瞼板腺癌

瞼板腺癌

瞼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是一種起源於皮脂腺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很高,眼瞼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在性別方面,女多於男。在發病部位上,下瞼多於上瞼。它的惡性程度,根據分型不同而差異很大。惡性程度低的歷時多年,緩慢增大,惡性程度高的則發展快,造成早期轉移。故凡在40歲以上,而有反覆發作的霰粒腫樣病變時應引起重視。

基本信息

臨床表現

瞼板腺癌瞼板腺癌
早期很少有自覺症狀,局部表現為皮下結節,質硬,與皮膚不粘連,頗似霰粒腫,有的誤認為霰粒腫手術切除術又復發。腫塊繼續增大後可在結膜面上透見黃色結節,表面不平,繼而形成潰瘍,出現菜花樣腫塊,觸之易出血。分化程度較低者,通過淋巴管可以較早的向耳前淋巴結和頜下淋巴結轉移。

鑑別診斷

瞼板腺癌瞼板腺癌鑑別
此癌在臨床上主要和下列三種病變相鑑別:
1.霰粒腫
⑴霰粒腫大多離瞼緣較遠,完全位於瞼緣的霰粒腫比較少見。反之,癌期組織容易沿著瞼板腺導管蔓延,故瞼緣受累者多見。
⑵形態上這二者在早期階段是十分相象的,不過在癌瘤,其病變表面的結膜往往比較粗糙,並且有時見到黃色的斑點。在霰粒腫病變處結膜一般呈青灰色或稍充血,表面一般是光滑的。
⑶霰粒腫切開時,裡面可見含一種膠質樣內容物,如有繼發性感染和液化,就會有灰黃色液體從切口處溢出。在癌瘤則是質地硬而脆的黃白色腫瘤組織。霰粒腫自動穿破後,可形成息肉樣肉芽組織,不象在癌瘤中所見到的那樣表面粗糙的菜花樣腫物。
⑷青年時期腺體機能分泌旺盛,容易發生霰粒腫。人到老年,腺體趨向萎縮,分泌功能減少,所以在老年人霰粒腫比較罕見。因此在老年人有反覆發作的霰粒腫出現時,必須警惕瞼板腺癌發生的可能性,最好將切出的病變組織進行切片檢查,明確病變性質,以免誤診。
2.鱗狀細胞癌:瞼板腺癌在病理上和鱗狀細胞癌十分相似,但在臨床上這兩者卻有顯著區別。
⑴瞼板腺癌好發在上瞼;鱗狀細胞癌多發生在下瞼。瞼板腺癌位置較深,在瞼板當中或在眼瞼皮下深層,而鱗狀細胞癌因為起於皮膚表皮,位置一般較淺。
⑵早期的瞼板腺癌非常像霰粒腫,早期鱗狀細胞癌在皮膚表面似痣或乳頭狀瘤。晚期的瞼板腺癌的年齡比鱗癌還要大些。
⑶瞼板腺癌女性患者比男性多,而鱗癌的患者則男性遠多於女性。年齡都比較大,但瞼板腺癌的年齡比鱗癌還要大些。
⑷兩者都可以發生轉移,但鱗狀細胞型瞼板腺癌的轉移率60%)比鱗狀細胞癌的轉移率(10%)更高些。
3.基底細胞癌:瞼板腺癌單純根據病理,非常容易誤診為基底細胞癌,因此應當結合臨床方面的表現進行鑑別。
⑴瞼板腺癌病變位置較深,在皮膚和結膜之間,基底細胞癌一般多起源於皮膚表皮,病變位置較淺,病變部位多位於下瞼近內眥處。
⑵早期的瞼板腺癌似霰粒腫,晚期在皮下形成核桃狀分葉的硬塊,潰破後,有黃白色癌組織暴露,形似菜花狀。基底細胞癌早期似痣,晚期則形成硬底潛行卷邊的典型蠶食性潰瘍。
⑶瞼板腺癌患者女性比男性多;在基底細胞癌,則男女約略相近。
⑷基底細胞型瞼板腺癌的轉移率約為40%,而皮膚基底細胞癌則基本不發生轉移。

治療措施

瞼板腺癌瞼板腺癌治療
不治可因潰瘍出血,感染或衰竭致死。放療對此類癌腫不甚敏感,故只能把放療作為輔助。手術治療尚較有效,對分化型者,如病變較小,未超出眼瞼本身,僅作局部切除即可。
只要手術時切除徹底,一般很少復發

