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添加劑

飼料添加劑

飼料添加劑是指在飼料生產加工、使用過程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質,在飼料中用量很少但作用顯著。飼料添加劑是現代飼料工業必然使用的原料,對強化基礎飼料營養價值,提高動物生產性能,保證動物健康,節省飼料成本,改善畜產品品質等方面有明顯的效果。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微生物飼料添加劑是一種取代或平衡動物生態系統中一種或多種菌系的微生物製品。狹義上講,它是一種能激發自身有益菌種繁殖增長,同時抵制有害菌系生長的微生物製品。
11
其中中藥微生態飼料添加劑含有大量的有益菌(活性乳酸菌,雙歧桿菌,芽孢桿菌),複合酶,螯合肽,脫霉劑等,作為飼料進入畜禽體內後,能迅速繁殖,一方面投入菌種的代謝物中和腸內毒素,抑制了其它有害菌叢的生長,另一方面在宿主體內形成了正常微生物菌群,為宿主合成主要的維生素,提供營養和阻止致病菌的入侵。

作用機理

1.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使腸內菌群保持正常。
11
抑制和阻止腸內有害菌的發生,使有益菌增加,恢復維持健康的腸內菌群。主要的抑制病原大腸菌、梭狀芽胞桿菌、沙門氏菌、β溶血性類細菌等的繁殖。2.產生消化酶,合成維生素可以產生澱粉酶和蛋白酶等消化酶以及維生素B群,另外維生素A的合成也已被證實。3.增強免疫作用通過刺激腸道內免疫系細胞,增加局部抗體的形成,從而增力。巨噬細胞活性。微生物飼料添加劑可使肝臟內大量蓄集有增強免疫作用的維生素A。4.產生過氧化氫過氧化氫對幾種潛在的病原微生物均有損害作用,它是由一些特殊的物質在一些基質上形成的。5.最佳化生態環境:益生素、酶製劑在動物腸道代謝過程中,分解了不易被動物吸收利用的粗蛋白質、植酸酶及抗營養因子,明顯防治了蠅蛆的滋生,有效切斷了氨氣、臭氣的來源,使動物糞便中有害氣體的濃度得到了有效降低,改善了飼養環境,降低了氨氣對人體的侵害,預防了畜禽呼吸道及腸道疾病的發生。

成分分析

維生素A

11
維生素A又名甲種維生素,抗乾眼病維生素,視黃醇等,是一種環狀不飽和一元醇,為淡黃色晶體,缺氧時對熱穩定,有氧時對熱不穩定,易被紫外線破壞。維生素A僅存在於動物體內,植物中只有維生素A原—胡蘿蔔素和類胡蘿蔔素。α、β、γ-胡蘿蔔素和玉米黃素在動物腸壁細胞內及肝臟、乳腺內經胡蘿蔔素酶作用可轉化為維生素A。飼料中胡蘿蔔素的90%是β-胡蘿蔔素,其他含量甚少,玉米黃素主要存在於玉米中,因此,在飼料中各種類胡蘿蔔素含量以β-胡蘿蔔素計。在動物體內,胡蘿蔔素的吸收轉化率很低,並因動物種類而異。維生素A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維持一切上皮組織的完整,促進結締組織中粘多糖的合成,維持細胞膜和細胞器(線粒體、溶酶體等)膜結構的完整及正常通透性,以及維持正常的視覺。當維生素A缺乏時,上皮組織增生,角質化,其中以眼、呼吸道、消化道、尿道及生殖器官等黏膜上皮受影響最大。淚腺上皮角質化,則眼淚的分泌停滯,使眼睛乾燥,引起乾眼症;由於上皮組織不健全(特別是呼吸道黏膜的破壞),使細菌易入侵而引起感染,動物抗病力下降;性腺及性器官上皮細胞的病變常能使動物生殖能力下降或喪失,表現為受胎率下降、流產、怪胎、難產等;維生素A不足,視紫質合成減少,產生夜盲症;仔豬維生素A缺乏症狀為偏頭、鏇轉、步態搖幌、脊背凸起,但食慾正常。
11
70年代以來的研究發現,β-胡蘿蔔素在種畜生殖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特別是母牛。維生素A不易從體內迅速排出,食入量超過正常量的50~500倍會出現過多症,多出現在幼齡動物,雞表現出精神抑鬱,採食量下降,以至完全拒食。豬常表現為被毛粗糙,對觸覺特別敏感,易骨折,腹部和腿部瘀點性出血,糞尿帶血,不時發抖,最終導至死亡。小孩生長受阻,過早骨化,兔能引起流產。維生素A在動物肝內含量很高,魚肝油富含維生素A,全脂奶也含有一定的維生素A。維生素A原主要存在於幼嫩、多葉的青綠飼料和胡蘿蔔中,隨植物的熟、老逐漸減少。水果皮、南瓜、黃玉米、甘薯也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原。維生素A和胡蘿蔔素在光熱條伯件下極易被氧化,當飼料貯存較久時,會漸被破壞,鮮草在陽光下曬制過程中,胡蘿蔔素損失80%以上,若在乾燥塔中人工快速乾燥可減少損失。

維生素D

維生素D又名丁種維生素,抗佝僂病維生素等,屬固醇類衍生物,為無色晶體。維生素D的兩種主要形式是D2(麥角錢上化醇)和D3(膽鈣化醇),其分子結構很相似,僅側鏈不同,如右:維生素D3分別由植物麥角固醇和動物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而得。這兩種維生素D在體內必須經進一步的化學變人經才發揮生理作用。例如,維生素D3先在肝內羥化為25-羥維生素D3,然後在腎臟中進一步羥化為1,25-二羥維生素D3或24,25-二羥維生素D3而發揮生理作用。25-羥維生素D3也具有治療佝僂症的作用,但主要的活性成分1,25-二羥維生素D3。維生素D過多對動物產生不良影響,過量的維生素D能引起血鈣過高,使多餘的鈣沉積在心臟、血管、關節、心包或腸壁,導致心力衰竭,關節強直或腸道疾患,甚至死亡。維生素D的吸收及活性。礦物油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維生素D存在於動物體內,魚肝油和動物肝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全脂奶粉、蛋類含有維生素D。維生素D2與維生素D3對哺乳動物的活性基本相同,但對包括家禽在內的鳥類,維生素D3的活性遠高於D2,約20 ̄40倍。

