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唇鹿茸

【藥 名】:白唇鹿茸【來 源】:為鹿科動物白唇鹿未骨化的角。【功 效】:補腎陽、益精血、健筋骨、溫補內托。

基本信息

藥品介紹

【藥 名】:白唇鹿
【來 源】:為鹿科動物白唇鹿未骨化的角。
【功 效】:補腎陽、益精血、健筋骨、溫補內托。

主治症狀

用於腎陽不足、精血虧虛之畏寒肢冷、陽萎早泄、宮冷不孕、小便頻數、腰膝酸痛、頭暈耳聾、精神疲乏等症、婦女沖任虛寒、帶脈不固、崩漏不止、帶下過多、精血不足、筋骨無力或小兒發育不良、瘡瘍久潰不斂、陰疽內陷不起等症。
【性味歸經】:甘、鹹,溫。入肝、腎經。
【用法用量】:內服:2.5一5克研末,一日分三次。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西藏青海甘肅四川等地。
【拉丁名】:Ceru-us albirostris Przewalsk.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生藥材鑑定

白唇鹿茸形與馬鹿茸相似,但茸長可達90厘米,表面顯棱,多抽縮乾癟,側枝亦較長且彎曲,毛粗呈灰色或黑龍色。
【中藥化學成分】:主含骨質、膠質、蛋白質、磷酸鈣、灰分中尚含鎂、錳等少量的女性卵胞激素一雌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