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手槍

自動手槍

自動手槍指可以自動裝填、單發射擊,用彈夾供彈,有空夾掛機裝置的手槍。部分型號可以全自動射擊。彈夾可攜帶6-12發子彈。部分型號甚至可裝20發子彈。實際上僅指能自動裝填彈藥的單發手槍(即射手扣動一次扳機,只能發射一發槍彈)。所以嚴格地說應叫作自動裝填手槍或半自動手槍。

基本信息

產生

1893年,美籍德國雨果·博查特發明了7.63毫米自動手槍。該槍的開鎖、拋殼、待擊、裝彈、閉鎖等動作均由槍機的後坐和復進來完成,並採用彈匣供彈。這些結構設計為現代手槍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後來,德國工程師喬治·盧格在博查特手槍的基礎上,改進槍機結構,設計製造出著名的盧格手槍。盧格手槍在德國服役達30年。

毛瑟手槍也是較早研製和使用的自動手槍。在中國俗稱"駁殼槍"、"盒子炮"等等。毛瑟手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費德勒三兄弟於1895年研製成功的,以毛瑟的名字在德國申請了專利,定型為毛瑟M1896式7.63毫米手槍,舊中國時亦有仿製。軍事

自動手槍自動手槍

博物館收藏的朱德"八一"南昌起義時使用的手槍就是毛瑟手槍。在民主革命時期,我軍的許多將士也配帶使用過毛瑟手槍。 自動手槍──通常所說的自動手槍,實際上僅指能自動裝填彈藥的單發手槍(即射手扣動一次扳機,只能發射一發槍彈)。所以嚴格地說應叫作自動裝填手槍或半自動手槍。目前各國軍隊裝備的手槍大多是這類槍,而真正的自動手槍是既能自動裝填,又能連發射擊的手槍。由於它射擊精度差,命中率低,所以僅在本世紀的 20─40年代在少數國家得到使用。 

世界第一支自動手槍(即自動裝填手槍)是由美籍德國人雨果•博查德於1890年發明的。後來德國洛韋公司的格

自動手槍自動手槍
奧爾格•呂格對博查德的設計進行了改進,定名為“帕拉貝呂姆”手槍。這種手槍1900年後裝備了瑞士,德國等國軍隊。德國的著名槍械設計師,毛瑟步槍的發明人P•P•毛瑟在1896年也設計了毛瑟自動手槍,後來還發明了可連發射擊的全自動手槍。中國抗日戰爭中曾廣泛使用的“駁殼槍”和“20響”就是毛瑟式半自動,全自動手槍。

著名的槍械設計師約翰•摩西•白朗寧出生於美國一個頗有聲望的軍械世家,1897年後移居到比利時。白朗寧曾根據博查德的發明設計了多種性能優良的手槍,其中某些類型的白朗寧手槍共產至今仍在許多國家的軍隊中裝備使用

美國M1911自動手槍

M1911自動手槍作為美國軍隊的制式手槍長達70多年。雖然在1985年美軍更新制式手槍(M9手槍)後M1911A1被

自動手槍M1911自動手槍
替 代,各種M1911手槍仍然被許多公司生產,提供給軍隊、執法機構保全人員和民間愛好者。該槍採用槍管短後坐工作原理,射擊方式為半自動。發射0.45 英寸(11.43毫米)柯爾特手槍彈,使用7發彈匣供彈,該手槍特點:一是結構簡單,零件數小,分解結合比較方便;二是機構動作可靠,安全性好,故障率低。該槍最大不足是:重量體積較大,射擊時後坐力大,影響射擊精度

奧地利格洛克18型9毫米全自動手槍

美國媒體稱,目前在伊拉克流行一款性能優異的手槍,這就是奧地利格洛克公司生產的Glock 18型9毫米全自動手槍。當選擇自動射擊時,射速高達每分鐘1,200發,完全可以與衝鋒鎗相媲美,因此甚至有人將其改造成衝鋒鎗樣式。

自動手槍Glock自動手槍
這款槍的前身是Glock 17型手槍,兩者大小和外形相似,因此有些使用者稱“甚至不用更換槍套”。格洛克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推出的Glock 17型是世界上最早大量採用工程塑膠的手槍,銷量驚人,不到20年時間,Glock 17型手槍已經裝備了40多個國家的軍隊警察。Glock 18型9毫米
全自動手槍完全繼承Glock 17型的諸多優點,還具有自動射擊功能,被稱為世界上銷售數量最大的手槍。曾有人戲稱:可以找一些美國警匪片來看一下,能發現都有一些什麼相同點嗎?沒錯,除了警察最後都死不了外,就是“標準”的警察裝備:藏在腳跟的左輪手槍和腋下的Glock手槍。