維生素E

維生素E又名生育酚,抗不育維生素,是一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學結構相似的酚類化合物。天然存在的維生素E有8種,即:α、β、γ、δ-生育酚和α、β、γ、δ-生育三烯酚,其結構為:生育二烯酚一R1一R2α-生育酚(-生育三烯酚)一CH3,一CH3β-生育酚(-生育三烯酚)一CH3,一Hγ-生育酚(-生育三烯酚)一H一CH3δ-生育酚(-生育三烯酚)一H一H其中以α-生育酚活性最高。維生素E極易被氧化。維生素E具有許多不同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作為動物體內的抗氧化劑,與硒協同作用,阻止細胞內、外不飽和脂肪酸和其他易氧化物的氧比,保護富於脂質的生物膜的完整,從而防止肝組織壞死和肌肉受損,維持紅細胞的穩定性和毛細血管的完整性等。維生素E與動物的繁殖機能密切相關,具有促進性腺發育,促成受孕和防止流產等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維生素E對垂體—中腦系統具有調節作用,促進產生激素刺激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高劑量維生素E能促進免疫球蛋白的生成,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增強抗應激作用等。動物缺乏維生素E,會使多種機能發生障礙,主要表現為:1.繁殖機能紊亂,精子數量減少,睪丸退化,不孕,流產,甚至喪失生殖能力。種蛋孵化率低,死胚增多。2.犢牛、羔羊,豬、兔、禽引起肌肉萎縮及營養不良症或自肌病,血管平滑肌和心肌受損,引起心力衰竭。缺硒能促使症狀加重。3.血管和神經受損,雛雞可發生腦軟化和患滲出性素質病。4.肝機能障礙,維生素E與硒同時缺乏時,會引起動物急性肝壞死,如果只缺乏其中之一,則為較輕的慢性病變。5.脂肪組織軟化、酸敗。出現黃膘豬(脂肪內有黃色素)。動物對維生素E的需要量取決於日糧成分,尤其是日糧中硒和不飽和脂肪酸水平以及其他抗氧化劑的存在與否。此外,各種應激狀態都需要增加補充維生素E。維生素E在飼料中分布廣泛,青飼料和穀類胚芽中富有維生素E,但在自然乾燥和貯存過程中損失很大,約90%,人工快速乾燥或青貯損失較少,主要的蛋白質飼料一般均缺乏維生素E。

維生素K

維生素K是甲萘醌的衍生物,又名凝血維生素或抗出血維生素,是動物體內形成凝血酶原所必需的種維生素。自然界存在的維生素K有兩類:綠色植物中存在的葉綠醌,稱為維生素K1,另一種由動物腸內及其他微生物合成的甲基萘醌類,稱為維生素K2,其結構如下。人工合成的有維生素K3、K4,其基本結構如下。維生素K1也能人工合成維生素K3的活性高,屬水溶性,使用方便,因此套用最為廣泛。維生素K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進肝臟合成凝血酶和凝血因子Ⅶ、ⅨⅩ,並起激活作用,參與凝血過程。動物缺乏維生素K可導致內出血,外傷凝血時間延長或流血不止。除凝血作用外,據報導,維生素K依賴蛋白質和肽參與鈣代謝。一般情況下,由於動物消化道的某些微生物能合成足夠的維生素K2,成年動物不易缺乏。幼齡動物,特別是籠養雞不能由合成維生素K2滿足需要,此外,腸道疾病或動物長期服用廣譜抗生素和抗菌藥物製劑時,腸道微生物活力下降,可引起維生素K缺乏;由腐爛的植物飼料(草木樨、有香味的茉莉和其他一些芳香牧草)中形成的雙香豆素降低維生素K的利用率,當飼料中含有此物以及添加有磺胺類藥,抗生素時,需增加日糧維生素K含量。維生素K易被光和鹼所破壞,應避光保存。

硫胺素

又名抗神經炎維生素,抗腳氣病維生素,是α-酮酸脫氫酶系中的輔酶成分,參與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對維持神經組織和心肌的正常功能起重要作用,維持腸胃的正常蠕動和胃液分泌以及消比道脂肪的吸收和發酵的正常功能。維生素B1缺乏,則碳水化合物代謝紊亂,神經、心肌功能異常,食慾下振,消化不良,生長受阻等。大多數常用飼料中,維生素B1含量很豐富,特別是禾穀類籽實的加工副產品糠軼以及飼用酵母含維生素B1量很高。塊根、塊莖飼料中含量較少。吡啶硫胺素、氨丙琳是維生素B1的拮抗物,飼料中含有這些物質時可引起維生素B1缺乏;蕨類植物中含有硫胺素拮抗物,反芻動物食後發生中毒,其症狀類似維生素B1缺乏症。新鮮魚和軟體動物內臟中含有較多的硫胺素酶,能破壞維生素B1活性,故不可生餵。硫胺素易被熱、鹼破壞,在弱酸溶液中十分穩定。加工、貯存時應加以注意。維生素B1的需要量與飼料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有關,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愈高,維生素B1需要量增加。

核黃素

核黃素為異咯嗪衍生物,桔黃色,易被鹼、光及金屬元素破壞。核黃素是許多氧化還原酶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能量和蛋白質代謝。動物缺乏核黃引起體代謝紊亂。其症狀:輕則表現為生長受阻,生產力下降,嚴重者,豬發生皮炎,形成痂皮及膿腫,眼結膜、角膜炎;母畜缺乏則出現早產,胚胎死亡及胎兒畸形;雛雞的典型症狀為足跟關節腫脹,趾內向彎曲成拳狀,急性缺乏症能使腿部完全麻痹、癱瘓;種雞缺乏時,種蛋孵化率低,雛雞成活率低。動物性飼料和青飼料、酵母中含量較高,禾穀類飼料和塊恨、塊莖類飼料,脫脂乳中缺乏維生素B2,腸道微生物能合成部分。動物對核黃素的需要與日糧組成和環境溫度有關,日糧營養濃度高,則核黃素需要量增加,環境溫度低應給較多的核黃素,種禽和妊娠動物的需要量較高。

