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眉郎·好女兒

畫眉郎·好女兒 由北宋作家賀鑄 所著作的一首詞 作者賀鑄 (1052-1125)北宋詞人。字方回,自號慶湖遺老,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生長於衛州(治今河南衛輝)。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蘇州。這首詞寫一位待字閨中的少女對真正愛情的追求與嚮往,抒寫少女對於愛情、婚姻的理性思考,同時也表現了她的花容月貌、多才多藝和情志趣味。作者詞中通篇用典,使詞的意蘊更為豐富,人物形象更為飽滿,大大擴大了詞的含量。

概述

【詞牌】畫眉郎

作者賀鑄作者賀鑄

【詞題】好女兒

【朝代】北宋

【作者】賀鑄

【體裁】

原文

畫眉郎 

好女兒

雪絮雕章,梅粉華妝。小芒台、榧機羅緗素,古銅蟾硯滴,金雕琴薦,玉燕釵梁。

五馬徘徊長路,漫非意,鳳求凰。認蘭情、自有憐才處,似題橋貴客,栽花潘令,真畫眉郎。

作者簡介

作者賀鑄

(1052-1125)北宋詞人。字方回,自號慶湖遺老,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生長於衛州(治今河南衛輝)。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蘇州。好以舊譜填新詞而改易調名,謂之“寓聲”,其詞風格多樣,善於錘鍊字句,又常用古樂府和唐人詩句入詞,內容多刻畫閨情離思,也有嗟嘆功名不就、縱酒狂放之作。又能詩文。詞集名《東山詞》。詩集名《慶湖遺老集》,今本為清人所輯。

賞析

這首詞寫一位待字閨中的少女對真正愛情的追求與嚮往,抒寫少女對於愛情婚姻理性思考,同時也表現了她的花容月貌、多才多藝和情志趣味。作者詞中通篇用典,使詞的意蘊更為豐富,人物形象更為飽滿,大大擴大了詞的含量。

“雪絮雕章,梅粉華妝”這二句分別用了兩個典故寫少女的天生麗質。“雪絮雕章”用的是晉代才女謝道韞詠雪的典故。謝道韞曾以“未若柳絮因風起”來形容滿天大雪的紛飛景象,贏得大文學家謝安的讚賞。詞人用這一典故,意在說明這位少女的雕章琢句的才華亦不減當年的謝道韞,用以突出這位少女的文才出眾。“梅粉華妝”則用南朝宋壽陽公主的故事。相傳壽陽公主子人日臥含章殿下,有梅花一朵飄著其額,拂之不去。後世女子遂紛紛摹仿,爭為“梅花妝”。詞人用這一典故,意在突出這位少女的天生麗質;說她靚妝入時,大有當年壽陽公主的風姿神采。這兩句先將這位少女的才、色兩個方面予以突出,說明她是一位才貌雙全的絕世佳人。

“小芒台、榧機羅緗素,”五句,承上轉折,在上句描寫少女才色的基礎上,作者沒有用過多的筆墨去刻畫她的天生麗質,卻轉而詳盡地描繪少女閨房裡的陳設。“小芒台、榧機羅緗素”是說少女的香閨,儼然是一小小的藏書閣,榧木几案上羅列著重重書卷。這裡“小芒台”的“芒”,疑是“芸”字之誤,芸香草氣味能驅書蠹蟲,所以古代皇家藏書處或稱“芸台。”“緗素”,是淺黃色的細絹,古代多用以抄書,後遂成為典籍的代名詞。“古銅蟾硯滴”寫閨房裡還陳設著古雅精巧的文具,這種銅蟾蜍,一般放在硯台旁,腹中裝滿著水,能自動吐出水泡,供研墨之用。“金雕琴薦”寫閨房裡還有名貴的鳴琴,那琴墊上繡著精美的金鷹圖飾。琴墊華美如此,那琴之名貴便不言而喻了。“玉燕釵梁”寫閨房中自然不免有許多精緻的首飾,那雕刻著飛燕形狀的玉釵,精美絕倫,有巧奪天工之妙。這裡,詞人不惜濃墨重彩來描繪渲染少女閨房的精雅陳設,目的是以象徵手法,引發讀者想像;這不同凡俗的閨房,它的雅致陳設,它的文化氛圍,不正體現出其主人的素養、情操與氣質么,不正反襯出她內心之美好么!

換頭“五馬徘徊長路,漫非意,鳳求凰。”面對如此天香麗質絕頂才貌雙全的少女,自然有不少達官顯貴前來求婚。但是,這位少女卻對那些達官顯貴的求婚者不屑一顧。這裡“五馬”代達官顯宦或富貴子弟。漢樂府民歌《陌上桑》中有:“使君自南來,五馬立踟躕”之句。那么,這位少女她對“五馬徘徊長路,漫非意”,如此,她究竟要選擇什麼樣的如意郎君呢?

“認蘭情,自有憐才處,似題橋貴客,栽花潘令,真畫眉郎”便是回答:原來她愛的是司馬相如、潘岳之類的風流才子。這五句中,前三句用的是漢代司馬相如的典故。據《華陽國志》記載,司馬相如早年離開故鄉赴京城時,曾在成都升仙橋上題字云:“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此橋也。”後來,他的文才果然得到漢武帝的賞識。“栽花潘令”則用的是西晉潘岳的故事。潘岳是西晉時著名的美男子,“少時常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之者,皆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滿載以歸。”(《晉書·潘岳傳》)潘岳後來作河陽縣令時,境內遍植桃李,時稱河陽一縣花。這兩位都是文採風流的著名人物,為古代女子所傾慕。同樣,這位少女有壽陽公主之嬌美,有謝道韞之才,又有“憐才”之心,在當時社會,自然也是男子心目中理想的女性,是男子競相追求的對象了。“真畫眉郎”一句用張敞為妻畫眉的典故。畫眉郎即指夫婿。這首詞與賀鑄其它描寫愛情的詞作比較,最顯著的特點便是從頭到尾通篇用典故。用典多雖有古奧晦澀之弊,但卻使詞的意蘊豐富多了,人物形象飽滿了,大大擴大了詞的含量。如起首二句寫女子才貌,如用直述,費盡筆墨卻難以窮盡。而詞人拈出兩個典故就輕而易舉地解決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結尾寫少女理想中的夫婿,也是用同樣手法,由此可見,詞人的藝術構思之妙。

這首以愛情為題材的詞,不寫愛情的纏綿悱惻,卻一反常態、另闢蹊徑地展示妙齡少女對於愛情的理性思考,這有宋一代的詞苑中的確是不同凡響、別具一格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