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膏

碧玉膏中醫傳統藥方,用於癰疽腫毒軟癤。

基本信息

名稱:碧玉膏

組成:蓖麻仁(去皮尖,搗爛)49粒,杏仁(去皮,搗爛)49粒,銅綠2兩7錢(用水1碗,將銅綠研細,投入水中,攪勻),片松香5斤(研細)。

出處:《瘍醫大全》卷七。 功效:活血止痛,拔毒消腫,斂毒透膿,去腐生新。

主治:癰疽發背,瘰癧馬刀,乳癰乳岩,流火流注,腫塊風毒,橫痃痔漏,囊癰,冬瓜癰,貼骨疽,一切腰背臀腿毒癤,多骨疽,蟮拱頭,腳隱漏蹄。

用法用量:用時以熱湯燉化,攤貼。

製備方法:用真麻油12兩,入鍋內熬滾,次下蓖麻、杏仁,熬至滴水成珠為度,夏布濾去滓,將油復入淨鍋內,用文武火熬滾,徐徐投下松香末,用桃槐枝不住手攪勻,傾入瓷盆內,候膏將凝,然後加水浸之,用手揉扯以去火毒,另用瓷罐或桐杓盛貯數月。

中藥方劑之B字類(下)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