泛酸

又名遍多酸,雞抗皮炎維生素,是一種二肽衍生物,呈黃色粘稠油狀,乾熱及在酸、鹼溶液中易被破壞。泛酸是輔酶A的組成成分,輔酶A參與糖、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泛酸在脂肪的合成和分解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與皮膚和黏膜的正常功能、毛皮的色澤和對疾病的抵抗力有很大的關係。動物缺乏泛酸主要導致皮膚和黏膜的病變,表現為表皮粗糙或羽毛稀少,毛髮或羽毛脫落,而且生長遲緩、生殖功能發生障礙。抗病及抗應激力下降。豬表現為生長遲緩、消化道、呼吸道產生疾病,皮膚和黏膜病變,運動失調,後肢運動痙攣性鵝步,生殖機能紊亂。雛雞則表現為生長不良,羽毛零亂,皮炎、眼分泌粘液增加,喙角與趾部形成痂皮。種蛋孵化率下降。泛酸還是許多微生物的必需營養素,缺乏會影響微生物的生長。泛酸廣泛存在於植物和動物飼料中,在麩皮、米糠、胡蘿蔔、苜蓿、油餅類飼料中含量尤為豐富,塊根、塊莖中含量較少。消化道微生物能合成部分泛酸。一般單胃動物飼料中都添加泛酸。

煙醯胺

煙酸和煙醯胺總稱為維生素PP或抗癩皮病維生素,是較穩定的維生素之一,不易被熱、氧、光、鹼、酸破壞。煙酸和煙醯胺有同樣的生理功能。煙酸在動物體內可轉化為煙醯胺,煙醯胺是輔酶Ⅰ、輔酶Ⅱ的組成部分。而輔酶Ⅰ、輔酶Ⅱ是許多脫氫酶的輔酶,在體內氧化還原反應中起著傳遞氫的作用,它與糖酵解,脂肪代謝,丙酮酸代謝,高能磷酸鍵的生成有密切關係,並在維持皮膚和消化器官正常功能中起著重要作用。缺乏維生素PP動物產生皮膚病變,出現癩皮病,消化道疾病,生長遲緩,黏膜發炎和潰瘍,羽毛生長不良,產蛋量和孵化率下降。引起家禽脛骨短粗病,狗黑舌病,魚死亡率增高,魚肉強直。乾酵母、麩皮、青飼料、動物蛋白飼料中含有比較豐富的煙酸或煙胺。玉米、小麥、梁等穀物中的煙酸大多呈結合狀態,單骨動物和家禽利用很少,日糧中均需補充,以滿足需要。飼料中色氨酸可在動物體內轉為煙醯胺,但一般飼料中色氨酸含量不高,很少有過剩(一般為第三限制性胺基酸),而且轉化率低,約50--60mg。色氨酸可合成1mg煙醯胺。過去一直認為反芻動物瘤胃微生物合成的煙酸可滿足其需要,最近的研究表明,飼料中添加煙酸可改進高產奶牛產奶量,並減少酮病的發生。反芻動物補充煙酸還可促進瘤胃微生物生長的限制因子。在大多數實際套用條件下,煙酸和煙醯胺產生同樣的效果。但研究發現如果加入量很少,且色氨酸含量很低時,煙醯胺的效率比煙酸要高。

維生素B6

維生素B6是吡哆醇、吡多醛、吡哆胺的總稱,這三種物質在動物體內有相同的生物學作用。維生素B6是許多胺基酸脫羧酶、轉氨酶等的重要組成部分。含有維生素民B6的酶參與幾乎所有胺基酸的合成與分解代謝,此外對脂肪、糖、無機鹽的代謝也很重要。缺乏維生素B6時,幼齡動物生長緩慢或停止。豬、狗、猴等動物出現嚴重的紅細胞、血紅蛋白過少性貧血,生長不良。豬體內谷氨酸代謝紊亂引起谷氨酸在腦中積累、剌激大腦皮層,造成局部致癲癇灶,引起豬的癲癇性發作。雞缺乏維生素B6時,興奮性強,有神戲症狀,腿軟弱,皮炎,脫毛,毛襄出血,死亡率升高,產蛋率、種蛋孵化率下降。研究表明,缺乏維生素B6時,動物抗體滴度低,補充後升高。天然飼料中維生素含量豐富,酵母、穀物、豆類、種子外皮及禾本科含量都比較豐富,動物性飼料及塊根、塊莖中相對少。天然存在的維生素B6很容易被動物利用,一般豬不易感缺乏,雛雞易產生缺乏症。飼料中蛋白質和能量含量高時,維生素B6需要量增加。幼齡動物`懷孕母畜和服用某些磺胺類藥物和抗生素的情況下,維生素B6需要量增加。提高日糧維生素B6添加量可增強動物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成年反芻動物一般無需補充。

膽鹼

膽鹼是β-羥基乙基按的氫氧化合物,是一種強鹼。其結構如下:它以游離膽鹼、乙醯膽鹼和複合磷脂的形式廣泛分布於生物體中,其生理功能可歸納為三個方面:1.膽鹼作為卵磷脂、鞘磷脂的組成,在構成細胞結構和維持細胞功能上起著重要作用,參與脂肪謝,可防止脂肪肝,肝、腎出血以及雞和火雞的脛骨粗短症。2.以乙醯膽鹼形式參與神經衝動的傳導。3.膽鹼是一種甲基供體。研究表明,在高胱氨酸存在或含有無機硫酸鹽條件下,添加膽鹼可節省蛋氨酸。動物膽鹼不足,引起脂肪代謝紊亂,出現脂肪肝,肝臟、腎臟、眼球及其他器官出血,神經失調。豬表現為精神萎靡,生長停止,運動失調,繁殖率下降。家禽骨骼、關節畸形、腫大,脛胃粗短,生長速度下降。據報導,某些產褐殼蛋的雞在飼餵菜籽餅時產有魚腥味蛋與膽鹼不足有關。動物性飼料、乾酵母、餅粕內含膽鹼十分豐富,穀物類含量少。動物體內膽鹼和蛋氨酸可相互轉化,因此,膽鹼的需要與飼料中蛋氨酸含量有關。此外,日糧含能量越高,膽鹼需要量越大,故飼餵高能飼料應補充膽鹼。一般生長豬和禽飼料中添加膽鹼。

