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學

畜牧學

畜牧學是研究家畜的飼養、管理、繁育以及其製品利用的科學,是畜牧業的基礎學科。家畜是指人工飼養的動物,以前只集中在“六畜”(馬、牛、羊、雞、犬、豬),人工飼養的範圍在不斷擴大,許多有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也開始有人工飼養,如野豬、雉、果子狸、狐狸、貂等,畜牧學研究範圍廣義的還包括飼養蜜蜂、蠶和觀賞動物(鳥類等)。

簡介

畜牧學畜牧學
畜牧學是研究家畜的飼養、管理、繁育已經其製品利用的科學,是畜牧業的基礎學科。家畜是指人工飼養的動物,以前只集中在“六畜”(馬、牛、羊、雞、犬、豬),人工飼養的範圍在不斷擴大,許多有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也開始有人工飼養,如野豬、雉、果子狸狐狸等,畜牧學研究範圍廣義的還包括飼養蜜蜂、蠶和觀賞動物(鳥類等)。

內容

畜牧學是研究家畜育種、繁殖、飼養、管理、防病防疫,以及草地建設、畜產品加工和畜牧經營管理等相關領域的綜合性學科。畜牧學的內容大體包括基礎理論各論兩大部分,前者是以家畜生理、生、解剖、遺傳等學科為基礎,研究家畜良種繁育、營養需要、飼養管理和環境衛生等基本原理;後者則在上列學科的基礎上,分別研究牛、羊、兔、豬、禽等畜禽的具體飼養技術、飼料生產技術、畜產品深加工與產品開發技術,以及經營管理方法等。

研究方向

(圖)畜牧學相關書籍畜牧學相關書籍

1.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方向

主要從事動物的營養需要、營養生理及生化調控、飼料生物技術、飼料原料資源的開發利用、飼料添加劑的作用機理及套用、配合飼料技術、飼料衛生、飼料和營養檢測技術、飼養技術、營養與環境的關係、營養與免疫的關係、營養與畜產品品質的關係等。五年來在飼料資源的利用、抗營養因子與飼料生物技術、飼料添加劑的作用機理和套用、活性肽的作用機制和套用技術、瘦肉型豬和優質雞的營養需求及代謝特點、環境與營養、計算機套用等方面,承擔了863-2課題1項、國家攻關課題3項、國家自然基金7項、農業部重點2項、廣東省重點和廣東省自然基金8項,市局級及橫向課題18項,研究經費達400多完元。發表研究論文118篇、出版著作教材10多部,4項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已形成本身明顯的特色

2.動物遺傳育種方向

主要開展數量性狀遺傳參數估計、選擇指數理論、個體遺傳評定、大型種畜禽場的育種體系、遺傳標記開發與利用、畜禽重要數量性狀QTLs定位研究、標記輔助選擇、家畜遺傳多樣性及其保存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隨著分子遺傳學理論和方法的發展,本學科也開展了分子數量遺傳學套用方面的研究。1999年以來相繼承擔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2項,自然科學基金4項、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1項,農業部行業標準2項,廣東省攻關項目5項、省自然科學基金5項、國際合作研究項目1項等。 這些研究緊緊圍繞廣東省的國家和省重點原種豬場和雞場的實際育種工作,充分發揮高校技術優勢,大大促進了養殖水平的提高,形成了“重視基礎理論和方法研究,依託大型養殖企業,以新技術和方法套用研究為重點,研究與生產密切結合、協調發展”的特色。

3.動物營養免疫與生物安全系統研究方向

(圖)畜牧學相關書籍畜牧學相關書籍

主要集中在免疫增強劑的開發、功能性飼料添加劑的研究與開發、以及新型畜禽疫苗的研究與開發等方面,先後承擔了國家攻關計畫項目2項、國家863計畫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廣東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項、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7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其他項目8項,研究經費600萬元。該研究方向與畜禽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4.特種經濟動物飼養

主要圍繞桑、蠶的遺傳與育種;昆蟲分子病理生理學;蠶桑生物技術;蠶絲資源的綜合利用進行研究。先後育成了“南農7號”、“廣蠶三×7532”、“5·芙×7·湘”、“家蠶新品種”倫40、桑品種研製出新一代熟蠶自動登簇劑的研製,蠶用防治藥物“蠶座淨”、“克孢靈”為蠶桑生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並產生了重大的經濟效益。蠶沙生產葉綠素銅鈉鹽、蠶蛹生產水解蛋白的研究成果獲得了省科學大會獎。利用柞蠶提取溶菌酶、β-胡蘿蔔素,抗菌肽人工合成及其殺菌機理研究獲得了重大進展,其研究水平處於國內先進地位。2000-2001年通過成果鑑定或獲省成果獎的有:”家蠶胚胎溫敏性的遺傳與利用研究、桑樹省力化直播建園法和全年枝桑收穫法的研究、小蠶每日一回、大蠶每日二回平面育、家蠶蛹—BmNPV系統檢測環境誘變劑及其致突變研究。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間,主持完成了多項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完成了一批國家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及廳局級橫向課題的任務。在家蠶性別控制、家蠶微粒子病的診斷與防治、柞蠶抗菌肽研究等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