Glock系列手槍最大特點是大量採用工程塑膠,因為Glock的設計師蓋斯頓·格洛克(Gaston Glock)是一名精於聚合塑膠材料的機械工程師,所以他在Glock 17型上面大膽的採用了大量的專利聚合塑膠材料。Glock 17型金屬材質仍占手槍總重量的80%,手槍滑套、槍管、撞針、擊發機組、彈簧、插銷仍是鍛鋼製成,在1994年格洛克公司將所有槍上金屬零件改以不鏽鋼製成,此舉使格洛克手槍系列更能適應全球各種惡劣環境。格洛克手槍的握把、扳機、彈匣外殼以聚合塑膠製成,此種聚合塑膠適應溫度範圍為-40℃至60℃,在測試時曾處於200℃的環境中亦無收縮等不良影響。與不鏽鋼相比,聚合塑膠材料擁有更高的應力強度,其應力強度較不鏽鋼強17%;更小的重量,其重量比不鏽鋼輕14%;更好的耐腐蝕性,而且是不鏽鋼材料不能比擬的;整體更堅固可靠,即使是被10噸重的卡車輾過,都還可以正常射擊。還有的人甚至說,在展示會上,Glock攤位的工作人員不斷的猛力把手槍扔到地上來吸引遊覽者。總而言之,Glock系列套用塑膠材料所帶來的好處:輕、快、準,易於保養,故障率低等。

Glock 18型如果不鬆開扳機,它能自動發射全部的彈夾內子彈(每分鐘1,200發)。事實上Glock 18型標準彈夾僅僅

自動手槍Glock自動手槍
能容納17發子彈,這意味著能在不到兩秒的時間內發射完。然而該槍功能完善,也能改為發射二連發或三連發的點射。手槍上有一個射擊選擇桿,來進行標準半自動或全自動之間轉換。Glock 18型還有一個專用的大容量33發彈夾,因此也被稱為“微型衝鋒手槍”。

Glock 18型全自動手槍非常注重安全性,防止意外走火。採用專利的“安全行程”(safe action)保險機構,主動撞針(striker)平時只上緊至待髮狀態的1/3 處,在扣引扳機時才完成待髮狀態,並同時擊發;撞針阻擋裝置,此裝置只有在扳機完全扣下時才會移開,讓撞針擊發子彈底火;扳機保險,突出於扳機本體之外,只有和扳機一起扣動時才能讓扳機向後運動;注重安全性同時,使用便捷。當射擊選擇桿轉換到全自動模式時,射手扣下扳機時即釋放撞針擊發子彈,當滑套往復運行時,因無第一道保險限制而行全自動射擊。

一但習慣於使用全自動手槍射擊,就會體驗這款槍的優異性能:一般距離較遠使用單發來保證精度;較近時使用二連發或三連發;當遇見緊急情況需要增大殺傷力或阻擊、遮斷時,自動連續射擊能發揮衝鋒鎗的威力。Glock 18型全自動手槍最適合狹窄空間的操作,像走廊或住所內,這些場所往往當使用衝鋒鎗或突擊步槍時感到是笨拙的。但是Glock 18型,這款極好的設計以致於它能單手使用進行精確射擊,提供有效火力能夠在緊急情形下保衛生命。Glock 18型雖然售價較貴,但特別地受到世界各國政要貴賓的安全人員歡迎。沒有任何一種武器阻止暗殺行動時能比這把Glock 18型手槍的9毫米子彈更快。

Glock 18型大約重量二磅。手槍7.3英寸長,使用一個4.5英寸槍管。早期型號在1986年研製,最高射擊速率低一些,每分鐘約350發。現在最新型號Glock 18 C型在1990年後期研製。 Glock 18型由於威力較大,限制銷售,只提供給特種部隊、反恐特警組(SWAT)或其它軍事單位人員。由於採用特殊設計,Glock 18型全自動手槍的零件不能與其它Glock手槍互換。但據稱有些人員和槍械公司已經自己將Glock 18型改造成衝鋒鎗樣式或將其自動射擊組件安裝在其它型號的Glock手槍上

M1935 9mm大威力自動手槍

自動手槍M195自動手槍
與此前的各種白朗寧手槍一樣,白朗寧M1935 9mm大威力自動手槍也是一支憑藉自身性能而進入世界名槍之列的手槍。其特別之處在於,與以前的設計相比,結構中更多地凝聚了約翰·摩西·白朗寧的豐富想像力。在1991年9月美國《槍與彈》雜誌進行的“20世紀十佳手槍”的評選中,M1935名列第五,白朗寧的另一傳世之作——M1911自動手槍則位居第二,考慮到兩者設計的年代差別和美國人對0.45英寸口徑的偏愛,M1935獲得這樣的排名並不奇怪,但如果在歐洲進行同一評選的話,結果肯定會顛倒過來,因為M1935從一開始就是一支“歐洲人的手槍”。