生物素

又名維生素H。是動物體內許多羧化酶和羧基轉移酶系的輔酶,參與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胺基酸、核酸等代謝,是動物皮膚、被毛、肉趾、蹄、生殖系統和神經系統正常發育和健康的維持不可缺少的。豬缺乏生物素時生長緩慢,脫毛,皮膚起乾磷片能滲出褐色液體,舌上起橫裂,後腿強直、軟蹄踵糜爛,蹄踵和角質層開裂,繁殖下降;禽缺乏時,喙及趾部皮炎,腳爪變形,種蛋孵化率下降,發生脂肪肝腎綜合症(FLKS),生長緩慢,成活率降低。初步資料證明,生物素還能提高銅對生長的促進作用,減少背膘厚、改進酮體質量。生物素廣泛地存在於所有富含蛋白質的飼料中,特別是花生中生物素含量很高,但變異很大,多數穀物和木薯粉一類富含澱粉的飼料中生物素很少。玉米、大豆粕和動物蛋白飼料中的生物素能被充分利用,其他飼料中可利用的生物素很低。雞對麥類及其副產品中生物素可利用率約為0--20%。動物消化道微生物能合成少量生物素。近十多年的研究明,由於飼料中含量變化大,利用率低,單靠天然飼料提供生物素是不能滿足畜、禽需要的,必須添加工業生產的生物素;添加較高量的生物素能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防止雞脂肪的肝腎綜合症(FLKS),減少雞猝死,降低雞腿病;防止畜禽應激引起的生產力下降。豬、雞飼料中添加生物素普遍能提高生產,降低飼料消耗,尤以大麥、小麥為主的日糧效果明顯。日糧中生物素的添加量受許多因素的影響,日糧中含能量高,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高蛋白質日糧,生物素需要增加,此外,一些抑制因子影響其需要量,生雞蛋的蛋白中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可與生物素結合,使之失去活性。飼料中添加大量的抗生素和其他抗菌藥物,或消化道疾病,可抑制或影響微生物對生物素的合成和消化道對生物素的吸收、利用。飼料腐爛可引起生物素的破壞。部分生物素可為肌醇所代替。

葉酸

葉酸最初由植物中分離出來,所以稱之為葉酸,它是以四氫葉酸的形式在動物體內參與物質代謝的。通過對一碳基團的傳遞參與嘌吟、嘧啶的合成以及胺基酸的代謝,從而影響核酸的合成和蛋白質的代謝,對正常血細胞的形成有促進作用,並能促進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動物缺乏葉酸常引起貧血、紅細胞減少,生長停止,禽還表現為脊椎麻痹,羽毛脫色,繁殖能力降低和胚胎死亡率高,特別明顯的是胚胎脛骨短粗和嘴呈交錯形;豬還出現皮炎,脫毛及消化器官、呼吸器官、泌尿器官黏膜受損等症狀。除木薯外,所有飼料原料均含有葉酸,特別是乾酵母富含葉酸。脫水苜蓿粉,大豆粕和魚粉也含有大量葉酸。但單胃動物對這些飼料中的葉酸利用很少,禽只有20%~30%。豬與禽腸道微生物可合成部分葉酸,但無利用情況資料。對豬、禽通常需補充葉酸以防止缺乏症,增進生產效果,提高免疫力,反芻動物一般不必補充葉酸。長期飼餵廣譜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需增加葉酸補充量。

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之因其分子組成中含有一個鈷原子又叫鈷維生素,氰鈷胺素,鈷胺素。維生素B12為紅色、粉紅色結晶,在弱酸中較穩定,不耐鹼、陽光、氧化劑或還原劑。維生素B12參與體內一碳基團的代謝,是傳遞甲基的輔酶,它與葉酸的作用相互聯繫,影響體內生物合成所需的活性甲基的形成和其他一碳基團的代謝。因此參與許多代謝過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參與核酸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被稱為動物蛋白因子),促進紅細胞的發育和成熟。當維生素B12缺乏時,能引起動物惡性貧血,此外,其他組織代謝也發生障礙,如胃腸道上皮細胞的改變,神經系統的損害等。維生素B12還促進膽鹼的生成。豬維生素B12不足表現為蛋白質沉積減少,生長遲緩甚至停滯,飼料轉化率降低,正常紅細胞性貧血,毛粗亂,皮炎及後肢運動不協調。母豬維生素B12不足,則受胎率下降。家禽常發生肌胃黏膜炎症,雛雞生長不良,種蛋孵化率下降,胚胎死亡率升高,羽毛生長不好等。植物體內無維生素B12。分布於各處的微生物都能合成維生素B12。動物性飼料和微生物發酵飼料中含量豐富,是動物維生素匕B12的重要來源。動物飼料中的鈷不足影響消化道微生物合成維生素B12,磺胺類藥和抗生素可抑制微生物合成維生素B12。豬、家禽通常需要補充維生素B12,而成年反芻動物只需補充足量的鈷就能滿足需要。不含微生物飼料的全植物性飼料中需要添加動物全部需要量的維生素B12。

維生素C

維生素C又名抗壞血酸,是一種多羥化合物,極易被氧化,微量金屬離子(Cu++、Fe++等)能促使維生素C氧化失效。維生素C的主要作用力為:1.參與細胞間質的生成維生素C是合成膠原和粘多糖等細胞間質時所必需的物質。當維生素C不足時,動物出現壞血病,此時,毛細血管因細胞間質減少而變得脆弱,通透性增加,引起皮、肌肉、腸胃黏膜出血,軟骨、骨、牙齒、肌肉及其他組織的細胞間質減少,則骨骼、牙易折斷或脫落,創口潰瘍不易癒合。2.具有解毒作用某些毒物如鉛、砷、苯等以及某些細菌毒素進入體內,投給大量維生素C可緩解其毒性3.參與體內氧化還原過程中氫的轉移。4.參與體內其他代謝在葉酸轉變為四氫葉酸過程,酪氦酸代謝過程以及腎上腺皮質激素合成過程都需維生素C存在。維生素C能促進腸道內鐵的吸收,故臨床上治療營養性貧血時,常以維生素C作輔助藥物。5.有抗氧化作用。也具有抗感染和抗各種應激的能力,一些研究者還發現,抗壞血酸與蛋殼質量有關。大多數成年哺乳動物和家禽均能在其肝臟或腎臟內合成維生素C,馬鈴薯、甜菜、奶粉和青綠飼料中含有維生素C,但加工、貯藏過程中易被破壞。一般情況下,飼料和體內合成的維生素C能滿足成年動物需要,但幼齡動物和成年動物在某些環境、營養和疾病情況下需要補充維生素C。通常在如下情況使用:①作為早期斷奶幼畜人工乳中的添加物;②各種應激情況下,如高溫、生理緊張、運輸、飼料改變、疾病等不僅動物合成維生素C能力降低,同時對維生素C的需要量也增加;③在臨床上為了加速創口癒合或解毒也常用維生素C;④魚蝦餌料中一般需添加。大多數魚蝦合成維生素C能力很低,易產生缺乏症,特別是高溫條件下,添加維生素C能降低死亡率。

