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窯

登封窯

登封窯: 在今河南登封曲河,故名。始燒於晚唐,下限到元代。

燒窯製品

登封窯登封窯
燒瓷品種較多,以自釉為主,有白釉綠彩白釉刻花白釉剔花、白釉珍珠地劃花及白地畫黑花等,還燒瓷塑玩具、黑釉及三彩陶器。珍珠地劃花品種,受密縣窯影響,產量在同類瓷器中居首位,遺物有瓶、枕、罐、洗、碗等,以瓶、枕較多,瓶高達40厘米左右。遺址附近的殘廟內有清嘉慶碑記一座,碑文載:"嘗就裡人偶拾遺物,質諸文,獻通考,而知當有宋時窯均環設,商賈雲集,號邑巨鎮",描繪了宋時的繁盛情況。

登封窯
在今河南登封縣,故名.始燒於唐代,北宋為其繁盛時期,終於元代,以燒白瓷為主,兼燒黑瓷及三彩陶器,白釉珍珠地劃花最具特色.其特徵是:

(1) 胎色灰白.

(2) 以白瓷為主,有白釉綠彩、白釉刻花、白釉剔花、白釉珍珠地劃花及白地黑花等品種,珍珠地劃花受密縣窯影響,產量在同類瓷器中最大。

(3) 器型有瓶、枕、罐、洗、碗等;以瓶、枕較多。瓶有兩種形式,一種形似橄欖;一種為小口,長身,瓶高在40厘米以上。

(4) 裝飾以珍珠地劃花為代表,如瓶的下部常劃不規則蓮瓣紋,中部突出位置珍珠地劃纏枝花卉紋。珍珠地劃花卉紋腰圓形枕最為多見。

(5) 柳斗杯剔花也有一定特色,有兩種不同,一為白瓷,先剔刻後上化妝土及釉;一為淡赭色,先上化妝土,然後剔刻,再罩以透明釉。取得不同的裝飾效果。

登封窯登封窯

1962年發現,北宋為其繁盛時期。窯址附近府內一座清嘉慶二十一年碑記載:“地名曲河,面水勢也,其中風景物色,宋以前渺無可稽。嘗就裡人偶拾遺物,質諸文獻通考而知,當有宋時窯場環設,商賈雲集,號邑巨鎮。金元兩代亦歸淹沒……”。據宋王存《元豐九域志》記載,曲河為宋時登封三大鎮之一,其南為穎河,交通便利,窯場當時就設在曲河東、江西、北三面。燒瓷品種豐富,以白釉為主,有白釉、白釉綠彩、白釉刻花、白釉剔花、白釉珍珠地劃花、白地黑花,此外還行黑釉、青釉印花、三彩及瓷塑玩具。珍珠地劃花最具代表性,此裝飾受密縣窯影響,產量在同類裝飾的瓷器中居首位。遺物有瓶、罐、洗、碗、枕等,其中瓶、枕較多。瓶有兩種形式;一種口底大小相近,瓶身細長,腹部稍廣,形似橄欖;一種為小口,長身,瓶高約40厘米左右,窯址中採集的多屬這種瓶式。瓶下部胎體厚重,劃蓮瓣紋。剔花柳斗紋杯也很有特色,一種為白釉,剔刻出柳斗紋後上化妝土及釉,另一種先上白色化妝土,然後剔刻出柳斗紋,再罩一層透明釉,白赭相間。白釉剔花亦很精緻,以往定為磁州窯系的白釉剔花壺中,就有該窯的產品。白釉綠彩是此窯燒造較多的一個品種,有壺、瓶、碗、瓜棱罐、花口缽等,白釉潤而亮,飾以綠彩,淡雅純淨

登封窯虎紋經瓶,系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宋代瓷器。這件瓷器在造型上與登封“高陽酒徒”經瓶相似,唯其腹部略肥碩,素底圈足。器身高31.9厘米 口徑7.1厘米,用化妝土敷地,剔刻花紋,並以褐色彩細密地作出圓點紋,在圓點紋上覆以釉質,俗稱“珍珠地”。這種紋飾與上述登封窯經瓶一樣,是屬於登封窯紋飾製作的一大特點,頗具時代風格。在腹部正中加飾雙虎搏鬥的主題紋飾,老虎作後肢著地、前肢直立、咧齒顧首狀,生動有力,兇猛異常。

登封窯登封窯

經瓶——身形細高修長的盛酒之器

在出土的文物中,常可見到身形修長的酒瓶,如安徽六安縣九墩墓出土的長身瓷瓶上有“內酒”二字,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右前旗土城子出土的元代黑釉長瓶上有“葡萄酒瓶”四字,在河南禹縣白沙宋墓壁畫中,有人手持長瓶,旁書“晝上崔大郎酒”。北京大學宿白教授引據有關文獻資料和考古材料,考證此即為“經瓶”。

何以見得經瓶就是酒器

“經瓶”一詞,始於宋代。宋人趙令疇《侯鯖錄》卷三說:“陶人之為器,有酒經焉。晉安人盛酒以瓦壺,其制,小頸、環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凡饋人牲兼以酒,置書雲酒一經,或二經至五經

焉。”袁文《瓮牖閒評》卷六說:“今人盛酒大瓶謂之京瓶。”京瓶即經瓶。可見,“經瓶”一詞在宋代很是流行。

瓷器之名窯(一)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中國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詞也有“中國”的意思。伴隨著一件件的瓷器精品,它們的誕生地同樣充滿了神秘色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