癭椒樹

癭椒樹

癭椒樹,中國特有植物。產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癭椒樹
種拉丁名:Tapiscia sinensis Oliv.
種別名:泡花、皮巴風、銀雀樹、癭漆樹、丹樹
屬中文名:癭椒樹屬
屬拉丁名:Tapiscia
科中文名:省沽油科
科拉丁名:Staphyleaceae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8—15米,樹皮灰黑色或灰白色,小枝無毛,芽卵形。奇數羽狀複葉,長達30厘米;小葉5—9,狹卵形或卵形,長6—14厘米,寬3.5—6厘米,基部心形或近心形,邊緣具鋸齒,兩面無毛或僅背面脈腋被毛,上面綠色,背面帶灰白色,密被近乳頭狀白粉點;側生小葉柄短,頂生小葉柄長達12厘米。圓錐花序腋生,雄花與兩性花異株,雄花序長達25厘米,兩性花的花序長約10厘米,花小,長約2毫米,黃色,有香氣;兩性花:花萼鍾狀,長約1毫米,5淺裂;花瓣5,狹倒卵形,比萼稍長;雄蕊5,與花瓣互生,伸出花外;子房1室,有1胚珠,花柱長過雄蕊;雄花有退化雌蕊。果序長達10厘米,核果近球形或橢圓形,長僅達7毫米。

地理分布

產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

生 境

產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生山地林中。模式標本采自 四川。

本屬特徵

落葉喬木,小枝無毛。奇數羽狀複葉,互生,無托葉;小葉5—9,狹卵形或卵形,邊緣具鋸齒,兩面無毛或僅背面脈腋被毛,背面密被近乳頭狀的粉點,有小托葉。圓錐花序腋生;兩性花與雄花異株,輻射對稱;雄花小,有退化雌蕊。兩性花:花萼鐘形,5淺裂;花瓣5,倒卵形,較萼稍長,黃色或綠白色,有香氣;雄蕊5,與花瓣互生,伸出花外;花盤小或缺;子房上位;l室,有胚珠1枚。果為漿果狀的核果,橢圓形或近球形,不開裂,熟時紫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少種屬。

本屬花粉形態

T.Sinensis花粉近球形,有時近長球形;極面觀為近3裂圓形。大小為 (13.1一)14.3(一15.7)X(11.3一)14.3(一15.7)微米。3孔溝,溝長而較寬,常中間縊縮(LM),具溝膜,較光滑;內孔界限不明顯。外壁厚度為1.7微采,外層厚於內層,細網狀紋飾。網脊較粗;網眼小,近圓形,橢圓形或稍不規則形狀,向溝邊變小。圖202.2.

本屬生境

生於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中或林緣。土壤pH值為4.5—5.5。海拔720— 2500米。

本屬分布

四川:峨眉、馬邊、萬縣、洪雅、灌縣、南川、雷波、雅安、石柱、合川、古藺、石棉、滎經、南江、成都、奉節、米易。貴州:梵淨山、獨山、都勻、凱里、石阡、黎平、榕江、納擁、雷山、黃平。雲南:西疇、瀾滄、順寧、富寧、富民、文山、屏邊、麻栗坡。湖南:大庸、龍山、城步、寧遠、道縣、新寧、綏寧、衡山、桑植。湖北:利川、恩施、建始、宜昌、興山、竹溪、巴東、五峰、鶴峰。浙江:安吉、臨安、建德、遂昌、永嘉、文成、泰順、天目山。安徽:岳西、霍山、金寨、舒城、宣城、休寧、歙縣、黃山。江西:黎川、宜黃、廬山、修水、靖安、奉新、井岡山、銅鼓、宜豐、萬載、泰和、鉛山。河南:商城、新縣、南召、靈寶、紅寺河、欒川、西峽、內鄉、嵩縣。廣西:大苗山、龍勝、永福、荔浦、全州、臨桂。福建:建陽、崇安、泰寧、建寧。陝西:平利、嵐皋。地圖202.

本科概述

該科5屬約60種,分布於熱帶亞洲和美洲以及北溫帶。我國4屬約22種,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其中1屬為特有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