肌醇

肌醇即六羥基環己烷,是活組織中的結構成分,廣泛存在於各種生物組織中。肌醇有親脂性,與膽鹼一同起著維持正常的脂肪代謝,防止脂肪肝的作用。自然狀態下陸生動物一般不會缺乏。水生動物易感缺乏,主要表現為消化機能差,飼料利用率低,生長緩慢,鯉魚背部表皮還出現糜爛;鰻鱺則出現灰白腸;鮭蹲有爛鰭、胃脹、貧血等症狀。因此,水生動物日糧中,常需增補肌醇。各種穀物、酵母、蔬菜、水果以及肉類、乳等含有豐富的肌醇。水生動物對肌醇的需要隨日糧中含糖量增加而增加,幼齡和產卵前後的種魚需要量增加。對蝦以及其他甲殼類動物飼料中還常添加對氨基苯甲酸。各種動物對維生素的需要。

鐵是構成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細胞色素和多種氧化酶的重要成分,作為氧的載體,保證體組織內氧的正常輸送;參與體內複雜的氧化還原過程。現代研究證明,三羧循環中有1/2以上的酶含鐵或者鐵存在時才能發揮其生化作用,完成生理功能;缺鐵或鐵的利用不良,將導致氧的運輸、貯存、二氧化碳的運輸及氧化還原等代謝過程紊亂,影響生長發育甚至發生貧血等各種疾病。研究證明,鐵與能量代謝密切相關;鐵的“營養免疫”學說認為,高等動物體液和組織內的運鐵蛋白、乳鐵蛋白有抗菌作用。機體可再利用由紅素中釋放出的鐵,因此,成年健康動物需鐵量很少。動物在胃腫脹、寄生蟲、長期腹瀉以及飼料中鋅過量等異常狀態時會發生鐵的不足。幼齡動物的生長發育需較多的鐵,母乳中的鐵一般不能滿足其需要。犢牛和羔羊僅餵單一的母乳可發生缺鐵性貧血;哺乳仔豬易發生缺鐵性貧血。仔豬出生時貯鐵量低,約29 ̄47mg/kg體重,在生後一周內不會增加存量不會增加,20日齡後完全依賴哺乳,而母乳的含鐵量約為1 ̄2mg/kg,不能滿足仔豬的需要(7 ̄1-mg/日)。盆血仔豬表現為食欲不振,皮膚和黏膜蒼白,生長發育不良,體重減輕,常出現大腸肝菌感染併發症,引起仔豬腹瀉、水腫病。已證明盆血仔豬對大腸桿菌的內毒抵抗力降低。因此,對哺乳幼畜,特別是初生仔豬應補鐵防止缺鐵性貧血。豬、雞日糧使用未脫毒棉籽餅時,鐵對棉籽餅所含的毒素━━游離棉酚具有一定的脫毒作用。飼料中按游離棉酚與Fe++1:1的比例添加硫酸亞鐵,可提高生長速度、降低毒性,並有助於防止棉酚在肝臟中的積畜。這是由於鐵離子與游離棉酚結合生成沉澱物,不能被腸道吸收所致。植物飼料中的鐵多以植酸結合為復鹽存在,其利用率低。同時若在飼料中添加了高量的銅,則動物對鐵的需要量顯著增加,此外高量的鈷、鋅、鎘和錳也影響鐵的吸收,所以補鐵對畜禽來說通常是必要的。動物食入過量的鐵人也會引起中毒,每公斤體重400mg鐵可使豬死亡,綿羊每公斤體重2.5g氯化鐵(FeCl3)能引起急性中毒。作為鐵的補充物可利用溶於水和稀酸的鐵鹽,如硫酸亞鐵、氯化亞鐵檸檬酸鐵、酒石酸鐵以及葡萄糖酸鐵、胺基酸鐵等,這些鐵的利用率都很好。

