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關鄉

石關鄉

石關鄉地處江淮分水嶺,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城北22公里,距省城160公里,是縣城北部三鎮三鄉交通樞紐。省行管局干休所、省體訓中心座落境內。平均海拔840米,全年日最高氣溫僅28℃,有“天然氧吧”之稱,面積9.3平方公里,境內有豐富的旅遊、水、石材、森林等資源。該詞條為消歧義詞條,介紹的鄉鎮還有陝西省漢中市洋縣石關鄉,石關鄉地處洋縣南部淺山區,距縣城27公里,與西鄉縣桑園鎮毗鄰。石關鄉轄8個行政村,46個村民小組,1714戶、5807人。總面積49.1平方公里,總耕地7245畝。2007年,完成農業總產值911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420元。

基本信息

石關鄉岳西縣石關鄉
石關鄉地處江淮分水嶺,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城北22公里,距省城160公里,是縣城北部三鎮三鄉交通樞紐。省行管局干休所、省體訓中心座落境內。平均海拔840米,全年日最高氣溫僅28℃,有“天然氧吧”之稱,面積9.3平方公里,境內有豐富的旅遊、水、石材森林等資源。該詞條為消歧義詞條,介紹的鄉鎮還有陝西省漢中市洋縣石關鄉,石關鄉地處洋縣南部淺山區,距縣城27公里,與西鄉縣桑園鎮毗鄰。石關鄉轄8個行政村,46個村民小組,1714戶、5807人。總面積49.1平方公里,總耕地7245畝。2007年,完成農業總產值911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420元。

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石關鄉

石關鄉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石關鄉
基本概況

石關鄉地位江淮分水嶺,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縣城以北22公里,距省城160公里,與縣內溫泉毛尖山巍嶺主簿、頭陀、來榜六鄉鎮相鄰,平均海拔840米,是典型的高寒山區;全鄉總面積93平方公里,轄馬坂村、八里村、石關村、伏龍村、歐坂村、象形村、秈灣村、林場村、東沖村、黃羊村、蛇形村、方山村、鐵埠村、張家村、色樹村15個行政村,124個村民組,3001戶,12141人,人均純收入1490元;境內交通便利,環境優良,105國道橫貫10公里,與石黃線、石巍線相交,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口和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

地理位置

石關鄉 石關鄉在中國位置
石關鄉 石關鄉在安徽省內位置

基礎設施

石關鄉內村村通電、通路、通有線電視、通電話,建有移動聯通兩座無線通訊基站;集鎮所在地石關村汪坳組,鎮區面積0.2平方公里,人口3000多人,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近30個,水、電、氣、通訊設施齊全,商貿、零售、餐飲、住宿業一條龍服務;石關鄉現有工業企業2個,小型加工業3個,固定資產總額3000萬元,年財政收入64萬元;省政府行管局干休所、省體育局體訓中心基地兩個省級單位座落於本地。

資源優勢

石關鄉岳西石關鄉馬畈茭白基地
石關鄉歷史淵源悠久,人傑地靈,名揚內外,境內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十分豐富,可供開發潛力較大。主要是:

1、廣闊的山場資源。石關鄉山場總面積99994畝,人均達9畝,森林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良好,雜木、草類植物生長茂盛,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造樹,立體開發,發展生態經濟。

2、大量的石材資源。經勘測,石材存積量約300萬立方米,現有適合採礦點4處,多為花崗石,質地堅硬,花紋多樣,色澤鮮艷,是居家建房上佳的裝修原材料。

3、充足的勞動力資源。鄉內山多地少,剩餘勞動力較多,屬外出勞務大鄉,每年有近2000人在外務工,以農業、手工業、加工業等能工巧匠居多,創造了較為可觀的收入,是一筆回鄉二次創業的寶貴財富。

4、豐富的水利資源。境內山高嶺陡,上下落差大,雨水充沛;兩大幹流涓水河長江水系)、鐵埠河淠河水系)常年清水長流,從不乾涸,灌溉了石關鄉近4000畝農田,更是造福子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得天獨厚的條件極其適宜開發電力;現建有640KW小型電站一座,在建電站3座,總裝機容量1200KW,尚有烏竹河二級站、象形河電站有待開發。

石關鄉二祖山
5、獨特的氣候資源和優越的旅遊資源。由於平均海拔高,全年日最高氣溫僅28度,空氣清新,享有“天然氧吧”之美譽,是夏季避暑勝地;境內奇峰羅列,河谷幽深,泉水清澈,瀑布壯觀,風景秀美,有待開發的旅遊資源頗多,有戰爭古蹟銅安寨伏龍寨,有登高望遠、一覽眾山小的松毛尖,有佛教聖地二祖山(寺)、白雲庵誠意寺,有美妙逼真的獅子岩老虎岩紗帽石,可謂是休閒度假、獵奇探險、觀光旅遊、修身養性的好去處。

名特產品

石關鄉天華物豐,人民勤勞,多年來,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保持傳統農特產品的基礎上,積極推廣發展特色經濟,高山菜有機茶中藥材、優質果已成氣候。主要是:

1、高山無公害蔬菜。石關鄉自1992年起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是石關鄉主導產業之一,所產蔬菜無污染,營養豐富;現有面積12000畝,建有穩定地蔬菜基地,主要品種有西紅柿甘蘭四季豆蘿蔔辣椒南瓜佛手瓜等,年產量達2000萬噸,主要銷往南京上海武漢合肥、安慶等大中城市,是城市居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特色菜。

石關鄉無公害蔬菜
2、有機茶葉。石關茶葉多生長於高山,常年雲霧繚繞,無污染,內質優良,口味香醇,所產翠蘭炒青暢銷縣內外,現有高標準茶園基地800畝,建有名茶加工廠8個,年產乾茶33噸。