誤診

瞼板腺癌瞼板腺癌誤診
瞼板腺癌發病率很高,極易誤診

病歷摘要
患者,女,47歲,因左上瞼腫物6個月於2007年9月15日就診。患者於6個月前無任何誘因左上瞼局限性腫物伴輕微疼痛,於發病後3天就診,當時診斷為左上瞼板腺炎,給予抗炎治療1周腫物略減小,後因左上瞼瀰漫紅腫並且腫物逐漸增大,兩次就診,仍診斷為左上瞼板腺炎,繼續給予抗炎治療,無明顯好轉,於2007年9月15日再次就診,門診以左上瞼腫物性質待查行手術治療
患者自述無外傷史,家族中無同類疾病發病者。查體全身淋巴結未觸及腫大,心肺檢查未見異常,左上瞼瀰漫輕微紅腫、增厚、變形、瞼裂閉合尚可,可觸及硬結,無壓痛。結膜面可見多個、大小不等腫物呈菜花狀,腫物最大直徑約1.5cm,高約1cm。最小的直徑約3mm,高約2mm。大小不等布滿上瞼結膜,腫物呈暗紅色,基底寬,頂部呈菜花狀,觸及易出血。視力正常,眼球位置及眼球運動正常。角膜清,前房中深清亮,瞳孔正常,眼底正常。局麻下將所有腫物完整切除,局部塗眼膏包蓋。切除組織送病理,病理診斷:(左上瞼)瞼板腺癌。術後1周行眼眶CT檢查,未見異常。隨訪6個月,眼瞼略厚,結膜面瘢痕,未見腫物復發。複查眼眶CT未見異常。
討論
瞼板腺癌發病率很高,約33.3%,占眼瞼惡性腫瘤第二位,患者多為高齡女性,上瞼較下瞼為多,具有多種病理形態,臨床變異很大。初期表現為眼瞼內質地較硬的小結節,常誤診為霰粒腫或瞼板腺炎。惡性程度低的病程很長,惡性程度高的則發展迅速,造成早期轉移。病變發展可使瞼板腺瀰漫增厚,結膜面腫物似肉芽組織。臨床上如遇到中青年女性患者,眼瞼腫物病程長,霰粒腫反覆發作史,皮下捫到腫塊,結膜面有腫塊突出等,應提高警惕,及時將腫物切除,切下的組織一定進行病理檢查,以免耽誤病情。

警惕

瞼板腺癌瞼板腺癌警惕
常有人問眼科醫生:“眼皮里長包是什麼病?”眼皮里長包就是醫學上所說的眼瞼包塊,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引起眼瞼包塊的原因很多,臨床上根據其原因不同大體分為四種。

瞼腺炎即麥粒腫,又可分為外瞼腺炎和內瞼腺炎,其中外瞼腺炎俗稱偷針眼,是Zeiss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內瞼腺炎為瞼板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內外瞼腺炎均表現為眼瞼紅腫、疼痛、局部硬節,有時可發生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因瞼板腺比Zeiss腺大,所以內瞼腺炎炎症比較劇烈,痛感比較明顯,但因其病變深在,眼瞼紅腫沒有外瞼腺炎那樣明顯。

瞼板腺囊腫即霰粒腫,是因瞼板腺排出受阻和分泌物瀦留而形成的慢性炎性肉芽腫。表現為眼瞼無痛性包塊,可單發或多發,眼瞼皮膚正常或稍被包塊頂起,隱約可見皮下之包塊。因無急性炎症,常於囊腫較大時才被注意。

瞼板腺癌它是原發於瞼板腺的惡性腫瘤,多見於40歲以上的女性。它的早期表現為瞼板腺內無痛性包塊,不與皮膚粘連,酷似瞼板腺囊腫。當包塊變大時,瞼結膜面或皮下可見黃色結節,觸之表面不平。晚期癌組織破潰,可發生全身轉移而危及生命

其他原因引起的眼瞼包塊如眼瞼的海綿狀血管瘤、脂肪瘤、粉瘤或眼瞼結核等。

上述這些原因中,以瞼腺炎和瞼板腺囊腫最為常見。瞼板腺癌的預後最差,其他原因引起的眼瞼包塊相對少見一些。這些病的臨床表現除眼瞼長包塊之外,還有各自不同的症狀和體徵,治療方面也隨病因不同而不盡相同。所以,當出現眼瞼包塊時,應儘早明確病因,及時治療,特別是老年病人則更應該警惕有瞼板腺癌的可能。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