“大威力”的誕生1920年代初,比利時FN公司法國陸軍的要求,開始設計一種全新的軍用手槍。此時白朗寧已近七旬,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他仍以極大的精力投身到新槍的初期設計工作中。除了職業熱情之外,白朗寧也有商業上的考慮,那就是之前設計的9×20mm白朗寧長彈,與競爭對手——喬治·盧格設計的9×19mm巴拉貝魯姆槍彈相比,槍口動能小,彈道性能也不盡理想,作為軍用手槍彈先天不足。為爭奪歐洲的軍用手槍市場,白朗寧決心設計一種發射9×19mm手槍彈的“大威力”自動手槍,以確保FN公司在商業上的應有地位。白朗寧在美國猶他州奧格登的工作室里開始了他的工作,幾星期後就研製出兩支樣品,其中第二種型號就是後來M1935的原型,該槍在歷史上首次採用了容彈量高達15發的雙排彈匣。FN公司對這支槍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國產最新型QSZ92 9×19mm自動手槍

92式9mm手槍系統從1992年開始論證,1994年正式批准立項開始研製,1998年設計定型,1999年12月20日,9

2式9mm手槍及其彈藥作為駐澳門部隊裝備正式公諸如眾。

92式9mm手槍使用DAP92式9mm普通彈,與9mm Para手槍彈通用,發射方式為半自動。採用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槍管迴轉式閉鎖機構,迴轉式擊錘擊發。槍彈擊發後,槍管在彈底壓力的作用下帶動槍機一起後坐,聯接座螺鏇面迫使槍管迴轉實現開鎖;槍機在慣性力的作用下繼續後坐到位。槍機後坐到位後,由於復進簧力的作用,槍機復進推彈人膛。同時,槍管在聯接座螺鏇面的作用下迴轉,完成閉鎖。 

M1896伯格曼自動手槍

自動手槍M1896伯格曼自動手槍
19世紀末,自動武器紛紛登上歷史舞台。1884年,英籍美國人馬克沁發明了自動機槍,馬克沁機槍的出現開創了自動武器的新紀元。而自動武器的出現也為自動手槍的發明奠定了基礎。1892年,奧地利人約瑟夫·勞曼發明了第一支自動手槍——肖伯格手槍,但這支手槍沒有通過奧地利軍方的試驗,因為它並不實用。儘管如此,人們卻從中看到了自動手槍發展的廣闊前景。自此之後,許多國家的不同兵工廠都開始研製自動手槍。
西奧多·伯格曼也是探索、研製自動手槍的先鋒之一。1892年,伯格曼在德國申請了一種關於後膛閉鎖自動裝填手槍設計專利。1893年,在他的主持下,研製出M1893伯格曼自動手槍,經過改進,又研製出M1894伯格曼自動手槍,繼而在M1894的基礎上又推出M1896伯格曼自動手槍。M1896伯格曼自動手槍是伯格曼公司自主創新的新槍型之一,該槍的自動方式為自由槍機式,屬伯格曼獨創,在槍械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中的No.3 M1896伯格曼自動手槍的全槍長241mm,全槍質量1.13kg,槍管長102mm,容彈量5發,初速381m/s,使用伯格曼設計的瓶形彈殼槍彈。

自動手槍與轉輪手槍之爭

安全性和火力大小是中國警界選用轉輪還是自動手槍的爭論焦點,直到現在仍餘音未了 警用手槍到底該選用轉輪手槍還是自動手槍,這場爭論在5年前就已經開始了。6年前,警察換用了最新的跟國際接軌的警服,隨後警用槍械的升級換代也順理成章地提上了日程。2001年,警察應裝備什麼槍型成為輕武器界的焦點問題。警界一些知名人士就此問題專門向公安部寫信要求全警換裝轉輪手槍,他們在信中提出,警察帶槍時間長、用槍時間短,應該裝備可經常隨身佩帶且安全性較高的轉輪手槍為專用的警用手槍。時值公安部正在醞釀第一代警用槍械的改革,這一提議立刻得到重視。但是關於是否選用轉輪作為警用手槍在之後的專家論證中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轉輪之爭首先在國內著名輕武器刊物《輕兵器》上展開。中國公安大學警體系教授王鐳首先提出提升警察裝備,

自動手槍自動手槍
輪手槍應作為第一選擇的觀點。這位在國內警察手槍戰術教程界赫赫有名的女教授力挺轉輪手槍,她羅列了轉輪手槍的種種好處,槍體大、握把長、口徑大,整把槍不僅握起來舒服,還由於槍體重心低,每射完一槍後,槍管向上跳動的幅度小於半自動手槍,因此射手調整射擊方位的反應更快;9mm直徑的大顆粒子彈穿透力弱;最重要的是,作為一把手動槍,它的故障率要遠遠低於自動手槍,安全性能好而且操作方便。

