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炮毛瑟軍用手槍

盒子炮毛瑟軍用手槍

盒子炮是毛瑟軍用手槍在中國的一種稱呼,除了這個稱呼以外,中國人還稱它為駁殼槍,自來得,快慢機,匣子槍等等。自從清末進入中國直到韓戰其地位由蘇聯手槍代替,都是每箇中國軍人的夢想,整整輝煌了半個世紀。

盒子炮

盒子炮毛瑟軍用手槍 說起盒子炮,我想大家再熟悉不過。《平原游擊隊》游擊隊長李向陽的雙槍打滅偽軍電筒,《鐵道游擊隊》劉大隊長的縱馬持槍解救同志,《紅色娘子軍》吳瓊花一槍打傷南霸天,《回民支隊》馬本齋擊斃叛徒,主角都是這把盒子炮。
盒子炮在中國的輝煌
盒子炮是毛瑟軍用手槍在中國的一種稱呼,除了這個稱呼以外,中國人還稱它為駁殼槍,自來得,快慢機,匣子槍等等。
自從清末進入中國直到韓戰其地位由蘇聯手槍代替,都是每箇中國軍人的夢想,整整輝煌了半個世紀。
從清末革命黨各次起義,到民國初年軍閥混戰,北伐戰爭中原大戰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每一個戰場都能看到雙方裝備的大量的毛瑟手槍。
其中比較突出的是西北軍。西北以兇狠的近戰而聞名中國,他們除了舞刀弄槍的冷兵器以外,更是重視毛瑟手槍。西北軍老兵回憶,一個有經驗得老兵使用十發毛瑟手槍,近戰可以輕鬆解決七八個敵人。
所以西北軍從軍到旅的各級軍官,都控制著一支手槍隊,這支手槍隊規模從連到團。往往每到戰鬥膠著或者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手槍隊便會成為撒手鐧。1926年支持國民政府得軍隊和晉軍激戰晉北,著名的倒戈將軍石友三曾一次集中3000人的敢死隊衝鋒,每名隊員身背一把西北大刀,要挎一支盒子炮(這就三千支了),可見其部隊裝備該槍數量之多。
中原大戰之前,西北軍還編有手槍旅(以手槍作為主要裝備的旅,世界上也是沒有先例的),源於西北軍的山東省主席韓復榘第三路軍中,也長期地保持著手槍旅的建制。韓復榘經常親自帶領這支勁旅作戰,在抗戰中其也是親自帶著手槍旅過渡黃河,到濟陽和日軍裝模做樣的打了一下,隨即逃跑放棄了濟南,最終丟了自己性命。
除了抵地方部隊以外,中央軍的絕對精銳德械師中華之劍教導總隊,都是清一色的裝備毛瑟手槍。不過這些槍都是德國進口的原裝貨,性能極佳,堪稱工藝品。據說該槍的大量裝備中央軍,是因為大名鼎鼎的馮.賽科特將軍。這位德國陸軍的舉足輕重的人物被希特勒派來中國,成為蔣介石的私人軍事顧問。老將軍是毛瑟手槍的極端愛好者,他也甚至中國的實戰需要,在他的的要求下,中央軍大量裝備了該槍。1930年暴發的蔣馮閻中原大戰中,中央陸軍教導總隊參加了這場戰爭。據一位參戰的老人回憶,當時他所在的一個團的全部士兵,除了應配的步槍、機槍、小炮等裝備外,每人還另配有一支德國造的毛瑟手槍,而教導總隊在戰鬥中重創並且擊潰了數量眾多的軍閥部隊,由此可見毛瑟手槍在中央軍中的裝備情況。
除了國軍以外,紅軍也裝備了大量的毛瑟手槍。這些毛瑟手槍除了投誠敵軍,繳獲敵軍的,還有通過私下和軍火商交易購買來得。對於裝備老毛瑟步槍,少量輕機槍的紅軍戰士來說,毛瑟手槍是在是威力無窮的武器。其中紅軍二十五軍中也編有一個手槍團,團級編制。紅軍各級指揮官和精銳突擊部隊也裝備毛瑟手槍,比如著名搶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飛奪滬定橋的二十二勇士在突擊行動時,便每人配備了一支衝鋒鎗或者毛瑟手槍。因為這些執行特殊任務的部隊對火力的需要是很強的,毛瑟手槍的二十發裝彈量,每分鐘40發/分的射速都可以滿足實戰的需要。
除了正規部隊以外,抗戰期間的國共各種游擊隊,民團,土匪,私人保鏢,甚至老百姓自備防身武器,都有大量的盒子炮。
八路軍新四軍武工隊員的標準裝備就是一把盒子炮,二顆手榴彈,連毛澤東也戲稱:老百姓好認我們,我們盒子炮背的多!
