礬附丸

礬附丸,中藥方劑,主要用於助下元,除風氣,補益臟腑。主治腸風瀉血。

基本信息

方劑名稱

礬附丸

礬附丸--《聖濟總錄》卷一四三

別名

礬附丹

處方

綠礬4兩(用瓶子盛,蓋之,火煅食傾,候冷取出,入鹽1合,硫黃1兩,同礬研,依前入瓶子內燒食傾,候冷取出細研),附子1兩(炮去皮臍,杵為末)。

製法

上為末,粟米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助下元,除風氣,補益臟腑。

主治

腸風瀉血。

用法用量

礬附丹(《醫學入門》卷七)。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四三

礬附丸--《聖濟總錄》卷一二二

處方

白礬(熬令汁枯)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腸痔,每大便常有血。

用法用量

每服5丸,溫酒送下,稍增至10丸,1日3次,數日永愈。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二

礬附丸--《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處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重7錢者)1枚,礬石(熬令汁枯)半兩。

製法

上為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白淫過甚。

用法用量

每服10-20丸,空心、夜臥茶清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中藥方劑之礬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