王鐳教授的建議在警界引起巨大的爭議和反響。支持者眾多,反對也異常強烈。國內著名輕武器專家、重慶警察職業學院教授劉開吉首先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在王鐳之後於《輕兵器》上發表了《我國警察不宜裝備轉輪手槍》文章。“轉輪手槍國內很多人非常反對,也不只是我一個人反對,因為裝備轉輪手槍並沒有經過充分的論證。”雖然轉輪手槍即將裝備,劉開吉卻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警察不宜裝備容彈量少、裝彈速度慢的轉輪手槍,使用轉輪手槍,警察的安全難以得到保障。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美國警察20年前就已經淘汰了轉輪手槍。劉開吉在文中引用一個美國警察的話說:“一個警察面臨著一個手持大容彈量半自動槍的罪犯,如果他只攜帶6發容量的轉輪手槍,會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安全性和火力大小是雙方爭論的焦點。“越是現代的武器,越容易出現機械故障。”王鐳教授更重視槍械自身的安全性。1995年7月11日,遼寧營口市公安局站前分局建設派出所警長蘇鋼,在抓捕毒犯的過程中,手槍突然卡殼,失去射擊機會,結果被毒犯擊中,經過連續二十多天的搶救方才脫險。這樣的事例讓王鐳教授堅信,具有高威懾力、高制動力、快速反應、低故障率的轉輪手槍是極佳的基層民警用槍,特別適合交警巡警治安警等使用。劉開吉教授則認為,建國以來,截至2004年,人民警察己犧牲8000餘人,但並無一例是因出現瞎火彈排除不及時而犧牲的。為了這種極小或者假設的可能性而讓全國警察換裝轉輪手槍,得不償失。轉輪容彈量小、火力弱的缺點對警察的安全來說是致命的威脅,他認為中國警察決不能裝備既無先進性又無中國特色的轉輪手槍。與此同時,被稱為警界“槍神”的北京鐵路警察學校教授王秀宇也在媒體上連續撰文反對轉輪。轉輪之爭逐漸升級,國內輕武器研製人員、一線公安幹警都紛紛加入討論中來,各自發表了對轉輪手槍的看法。

自動與轉輪

在爭論中,警用手槍的論證與試行也在一刻不停地進行著。國產“92式”自動手槍也進入了論證和試用的行列。不少專家建議,將92式軍用手槍改裝設計成新一代警用手槍。“警用裝備的論證其實一直在進行,中國沒有自己專用的警用手槍也不是回事。2002年4月24日,公安部在重慶召開論證會,會上論證了‘92式手槍’,也有人提到了轉輪手槍,我對轉輪提出了反對意見,當時公安部裝備財務局非常重視的,文字意見後來交給了公安部。”劉開吉教授告訴《新世紀》周刊。反對轉輪手槍最有力的例證是中國國內警察由於武器裝備的不足,在實戰中往往落後於匪徒。國際上,使用轉輪手槍歷史最長的美國警察也已經將轉輪手槍更換掉了,香港警察事實上也在逐步告別轉輪而採用自動手槍。“實際上公安部裝財局也有不少人反對裝備轉輪手槍,內部意見也不統一。”劉開吉說,“2003年5月制定轉輪手槍戰術技術指標時,爭論異常激烈,指標制定組會議幾乎無法繼續,以劉立本主任和我為代表的專家堅決反對轉輪;轉輪手槍項目組組長艾西安當時也持反對意見,他當時還說了一句話:‘德國人講:寧要劣自動,不要優轉輪’”。“最後會議主持人說項目已定,現在爭論沒用,大家怎樣將指標制定得相對合理一點就行了 ,爭論才得以停止。” 激烈程度可見一斑。劉開吉認為轉輪手槍作為一種選用,多一種手槍選擇是可以的。“為什麼不裝備92而裝備這個轉輪手槍呢?選用落後時代的、毫無先進性的轉輪手槍的決定,是對民警生命的不負責任和對納稅人的不尊重。”劉開吉現在還是對選用轉輪手槍感到很不理解。但92式手槍也有同樣的反對者,“穿透力這么強的手槍,裝備軍隊倒是不錯,裝備公安就未必好。尤其是大城市,公安裝備這樣的手槍,在市區幾乎沒有什麼發揮的機會,誰敢保證打中嫌疑人後,子彈不會穿過去打到百姓呢?”有槍械專家擔心。“手槍沒殺傷,怎么威懾,槍是殺傷性武器,必須殺傷。任何一個武器設計師,高殺傷力是他追求的第一要素。”作為 92式手槍的支持者,王秀宇對這種說法很不認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