而土匪除了長槍以外,裝備最多的就是盒子炮了。電影《紅高粱》裡面,土匪圖三炮手持一把盒子炮,200米內槍法如神。他有一把盒子炮就可決定了十個人的命!
至於只要是中國大陸拍攝的敵人抗戰電影電視,幾乎沒有一部少了這把盒子炮。

簡介

關於盒子炮,相關介紹的很多了,我簡單說說吧!
毛瑟手槍其實並不是毛瑟本人的作品,而是它是由在德國毛瑟兵工廠供職的費德勒三兄弟發明的,毛瑟在其中只是起到一定的指導和組織的作用。
毛瑟槍的設計始於1893年,在1895年3月15日完成樣槍設計,它發射毛瑟兵工廠7.63x25mm毛瑟手槍彈。
毛瑟槍的主要結構及原理是:採用槍管短後坐式自動原理,閉鎖方式為閉鎖卡鐵起落式,彈匣供彈,槍管內刻有6條右鏇膛線,並首次採用了空倉掛機機構。這些結構原理的發明,使毛瑟自動手槍的功能比起當年的同類手槍更為完善。這個設計也在毛瑟兵工廠沿用了43年之久,在半個世紀時間的生產內,該槍的基本構造沒有任何變化。
但是,雖然槍是費德勒兄弟發明,但是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該槍的專利是毛瑟工廠申請的。毛瑟兵工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隔年正式生產,命名為M96式7.63mm毛瑟軍用手槍,全稱為“M1896式7.63mm毛瑟半自動手槍”也稱為菲德勒半自動手槍(Feederle)。
毛瑟手槍面世的時候,各國的半自動手槍剛剛起步,世界各國雖然意識到左輪手槍已經不能適應近代軍事作戰(左輪手槍在對付手持大刀長矛的非洲土著的時候,都不能勝任。黑人武士在身中數槍情況下,依然能夠能用繼續作戰。如果一次射擊完成,需要很長時間從新裝彈。美軍一支騎兵部隊在遭遇印第安認突襲,就是因為沒有帶馬刀,而左輪手槍的裝彈過慢,就這樣全軍覆沒的。)但是自動手槍還是新事物。所以還沒有一個國家的軍隊使用自動手槍作為制式武器。
毛瑟本人是軍火界的資深老手,自然深知毛瑟手槍的成功,必須建立在得到一個國家的軍隊契約的基礎上。不過雖然毛瑟使用了一切的政治和商業手段,仍然沒有實現自己的目的。由於該槍價格太高,一直到1939年毛瑟廠停產為止,毛瑟手槍沒有成為歐洲任何一個國家軍隊的制式武器。
最後一款毛瑟手槍在1932年定型生產,這是M1896系列自動手槍系列的最後一款--德國M1932式7.63mm毛瑟衝鋒手槍。
該槍是毛瑟手槍的精華也是經典之作,被稱為“黑貝”。除了其高性能以外,它的典型標誌就是它那幾乎堪稱技術品的外觀,它的表面遠看是深黑色的,但當你把槍拿在手裡端詳的時候,由於光線的變化,全槍的色澤呈現晶瑩剔透、黑里透藍景象。這在其他槍上是不多見的。更值得讚嘆的是,在槍的局部,還有幾處銀白色,例如機體、發射機組件、表尺鈑以及扳機上的自動發射凸筍等等點綴其中,使全槍呈現明快的動感。從全槍看來,銀白色的槍機與藍黑色的抽殼鉤、銀白色的表尺鈑與藍黑色的游標和表尺分劃、銀白色的擊錘與藍黑色的保險機柄和機匣,既有鮮明的反差,又有內在的協調。跳躍的點綴與總體的沉穩相呼應,令人心生讚嘆。
