一項偉大的系統工程。

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思想和道德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精神支柱。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必須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方針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同步推進,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思想文化特徵。社會主義的法治所依之法,包括憲法和一切法律形式,必須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法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徵,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和重要保證。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必須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相統一,兩者緊密結合,同步推進,相輔相成。僅僅提依法治國,而沒有包括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思想道德修養、科學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觀念為主要內容的公民素質的顯著提高,就沒有中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

發展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治,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當前,中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法律法規日趨完備,人民民主權利的法治保障水平日益提高。與此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人民民主不斷擴大的客觀要求還不相適應,人民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還有待逐步實現,人民 民眾的有序參與、有序表達還未形成相應完備的法律秩序,侵犯人民民主權利的問題時有發生,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體制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只有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才能得到強有力的保障。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根本保證。依法執政同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一道,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制建設的狀況和立法、執法水平直接關係和體現黨的執政能力。依法治國,就是要從法律制度上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貫徹落實。黨能不能正確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是對黨的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黨越是重視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黨的執政能力就越能得到增強,黨的執政地位就越能得到有力的保障。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的那樣,依法治國不僅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而且也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執政地位。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也是中國共產黨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建設途徑

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立法,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社會主義法治社會主義法治

的重要前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立法工作加速發展,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初步形成,有力推動和保障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在新形勢下,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立法機關要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特別是要適應建設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進一步突出經濟立法這個重點,著眼於確立制度、規範權責、保障權益,全面推進經濟法制建設。同時,要抓緊制定和完善發展社會主義民 主政治的法律,保障公民權利、維護社會安定的法律,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法律。立法質量和法律的社會效果都要受到實踐的檢驗。要總結多年來的經驗,更加注重立法質量。認真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增強法律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操作性,以更好地發揮法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作用。中國的立法權屬於人民。

加強司法工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加強司法工作,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關鍵。伴隨著改革發展的歷史進程,各級政法部門按照依法治國的總體要求,嚴格公正執法,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保障了改革發展的順利進行。面對加快依法治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形勢新任務,要按照黨的十七大要求,全面加強各項政法工作,努力提高執法水平,切實增強維護國家安全、化解社會矛盾、保障公平正義、加強社會管理、維護民眾利益、促進改革發展的意識和能力,保證國家法律的實施。要按照黨的十七大要求,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最佳化司法職權配置,規範司法行為,完善訴訟制度,健全公民權利救助機制,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落實司法保障,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要把改革的著力點放在保障人民民眾合法權益和切實保障司法公正的體制機制問題上。

加強行政執法工作,推進依法行政。黨的十七大報告把推進依法行政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行政機關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仍然存在,一些行政違法或者不當行政行為還不能得到及時糾正,有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法治觀念淡薄、缺乏民眾感情和服務意識。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加快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步伐。各級政府部門應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要按照黨的十七大要求,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係、最佳化結構、提高效能,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規範行政行為,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的干預。加大機構整合力度,健全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精簡和規範各類議事協調機構及其辦事機構,減少行政層次,降低行政成本,著力解決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政出多門問題。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實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增強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保持清正廉潔,促進行政執法水平的不斷提高。

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確保權力正確行使。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隨著依法治國的進展,中國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監督體系和監督制度,在實踐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總的看,在新的形勢下,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力度必須進一步加大,監督行為必須進一步規範。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對執法活動進行監督,形成工作機制,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行為。充分發揮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作用,逐步做到制度化、規範化。進一步完善人民檢察院法律監督的內容、程式和工作制度。大力推進執法公開,提高政府、司法機關工作的透明度,加大人民民眾的監督力度。改善和加強新聞 輿論對執法機關的有效監督。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委對執法活動的監督,明確內容,規範程式,改進方式,並加強對各種形式監督的協調整合,保障執法監督的有效進行。進一步深化執法監督體制改革,重點加強責任追究,真正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確保執法權力正確行使。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法制宣傳教育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基礎工程。要突出加強憲法宣傳教育,提高全體人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憲法意識,自覺維護憲法權威,使憲法在全社會得到遵守。大力宣傳經濟社會發展的法律法規、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法律法規以及與人民民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牢法治思想基礎。針對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既要注重增強人們的民主意識和權利意識,也要注重增強法治意識和義務意識。根據當前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利益結構和人們思想觀念等深刻變化的新情況,積極探索和不斷推開法制宣傳教育的新形式。善於運用新興媒體尤其是網際網路在法制宣傳教育中的作用,加大復蓋面和滲透力。加強宣傳部門、新聞媒體與執法部門的溝通協調,保證法制宣傳教育的積極效果。加強法學教育和研究工作,為依法治國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的新辭彙(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法制、社會等方方面面快速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也產生和引進了許多新的辭彙,或對某些辭彙賦予了新的涵義,每一個辭彙都記錄了中國發展的一個側面,濃縮著一段中國進步的精彩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