3、珍貴中藥材。盛產大宗產品茯苓、天麻,年銷售量400噸,分布於石關鄉15個行政村,杜仲、三椏桔梗等種植面積在千畝以上,並由於植被保存好,藏有較為名貴的稀有中藥材。

4、優質果類。石關鄉建有板栗園3500畝,獼猴桃基地600畝,年產優質板栗40噸,獼猴桃25噸,果大味好,保質期長。2003年結合實施退耕還林新發展經果林2000畝,新增品種國慶桃310畝,棗子100畝,杏子143畝。

此外,石關鄉還出產水稻玉米等農作物,以及木材毛竹大豆花菇蘑菇等經濟作物。

陝西省漢中市洋縣石關鄉

石關鄉陝西省漢中市洋縣石關鄉
基本概況
石關鄉地處陝西省漢中市洋縣南部淺山區,距縣城27公里,與西鄉縣桑園鎮毗鄰。石關鄉轄石灣村、東溝村、康溝村、石關村、劉家壩村、鵝項村、界牌村、麻柳村8個行政村,46個村民小組,1714戶、5807人。總面積49.1平方公里,總耕地7245畝。西洋公路(西鄉一洋縣)縱貫南北形成了洋縣的第三大出口)。石草路(石廟)從(石家灣)西洋公路起自西而去,駐地石家灣。行政事業編制33人,內辦公室、經濟發展與社會事務綜合管室、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站、農業技術綜站、司法側解服務站、文體廣電計生服站、財管所

地理位置

石關鄉 石關鄉在中國位置
石關鄉 石關鄉在陝西省內位置

自然環境

石關鄉位於洋縣南部丘陵山區端與西鄉縣桑園鎮接界,屬巴山山系,南高北低.平均海拔高度為730米,沙河由西鄉流入,由南向北橫貫其中。沙溪河由西南而來境內匯人沙河。境內溪流縱橫,山丘纏綿教名山青山觀聞名遐爾。森林以樺林樹,貫林為主,間有些許松杉,森林植被覆蓋70%以上。

經濟發展

2002—2003年,石關鄉黨委、政府立足鄉情,適時提出了“坡種乾果地種藥,勞務輸出畜牧業”工作思路,帶領廣大黨員幹部民眾中謀生存,在穩定中求發展,促進了經事業的全面發展。2002年,石關鄉實現產值474萬元,多種經營產值297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1320元。2003年,現農業總產值512萬元,多種經營產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66元。2003年連續兩年被洋縣委、縣政府綜合優秀格次。

農業發展

石關鄉中藥材
石關鄉屬丘陵山區,林多而薄,地少而貧,農民的耕作方式因受地質地想觀念的限制,多為原始耕作方式,在農業上投資怕擔風險的顧慮比較濃厚。鄉黨把中藥材及乾果發展作為結構調整郁起步項目來抓,明確了以中藥材種頭,多業並舉的經濟發展方向。堅持走訂單農業、組織化之路。與醫藥企業簽台同,賒銷種苗款,產後全部回收產品,打消了了民眾銷售難的疑慮。黨委、政府帶動民眾調整產業結構,按農經3:7的比例,逐件植規劃,自報項目,奠定了實現總體堅實基礎,組建了專門的服務體系,從包、種植知識、協調資金多方面提供產、產後服務,解決了民眾對市場經濟認識不足,種植中藥材的要領不清,在銷售中被坑騙的一系列現實問題,狠抓農民增收。到2003年,實現了每村都有支柱產業示範片,規模較大的有3個。石關鄉種植草本藥材5387畝,其中刺薊籽(學名水飛機)3800多畝,已經成為石關鄉的龍頭產品,享譽東北、華北、南京、關中等地,單項產值達300多萬元,較同季其它作物(油菜)每畝淨增收入.300元。現有以棱桃為主的乾果園1700畝,天麻3萬多窩,養殖大戶16戶,石關鄉生稽存欄3230頭,存欄800頭,羊550隻,家禽6900隻,建養殖小區3個。勞務輸出人員1066人。

基礎設施

石關鄉利用康溝村扶貧工程啟動的契機,從省市縣爭取資金48萬元.組織村民投勞2 7萬餘人次,移動土石方3萬多方,拓寬了代河口至鄭家壩長98公里的道路,修建了邦家規大橋。完成自來水工程8處,使村里500多人吃上了自來水。2002—2003年,石關鄉整修拓寬道路6條21公里,新建人畜飲水工程14處,建橋涵3座。對石家灣、鵝項、界牌、劉家壩4個村的農電網進行了改造。新建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網路接收塔各一個。覆蓋了石關鄉大部分地域。2003年公路建設被洋縣政府評為先進單位。

石關鄉青山觀青山觀天然風景區
社會事業

石關鄉籌資14萬元,修建了石家灣村、劉家壩村村級國小,並對部分學校的教學辦公設施進行了全面更新,石關鄉8所學校危房改造基本結束,為教學工作創造了安全舒適的環境。2002—2003年建設鄉級計生服務室1個,村級計生服務室8個,投資1 6萬元修建計畫生育宣傳碑8個,完善了計生中心戶管理等管理制度,掛牌明確計生中心戶100戶,開展計畫生育“三查”活動8次,節育措施及時率達到100%.2003年度計生工作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先進鄉鎮。

旅遊開發

石關鄉依託道教名山一青山觀,經過反覆論證,對外宣傳,招商引資60萬元,由縣二輕總公司投資的洋縣青山觀旅遊開發公司已正式投八運營,使當地的人流、物流更加活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