按照一般的常理,毛瑟工廠不可能生產這么多年,早在四十年前應該停產這款武器。但是毛瑟手槍仍然斷斷續續的生產了四十多年,一共生產了一百萬把各種毛瑟手槍。
原因很簡單,來自中國的大量訂單(幾十萬把)支持了毛瑟手槍的生產,如果沒有中國的訂單,毛瑟手槍早就停止生產了。
在中國輝煌的原因
從傳統的眼光來看,盒子炮並不是一種很好的手槍。它的價格過高,重量較重,外形較大,做手槍威力過大,和步槍比威力有過小,性能不上不下,不高不低,總之一句話--不適合歐洲和美國部隊的需要。
而最重要的原因無在乎該槍的價格過高,當時一般的手槍單價不過幾美元,毛瑟手槍的價格一般是二十五美元,一把槍相當於三四把。手槍裝備部隊動輒就是五萬把,這個價格即使富裕的歐洲國家也承受不了。
按照常理來說,歐洲國家不能承受,那么貧窮落後的中國更是不用提了。
但是,五十年內整個歐洲共生產了一百四十萬支毛瑟手槍,其中有超過四十萬隻賣往了中國,加上中間商加價,長途運費和行賄各級官員的錢,中國花在毛瑟槍上的錢就有上億美元,這可是一筆極為客觀的數字,難怪老外們不能理解。
實際上,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是出色的商人,狡猾精明,是不會花冤枉錢的。
實際上,價格昂貴的毛瑟手槍在中國的輝煌並不難理解。
中國自從軍閥混戰開始,世界各國就對當時的中華民國進行軍事禁運,上到飛機大炮,下到步槍子彈,無一不在禁運的名單中。
中國當時的工業系統薄弱,勉強可以造一些步槍和步槍的彈藥,至於連射武器是無法造出來的。
這就使得,各派軍閥交戰時以步槍和少量輕機槍為主,所以火力都非常的弱。
即使北伐期間大名鼎鼎的葉挺獨立團,這樣有蘇聯專家重點裝備和訓練。一支人和槍裝備都超編制配備的部隊,只有幾挺重機槍,十幾把花機關槍(德國造MP18衝鋒鎗),至於輕機槍居然一挺也沒有。
對於火力的要求,在武器禁運的情況下怎么滿足。
盒子炮就滿足了這個需要。
歐洲人認為手槍是防禦武器,所以手槍並不在禁運名單中。
而毛瑟手槍作為傳統手槍族中的特例,其裝彈十發或者二十發,可以半自動和連發射擊,自動射擊可以達到120發/分鐘,做手槍使用射程50米100米(和MP18相當),而使用木質槍托就成為短卡賓槍,射程150米,足以滿足軍隊對火力的需要。
實戰中也是如此,當時的葉挺獨立團的敢死隊就是每人一支駁殼槍,幾枚手榴彈爬上武昌城的。包慧僧在回憶錄中說過,黃埔學生軍東征時,叛軍最怕的就是學生軍的駁殼槍,因那時機槍少,步槍發射速度慢,而每個連的九支駁殼槍卻可以半自動發射,容彈量也比步槍多一倍,當然是了不起的了。一直到抗戰時期,這種狀況沒有任何變化。
在鐵血崑崙關中,桂軍的敢死隊由於沒有衝鋒鎗可用,於是每個手持兩隻老式駁殼槍。在實戰中,拿步槍在山地衝鋒是半自殺行為。這支敢死隊雖然傷亡重大,但是仍然擊斃大量日軍,完成了任務。
