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病

白病

白病,症名。又名晶炫、白疹。由於濕熱之邪部於肌表,不能透地而發。頸項初生水泡,漸及胸腹,亦可見於四肢,先少後密,狀如水品,顯示濕熱有外透之機,破之有淡黃色漿液,有腐臭氣,常伴有身熱。

症名。見《溫熱論》。又名晶炫、白疹。由於濕熱之邪部於肌表,不能透地而發。頸項初生水泡,漸及胸腹,亦可見於四肢,先少後密,狀如水品,顯示濕熱有外透之機,破之有淡黃色漿液,有腐臭氣,常伴有身熱。重者可延纏日久,水泡呈桔白色,稱為桔倍,是氣陰枯竭之候。即白色票粒疹。治宜清熱除濕宣透。內服氤氳湯(清豆卷、藿香、佩蘭、青蒿、焦桅子、連翹、滑石通草鬱金、菖蒲),氣陰兩虛時可加入人參、沙參、方斛。善後用薏苡竹葉散(《溫病條辨》:薏苡、竹葉、飛滑石、白蔻仁、連翹、茯苓塊、白通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