礬石膏

礬石膏,中藥方劑,由礬石、附子、菖蒲半兩,杏仁、蓖麻仁、松脂等組成,主要用於耳聾、耵聹。

基本信息

方劑名稱

礬石膏

拼音

fánshígāo

礬石膏--《聖濟總錄》卷一一五

處方

礬石(熬令對盡)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菖蒲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3兩(別研),蓖麻仁2兩半(別研),松脂3分,煙脂3分。

製法

上藥搗研令勻,和如膏。

功能主治

耵聹。

用法用量

以綿裹棗核大,塞耳中,常令相續。以愈為度。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一五

礬石膏--方出《千金》卷六

名見《普濟方》卷五十三

處方

礬石半兩,甘草半兩,菖蒲半兩,當歸半兩,細辛半兩,防風半兩,芎半兩,白芷半兩,烏賊骨半兩,附子半兩,皂莢半兩,巴豆14枚。

製法

上切。3升酢漬1宿,以不中水雞膏9合,煎三上三下,以巴豆黃,膏成去滓,納雄黃末。

功能主治

耳聾。

用法用量

攪調取棗核大,瀝於耳內,綿塞之,1日換3次。

摘錄

方出《千金》卷六,名見《普濟方》卷五十三

中藥方劑之礬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