除了正規軍以外,抗戰以前就不用說了,抗戰時期的游擊隊,偵察兵和特工部隊來說,由於裝備差,遠程火力很弱,往往一個連一個營也沒有一挺機槍。況且哪怕有了美軍正規軍的裝備,由於兵源素質的差異,在遠距離的火力是無法和日軍對抗。所以游擊隊多以數量優勢,在近距離突襲對手,一下吃掉對方或者打一下就走,這種靈活狡猾的戰術,這就非常需要近戰火力。
對於這些人來說,毛瑟手槍裝彈量大,威力強,子彈也比較容易得到,最重要的是可以連射,一把槍可以對付好幾個敵人。這對於手槍來說,是很難得的。
在抗戰中,國軍和八路軍的便衣部隊裝備不少盒子炮,在近戰中突襲日軍,造成日軍很大恐慌。
在東史郎回憶錄中,東史郎的戰友和便衣交手過多次,每次都是日軍全軍覆沒,除了是二個,三個的日軍散兵被殺以外,還有一次五十名日軍被殺四十多人的事情。所以東史郎他們在中國中始終處於恐懼中。
中國人對毛瑟的愛好和使用
中國的軍官對毛瑟槍幾乎是一種酷愛。
從幾個例子可以看出來
一個紅軍團長余秋里在一次戰鬥中,被毛瑟手槍擊中了手臂,最後成了殘疾。但是其在戰後繳獲了這種武器,他還是發出了讚嘆。他說:“我們從來沒見過那種東西,真是藝術品,尖端技術。我們繳獲了八支這種槍。”
在冀中,為了與敵後的國民黨軍建立統戰關係,軍區司令員呂正操曾將自己心愛的二十響毛瑟手槍贈與河北民軍副總指揮喬明禮。當時呂司令很捨不得,政委黃敬一再做呂的工作,並答應將自己的二十響手槍給呂,呂出於統戰需要,才將槍贈喬。後來喬對八路軍有好感,終於在抗戰勝利後與高樹勛將軍一起投降了解放軍。
東北王張作霖自己也長期佩戴一把毛瑟手槍,其實他身邊的衛士眾多,自己並不需要佩戴武器。他帶著毛瑟手槍,更多的是對其的喜愛。在皇姑屯被炸身亡時,張作霖還佩帶著這把手槍。
朱德同志在起義時指揮作戰中使用的就是7.63mm警用毛瑟手槍。這支毛瑟警用手槍後來刻有“南昌暴動紀念朱德自用”的字樣,在井崗山鬥爭時期,每遇戰鬥最緊張時,往往持毛瑟手槍親自帶隊衝殺。新四軍軍長葉挺在皖南事變的突圍戰鬥中,也曾手持二十響出現在最危急的時刻,親手射殺敵兵。劉伯承則長期隨身攜帶兩支毛瑟手槍。
共和國元帥徐向前同志被任命為八路軍129師副師長,他當時配用的是M1932式7.63mm毛瑟衝鋒手槍,他使用這支手槍率領八路軍129師的將士們馳騁抗日疆場。徐向前、聶榮臻等,在任一個方面的高級指揮員後,仍隨時將毛瑟手槍帶在身上,表現了一代元戎勇邁無敵的英雄氣概。
對於單兵來說,毛瑟實在是一款非常使用的裝備。它的子彈的初速很高,槍管遠遠長於其他手槍,使得其有效射程較其它手槍大,達到70米(當時名聲大起的MP18衝鋒鎗有效射程不過50米)。如果將木製槍盒在槍尾作為槍托抵肩射擊,有效射程可達150米(和二戰時候的MP40差不多了)。當然這些都是半自動射擊,如果是自動射擊,由於手槍後坐力大,槍身會劇烈跳動,所以超過25米的射程,就很難打準了。