銅參與血紅蛋白及許多氧化還原酶的合成和激活,銅成鐵的利用有關,造血時,紅細胞的形成必須在銅藍蛋白的參與下才能進行,所以缺銅也引起貧血。銅、鐵、鈷被稱為造血元素。缺銅還引起骨質中的膠原纖維合成受阻,骨骼發育受影響,骨質疏鬆,長骨易碎。此外,銅還與動物血管的正常發育和正常功能、被毛生長和品質、中樞神經系統、繁殖機能有關,畜禽銅的缺乏症表現為:貧血(血清含銅量下降)、生長發育停滯、神經紊亂、共濟運動失調1四肢軟弱無力;牛缺銅還會引起腹瀉。動物正常生理活動所需銅量很低,如豬、禽所需量每公斤日糧中僅5--8mg。大多數飼料含有足夠的銅。我國飼料調查表明,除玉明平均含銅量為每公斤1.6mg(87%乾物質基礎),其他均能滿足動物需要。每公斤餅粕類為19 ̄40mg,動物性飼料、草粉、葉粉類、豆類15mg/kg(豌豆6.4mg/kg),谷喔及副產品為5--14mg/kg。但由於飼料中的許多因素以及動物的生理狀況,影響動物對銅的需要星和銅的吸收利用。因此,在許多情況下需補充銅,尤為玉米為主的生長家畜日糧和放牧家畜補充中常需補充銅。植酸鹽、抗壞血酸、過量的鈣、磷、鐵、鋅、鎘、硫、鉬均影響銅的吸收,尤其是鉬、硫、銅三者的拮抗作用在反芻動物最為明顯,在瘤胃微生物作用下,日糧中的硫、鉬形成硫化物和硫代鉬酸鹽,在消化道,前者易與銅形成硫化銅,後者則與銅生成極難溶的複合物硫酸鉬銅,降低銅的吸收和機體利用。因此,在鉬、硫含量高時,即使銅不缺乏,也會出現缺銅症。另一方,鉬、硫含量很低時,即使銅含量不太高,也會發生銅中毒。銅還有剌激生長和類似抗生素的藥理作用,尤其對生長豬。世界廣泛使用每公斤日糧100 ̄200mg銅作為剌激豬生長有的效劑量。飼料中銅過多,引起的中毒多為慢性的蓄積性中毒。當肝臟中蓄積到臨界水平時,大量銅轉入血液,使紅細胞溶解,發生血紅蛋白尿和黃疸,並使組織壞死,甚至導致死亡。母雞體內不易蓄積銅,豬對銅也有較高的耐受性。一般認為,每公斤日糧中銅安全含量的上限:雞為300mg,豬為250mg。豬的中毒劑量為500mg/kg日糧,但與日糧中其服元素含量有關。如果鐵、鋅不足,長期使用250mg/kg的含銅飼料,也有發生中毒的可能,故在使用高劑量銅時,必須增加日糧中鐵、鋅的添加量。據研究,每公斤日糧含130mg的鋅、150mg的鐵即可抵消250mg銅中毒的危險。飼餵高銅日糧中超過20mg左右就可能對之有不良影響。銅的補充物多為硫酸銅、氧化銅、碳酸銅等。

鋅是許多金屬酶類和激素(如胰島素)的組成成分,已知有80多種酶的活性與鋅有關。鋅通過酶和激素參與蛋白質、碳水化全物和脂類代謝,參與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合成,還與毛的生長,皮膚的健康,創傷的癒合,繁殖機能,骨骼發育,味覺和食慾等有關,有些研究發現鋅參與肝臟及視網膜內維生素A還原酶的組成,對維持血漿維生素A的水平有一定作用,還參與維持機體的正常免疫機能。動物缺鋅表現為食慾下降,生長減慢,產奶、產蛋下降,飼料利用率低,嚴重者生長發育停止,被毛粗亂、脫落,皮膚角化不全,皮膚燥裂,創傷不易癒合,腹瀉、嘔吐甚至死亡。種畜缺鋅繁殖力下降,產生死胎,胎兒畸形,種禽則表現為孵化率低、死胚增加等。動物對鋅表現的需求受許多因素的影響。飼料中的植酸鹽,鈣、鐵、銅、鎘的含量及比例以及蛋白質的類型與水平對鋅的需要都有影響。日糧中鈣水平過高,會阻礙鋅的吸收利用;高銅日糧需增加鋅的濃度;日糧中維生素A不足,鋅的吸收、利用下降;飼料乾餵較濕餵易發生缺鋅的皮膚角化不全症,高壓處理飼料可提高鋅的利用率。此外,出汗,寄生蟲伴隨而來的失血會損失大量鋅,在創傷疾病恢復期需適當增中日糧鋅或其他形式補鋅。植物性飼料含鋅量都很低,加之利用率低飼糧中通常需補充鋅。各種動物和人對高鋅的耐受性較高,據報導,雞、豬的安全量上限為每公斤日糧1000mg,牛、羊在500mg時無不良影響。但高水平日糧鋅降低日糧鐵、銅的吸收,使動物產生貧血。飼料級[1]硫酸鋅和氧化鋅作為動物營養所需鋅的補充劑,是動物體內許多酶、蛋白質、核糖等組成部分。在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利用中起重要作用。鋅在動物體內不僅參與DNA、RNA、蛋白質、糖類及脂類的代謝,且與胰島素、前列腺素有關。同時與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相互作用關係、與銅在動物體內有拮抗作用、過量的鈣會阻礙鋅的吸收和利用。

錳是精氨酸酶、脯氨酸肽酶、丙酮酸羧化酶、核糖核酸多聚酶、含錳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等的組成成分,並能激活許多酶,包括某些激酶、水解酶、脫羧酶和轉移酶類等,通過這些酶,錳參與蛋白質、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脂類、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對動物的生長、發育、繁殖、骨骼的正常生長和結構,造血、神經等都有重要的影響。缺錳主要表現為生長受阻、骨骼畸形、生殖機能紊亂、新生動物運動失調以及脂類、碳水化合物代謝缺陷。犢牛缺錳時,軟骨組織增生、腕關節腫大;繁殖母牛發情延遲,受胎率低,流產,產弱子,兒畸形,生長緩慢等。家禽易發生缺錳“溜腱症”,種蛋孵化率下降,雞胚軟骨營養障礙。豬缺錳時生長受阻,跛行,飛關節腫大,腿彎而短,繁殖母豬發情周期紊亂,乳房發育不良,影響泌乳,胎兒存活率降低、新生仔弱、運動失調。我國飼料中糠麩類含有較豐富的錳,每公斤含123 ̄211mg(87%乾物質基礎),甘薯葉粉、桉樹葉粉也含有豐富的錳(〉100mg/kg)。日糧及許多生理因素影響動物對的利用。許多研究表明,日糧中纖維素、植酸、單寧阻礙的吸收;鈣、磷水平過高加重錳的缺乏症,錳與鐵在體內也有拮抗作用;大豆蛋白會降低錳的作用;有些研究表明雞感染球蟲時,錳的吸收增加,但機制不明;某些抗生素(如維吉尼黴素)和有機配位體(如EDTA、蛋氨酸)可促進錳的吸收;動物對錳的利用隨年齡的增長有降低趨勢。過量的錳雖能產生毒性反應,但錳對哺乳動物和鳥類來說,通過是毒性最小的元素之一。高劑量的錳對鈣、磷、鐵、鈷的利用有拮抗作用。

