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虎類犬

畫虎類犬

畫虎類犬出自唐·劉知幾《史通·六家》:“觀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語》、臨川《世說》,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倫不類。

基本信息

概述

畫虎類犬 ( huà hǔ lèi quǎn )
解 釋 比喻模仿效果不好,弄得不倫不類。
出 處 唐·劉知幾史通·六家》:“觀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語》、臨川《世說》,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
用 法 兼語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典故

東漢馬援為國帶兵打仗,屢建奇功,光武帝劉秀封他為伏波將軍。他不僅治兵嚴謹,打仗有方,還非常重視自己家族中子弟的教育,以免他們走上邪道。有一天,他聽說侄兒馬嚴和馬敦結交俠客,認為這樣下去會耽誤學業,就寫信勸告他們說:希望你們聽到別人說壞話,就要像聽見自己父親的名字一樣,儘管別人在叫,但自己不能跟著去叫。龍伯高這個人厚重謹慎,謙遜廉儉,為人正派,是我最敬重的,我希望你們學習他。杜季良豪俠行義,能為人解憂,也是我敬重的人之一,但我不希望你們學習他,因為你們很難學到。學龍伯高不成功,還不失為一個謹慎忠厚的人,這就是“刻鵠不成尚類鶩”,如果學杜季良不成,就會成為輕薄之徒,那就成了“畫虎不成反類狗”。因為“狗”在古代也稱作“犬”,所以人們把“畫虎不成反類狗”寫成“畫虎類犬”,用來比喻學習技能而學得不像的人。

示 例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1回:“端福不甚聰明,恐~。”

近義詞

東施效顰、不倫不類、畫虎不成

反義詞

神肖酷似

相關成語

畫餅充飢 huà bǐng chōng jī 畫個餅來解除飢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三國志·魏志·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小生待~,似望梅止渴。(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十六出)
畫荻教子 huà dí jiào zǐ 荻:蘆葦。用蘆葦在地上書畫教育兒子讀書。用以稱讚母親教子有方。 《宋史·歐陽修傳》:“家貧,致以荻畫地學書。”

畫地而趨 huà dì ér qū 趨:疾走。只在規定的範圍內行動。比喻不知變通。 《莊子·人世間》:“殆乎!殆乎!畫地而趨。”
畫地刻木 huà dì kè mù 比喻進監獄,受審訊。 《梁書·王僧儒傳》:“蓋畫地刻木,昔人所惡。叢棘既累,於何可聞?”
畫地為牢 huà dì wéi láo 在地上畫一個圈當做監獄。比喻只許在指定的範圍內活動。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於鮮也。” 這一封號,雖是幾根柳森片門戶,一張紅紙的封條,法令所在,也同~,再沒人敢任意行動。(《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
畫棟雕梁 huà dòng diāo liáng 指有彩繪裝飾的十分華麗的房屋。 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光閃閃貝闕珠宮,齊臻臻碧瓦朱甍,寬綽綽羅幃繡成櫳,郁巍巍畫梁雕棟。” 各處儘是~,珠簾綺戶,那派艷麗光景,竟是別有洞天。(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八回)
畫虎畫皮難畫骨 huà hǔ huà pí nán huà gǔ 比喻認識一個人容易,了解一個人的內心卻難。 ~,知人知面不知心。
畫龍點睛 huà lóng diǎn jīng 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云:‘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這然而一個好題目,卻常常對作品有~之妙,激發人們閱讀的興趣。(秦牧《車窗文學欣賞》)
畫眉舉案 huà méi jǔ àn 畫眉:指漢張敞為妻畫眉毛的故事。舉案:指漢朝孟光為夫送飯的故事。比喻夫妻互敬互愛。 《漢書·張敞傳》:“(敞)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過於畫眉者。’” 奏晉交歡,喜蘭閨芳質,玉堂名彥,看瑟調琴弄,~。(明·楊珽《龍膏記·錯媾》)
畫沙印泥 huà shā yìn ní 書法家比喻用筆的方法。 唐·褚遂良《論書》:“用筆當如錐畫沙,如沙印泥。”
畫蛇添足 huà shé tiān zú 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戰國策·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而外學其文,雖有賢師良友,若畫脂鏤冰,費日損功。”
畫中有詩 huà zhōng yǒu shī 指畫裡富有詩意。 宋·蘇軾《東坡志林·題王維〈藍關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