舊中國,許多人把毛瑟手槍的威力發揮到極至。據說當年東北的趙尚志和當地鬍子比槍法,一槍擊中了高梁桿,大大震驚了鬍子,讓其把趙接入部隊。而湘西剿匪記裡面的土匪手持雙槍可以在一百米內槍槍擊中蠟燭。烏龍山剿匪記裡面的老匪頭,在被數十民兵包圍的情況下,手持二把毛瑟手槍,時而點射時而連射,打的民兵根本不敢抬頭。
因毛瑟手槍槍管長,瞄準基線長,許多優秀的射手根本不用缺口和準星,平原游擊隊電影中的李向陽右手的一支毛瑟手槍就被銼去準星,方便拔槍。李向陽在整部片子中的射擊,都沒有瞄準過,只是根據手感射擊,沒有一槍打空過。
抗戰剛剛勝利時,國共美三方軍調小組到新四軍第五師駐地調停內戰,曾流傳著小組中的美軍代表和師長李先念賽槍的故事。其時,美軍代表用卡賓槍射擊空中用降落傘飄落的小型靶標,而李先念則用毛瑟手槍射擊向空中拋擲的磚頭瓦塊,槍槍命中,令在場各方人員驚嘆不已。
傳奇英雄許世友將軍以槍法出名,其在結婚時候,大家湊趣讓他表演一下。許將軍別人送來的將三朵大紅花花放在新娘子的肩頭和頭頂,在大家誰都沒有反應過來的情況下,許將軍突然連發三槍,將三朵花擊落。雖然槍法如神,但是還是嚇壞了新娘子。
不過最近有部劉威他們演的《飛虎隊》倒是讓人大跌眼鏡。裡面的飛虎隊員人人手持盒子炮,動輒就是一梭子掃射。其實這是和歷史不符合的。毛瑟手槍畢竟是手槍,並不適合連續自動射擊。如果連射,一般前二發子彈可以擊中,但是後面的子彈統統往天上飛了,人力很難控制。所以出色的槍手,一般都是以二三點射為主要的射擊方式,或者在近距離將槍身放平,這樣連發射擊的槍彈,就會借著槍管沿槍身軸線的上跳,很自然地成一個扇面橫掃出去,結果在水平面內形成了散布射掃射密集衝鋒的敵人,效果極佳。
可以說,毛瑟手槍只有在中國被這么廣泛地套用,也只有中國人對這支輕型單手武器取得了真正豐富的實戰經驗。
淘汰
毛瑟手槍在廣泛參加了抗戰,內戰,但是到了韓戰中期,就逐漸被蘇式托卡列夫手槍代替。
很多人不理解,其實道理很簡單。
毛瑟手槍是舊中國武器裝備低下的產物。
一把加工最精緻的毛瑟手槍,也無法和一把粗製濫造的衝鋒鎗對抗。
在二戰的實戰中,手槍造成的損傷微乎其微。
內戰中,國共雙方雖然裝備了一些衝鋒鎗和輕機槍,但是數量不多,所以仍然有毛瑟手槍的使用空間。
到了韓戰中期,蘇聯援助的50式衝鋒鎗(波波沙)大量裝備部隊,毛瑟手槍的就沒有繼續裝備的必要了。
韓戰以後,隨著突擊步槍的興起,攻擊手槍更是迅速退出了歷史舞台。
 性能數據
口徑----7.63mm
全彈長----34.55mm
彈頭類別----普通彈
彈頭結構----圓頭、平底、鉛心、全被甲
彈頭直徑----7.82mm
彈頭質量----5.57g
彈殼型式----無凸緣、瓶形
彈殼最大直徑----9.68mm
彈殼長----25.14mm
底緣直徑----9.91mm
彈殼材料----黃銅或塗漆鋼、覆銅鋼
發射藥量----0.52g
底火類型----伯丹式或博克塞
初速----455m/s
槍口動能----576J
平均最大膛壓----240MPa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