碘是甲狀腺素的重要組成成分。動物體內大部分碘存在於甲狀腺中,用以合成甲狀腺素,調節代謝。其作用包括促進蛋白質合成,活化100多種酶,調節能量的轉換,加速生長發育,維持中樞神經系統結構,保證正常的精神狀態、身體形態及新陳代謝等。動物缺碘可導致一系列生化紊亂及生理功能異常,主要導致基礎代謝率及活力下降。表現為:甲狀腺腫大,缺碘幼畜生長遲緩,骨架短小成侏儒;母畜則引起胚胎早期死亡,胚胎被吸收,流產,產“無毛豬”,全身粘液性水腫,皮變厚,頸粗,弱仔,成活率低。奶牛產奶需較多的碘,易引起缺碘,造成代謝紊亂,影響泌乳。缺碘奶牛還表現為不排卵,出現軟骨病。動物對碘有較高的耐受性,安全限較寬,不易產生中毒。據報導,肥育後期的豬每公斤日糧含量為400 ̄800mg時,出現中毒現象,表現為生長緩慢,採食量、血紅蛋白及肝臟含鐵量下降。鐵和碘有相互影響的作用,增加鐵可減少碘過多的不良影響。牛、羊對碘的耐受力較豬低,奶牛和綿羊對碘的最大耐力為50mg/kg日糧,母雞飼餵含碘量為312mg/kg的日糧,產蛋量顯著下降,含碘達500mg/kg時,可使產蛋停止。飼料含碘受土壤影響,沿海一帶含碘量較高,海洋植物含碘特別豐富。我國內陸地區的土壤含碘量低,故內陸地區生產的飼料常缺碘。動物對碘的需要很低,故內陸地區生產的飼料常缺碘。注是的碘在堆貯過程中易被破壞。套用含穩定碘0.007%的碘化食鹽0.5%的日糧即可滿足豬對碘的需要。

鈷是維生素B12的組成成分,其作用主要是通過維生素B12參與機體造血。據報導,鈷還與蛋白質、脂肪代謝有關。單胃動物必須以維生素B12的形式提供;反芻動物的瘤胃微生物能利用鈷合成維生素B12,為動物所利用,故在反芻動物的飼料中添加鈷,可滿足其對維生素B12的需要,但據測定,瘤胃微生物合成的維生素B12利用率低,因此提供鈷的量遠大於維生素B12的實際需要量。豬有添加鈷促進生長和提高飼料利用率的報導,也有關於豬消化道末端微生物能利用鈷合成部分維生素B12的報導,但吸收情況不清楚。當飼料中含有適量的維生素B12是否需要在飼料中添加鈷也不清楚。然而,當維生素B12不足時,添加鈷是有益的。人有推薦飼料中經常配入0.1mg/kg的鈷,肯定能滿足豬的需要。反芻動物缺鈷時,食欲不振,生長不良,貧血,似營養不良症等。反芻動物飼糧鈷低於0.08mg/kg時,可出現缺鈷症。給反芻動物補充鈷,注射鈷效果甚微,必須經口投給。鈷對動物是低毒元素,一般動物不易中毒。據報導,豬日糧中含鈷400mg/kg可使幼齡仔豬中毒;奶牛和肉牛最大安全量為每公斤日糧10 ̄20mg,而羊則為50mg,雞較敏感,為4mg。增加飼料中鐵、錳、鋅濃度可減輕中毒症狀,補加酪蛋白或蛋氨酸可消除鈷中毒。動物性飼料中含有豐富的鈷,含量約0.8 ̄1.6mg/kg,正常牧草含鈷量為0.1--0.25mg/kg,穀物籽實飼料含鈷量低,每公斤僅0.06--0.09mg。

多年來一直認為硒是一種毒性元素,至1957年,才認識到它是動物的必需元素。在動物日糧中含0.1mg/kg對動物有利,而5 ̄8mg/kg則有害。硒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組成成分,此酶可分解細胞內過氧化物,防止對細胞膜脂的氧化破壞反應,保護生物膜免遭損害。硒能加強維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二者在這一生理功能上有協同作用。在飼料中補加維生素E可以減輕缺硒症狀,或推遲死亡時間,但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病因。缺硒時,動物體內細胞抗過氧化物毒性能力降低,細胞被過氧化物破壞,出現水腫、出血,滲出性素質,肝細胞壞死,脾臟纖維性萎縮,肌肉不正常,心肌變性。表現為白肌病,生理機能紊亂,生長受阻,豬和兔還表現為肝壞死,雛雞為滲出性素質病。植物中的硒與土壤含硒含量有直接關係。“六五”期間,我國已完成飼料牧草中硒含理分布圖。黑龍江、陝西等省有大面積缺硒地帶,這些地區的克山病、白肌病、大關節病均與缺硒有關。陝西省紫陽縣、湖北省恩施縣的部分地區為高硒地區,常見有豬硒中毒病。嚴重的甚至死亡。硒是有毒元素,雞飼料中硒含量超過5mg/kg,會使蛋的孵化率降低,胚胎異常;奶牛飼料中含硒5mg/kg,肉牛8.5mg/kg,豬5 ̄8mg/kg,羊10 ̄20mg/kg均可引起中毒。砷製劑可減輕豬的硒中毒。禾穀類籽實飼料含硒量較低,且變化範圍大。一般豆科牧草和禾本科草含硒較豐富。我國魚粉含硒豐富。硒的添加物一般為亞硒酸鈉。

鉬是黃嘌呤氧化酶、醛氧化酶和植物亞硝酸還原酶的組成成分。參與細胞內電子轉運鏈和瘤胃微生物代謝。飼餵缺鉬飼料,種蛋品質下降,所孵雛雞生長緩慢,動物對鉬的需要量甚微,生產情況下動物不易發生缺鉬。適量的鉬能促進反芻動物生長,提高泌乳牛的早期泌乳量。鉬和銅動物體記憶體在著明顯的拮抗,但在特定的情況下二者又有協同作用。據報導,飼料中銅、鉬比例為最佳時(6--10:1),即使鉬的濃度較高,也不會引起離的鉬中毒或銅缺乏。飼料中銅含量低時,較小量的鉬就能引起中毒。正常水平的無機硫酸鹽能降低體內鉬的存留量。鉬中毒常見於高鉬的鹼土地區。長期採食過量鉬的反芻動物易產生“腹瀉症”,牛、羊、兔有中毒的報導,豬和雞在自然條件下還未見有鉬中毒。家畜對鉬的耐受性有很大差異,德國巴斯夫(BASF)公司提出,配合飼料中鉬的最大安全量為牛6mg/kg日糧、羊10mg/kg日糧、豬720mg/kg日糧,禽100mg/kg日糧(美國NRC,1980)。關於畜對鉬的需要,來已有人進行了研究,但確切的需要量還不清楚。1984年,德國巴斯夫公司的建議量為:牛、羊0.5 ̄1mg/kg,豬、禽1mg/kg以下。

