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哈爾

白哈爾

白哈爾功德之王,又稱功德明王護法。 白哈爾語之王,又稱語明王護法。 白哈爾意之王,又稱意明王護法,本名帝釋。

白哈爾

白哈爾白哈爾王

白哈爾是藏傳佛教格魯派所奉世間護法神的主神。但在其它教派里,他的地位僅為從屬神。如在寧瑪派里,他被列為寧瑪派9組護神第五位。
一般認為他原是霍爾地方保護神。在西藏建成桑耶寺後,成了桑耶寺保護神,到五世達賴喇嘛時,又由桑耶寺到達哲蚌寺。它從最初的霍爾地方到所遷移之地都有很多傳說故事、互相歧異。

白哈爾的歷史相當複雜。關於它的來源就有不同的說法,但比較一致的說法是它來源於巴達霍爾(在裕固境內)。在巴達霍爾,視為當地著名的保護神,它的名稱很多,但沒有白哈爾之名。在公元8世紀初,藏王赤松德贊建成耶寺後,白哈爾尋到了桑耶寺,成了桑耶寺的保護神。
白哈爾來到西藏也有一些傳說故事。
白哈爾的歷史十分複雜。一般認為,它原來是霍爾(木雅)地方的保護神,叫南托嘎保。後來由蓮花生大師制服到了藏地,做了桑耶寺的保護神。關於他到西藏,又有說是被嶺國大王格薩爾擊敗而押至桑耶寺的,而這一說法在西藏似乎更流行,乃至今天在白哈爾居處乃窮寺和哲蚌寺陽近都禁止演唱格薩爾史詩,據說是為了不使白哈爾回憶起曾被擊敗的不愉快經歷。白哈爾在桑耶寺度過了七百餘年,直到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1617—1682年)時期才來到哲蚌寺附近的乃窮寺。從那以後,白哈爾一直住在哲蚌寺旁的乃窮寺,有自己的代言神巫,這位神巫曾被五世達賴喇嘛指派為噶廈政府宣諭神。
白哈爾的形象也很複雜,他除了本身形象外,還有四個化身,這四個化身是他為圓滿完成佑護佛法的責任,克服雪域各地可能出現的魔障而化現的,藏族人習慣稱他們為“五明王護法”。五明王各有自己的具體名稱,職司和獨具特色的藝術形象,同時還各有它自己的伴神和明妃。他們的形象在藏傳佛教寺廟塑像中可以見到。他們的具體情況如下:
白哈爾身之王,或稱身明王護法。本名門普布查。他司職東方海螺天宮。他全身黑色,一面二手,右手持金剛杵,左手持長杖,身著黑色綢布衣,頭戴黑絲帽,驛白色母獅,旁邊有一頭黑熊開道。他的明妃叫起屍魔女。
白哈爾功德之王,又稱功德明王護法。本名具木鳥形者。它司職南方黃金天宮。他全身也是黑色,一面二臂,右手握戰斧,左手持繩套,身穿蛇、虎皮製成的披風,頭戴藤編羔皮帽,騎白蹄黑馬,旁有龍、猴、猿等曾相伴隨行。他的明妃是一面四手的黑色女神色吉布止瑪。
白哈爾語之王,又稱語明王護法。本名戰神一男。他司職西方紅珊瑚天宮。他也是一面二手,右手持藤枝,左手揮舞旃檀木棒,身穿黑絲衣,頭戴藤帽,騎一頭白蹄黑騾,由門普布查牽引他的坐騎。他的明妃是持美蓮花女神。
白哈爾意之王,又稱意明王護法,本名帝釋。他位處中央,是主神,有時也有白哈爾本身居中的形式。他一身藍黑色,一面二手,呲牙咧嘴,右手持繩套,左手執利刃,身著熊皮外套和黑絲披風,頭戴黑絲頭飾,騎一頭長鼻白象。他的前面有門普布查牽象和大夜叉命主楊來白騎馬導引。他的明妃叫響帝若散瑪。
白哈爾業之王,又稱事業王,是白哈爾的原形,又叫“協松多吉米沃且”。他有三頭六臂,三頭顏色各異,分別為白,天藍和紅色,六臂手各持不同法器,右三隻手持鐵鉤、箭、劍、左三隻手持刀,弓和杖。身穿白絲上衣,圍人皮和虎皮,頭戴類似草帽形式的藤帽。騎白獅,由門普布查牽引,主要伴神是阿曲瑪。他的明妃叫魔曜明嘎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