長期以來,人們是以有毒元素對氟進行研究的,直到70年代初才確定為動物所必需的元素。氟是哺乳動物骨骼和牙齒的結構成分。微量的氟是牙齒、骨骼生長、保健所必需的。自然條件下,動物不易缺氟。當餵給含氟量不足日糧時,動物體增重降低,牙發生色素沉著。成年動物缺氟,產生骨質疏鬆症和齲齒。關於氟的營養作用研究較多的還是鼠,對家畜的研究較少。某些動物對氟的耐受量見表1-2。表2鎳、矽、鉻、釩、錫、砷在70年代初已被證實為動物所必需的元素,但在自然條件下一般不易缺乏,無需補充。動物對各種礦物元素的需要見附錄Ⅲ、表1-3;最大耐受量和中毒水平。

蛋氨酸

作為蛋氨酸添加劑的產品主要有DL-蛋氨酸和DL-蛋氨酸羥基類似物(MethionineHydroxyAnaloque,MHA)及其鈣鹽(MHACa)。此外,蛋氨酸製劑還有蛋氨酸金屬絡合物和用於反芻動物的保護性蛋氨酸製劑。蛋氨酸金屬元素絡合物的研製主要是針對微量元素添加劑在飼料中添加量小,在飼料中準確添加並混合均勻比較困難,而無機元素毒性較大,某些無機化合物易吸濕結塊,影響加工性能和其他活性成分的穩定性。而胺基酸金屬元素絡合物克服了這些不足,並可提高添加效果和安全性。商業產品已上市,但因價格問題還未廣泛使用。蛋氨酸絡合物有蛋氨酸鋅、蛋氨酸硒、蛋氨酸銅等。

賴氨酸

飼料中添加的賴氨酸有兩種,即L-賴氨酸和DL-賴氨酸。因動物只能利用L-賴氨酸,故主要為L-賴氨酸產品,DL-賴氨酸產品應標明L-賴氨酸含量保證值。作為商品的飼用級賴氨酸通常是純度為98.5%以上的L-賴氨酸鹽酸鹽,相當於含賴氨酸(有效成分)78.8%以上,為白色一淡黃色顆粒狀粉末,稍有異味,易溶於水。90%以上的L-賴氨酸是以糖蜜為原料發酵生產的產品。此外,日本、美國、德國等國已利用化學合成的2-氨基ω-己內醯胺作原料,通過微生物酶消鏇和水解生產L-賴氨酸。色氨酸通常是第三或第四限制胺基酸,在豬的玉米-豆餅型飼料中還可能是第二限制胺基酸。從營養角度看是很重要的一種必需的胺基酸,在普遍添加了蛋氨酸和賴氨酸的日糧中,色氨酸添加更顯重要。另外,色氨酸的代謝產物5-羥色氨在動物體有抗高密度、斷奶等應激,促進γ-球蛋白的產生,增強畜體抗病力的作用。

蘇氨酸

近些年歐美有些國家已在飼料中添加蘇氨酸。作為飼料添加劑的主要是由發酵生產的L-蘇氨酸。此外,部分來自由蛋白質水解物分離的L-蘇氨酸。L-蘇氨酸為無色至微黃色結晶性粉末,有極弱的特異性氣味。

谷氨酸鈉

谷氨酸屬非必需胺基酸,谷氨酸鈉屬鮮味劑,有很好的調味作用,而且有增香作用。多用於食品調味,已添加於飼料。用於飼料添加劑每年約200~300t。在飼料中作為調味劑以改善飼料的適口性。對豬、雞促進採食效果明顯,對產蛋雞和發育盛期的雛雞作用尤為明顯。豬飼料中添加0.1%能明顯地提高食慾,加快生長。在人工乳中效果更佳,一般添加量為0.2%。在加有抗生素及其他藥物的飼糧中可添加0.5%,對改善因添加抗生素或其他藥物而損害的適口性很有效,可促進採食。L-谷氨酸鈉是直接用發酵法生產,一般純品為含C5H8NNaO4.H2O99%以上的無色和白色柱狀結晶,發酵法生產谷氨酸鈉的殘渣,經一定處理可代替谷氨酸鈉作為飼料調味劑。

引誘劑

帶有香味的化學物質主要是些酯類、酮類、醚類、脂肪酸類、脂肪族高級醇類、醛類、烴類、萜烯烴類、醚酚類、苯酚類、芳香族醇類、芳香族醛類、硫醇類以及內酯等具揮發性物質。

甜味劑

添加於飼料中的甜味劑可用各種動物愛吃的甜味物質或其代用品。常用的有糖蜜、糖精等,主要套用於幼畜人工乳、補乳料、開食料,雛雞飲水或飼料,青年奶牛飼料中、以增進採食。酸味劑已開發套用於動物飼料,主要是一些有機酸。一般允許作為食品添加劑的物質均可選用。在飼料中研究套用較多的是檸檬酸、琥珀酸、延胡索酸、乳酸等。據報導,酸性飼料不僅很受幼畜和雞的歡迎,而且還有提高幼畜消化機能,調節消化道內微生物,有利於動物健康等作用。

酸化劑

酸化劑是近些年來研究開發,主要用於幼畜日糧以調整消化道內環境的一類添加劑。即指為補充幼畜胃液分泌不足,降低胃內pH值而添加於飼料中的一類物質。包括無機酸、有機酸及其鹽類。添加酸化劑的飼料稱為酸化飼料。酸化劑的研究開發,主要是基於較低的胃內pH值(2左右)不僅是胃蛋白酶的激活劑和保持較高活性的必要條件,並有助於飼料的軟化、養分的溶解和水解,而且還起著阻止病原微生物經消化道進入體內的屏障作用,在胃酸分泌很少的幼畜,這一屏障作用較弱,加之免疫機能不完善,是導致腹瀉、下痢、發病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別是早期斷奶仔豬,不僅飼料養分消化率降低,非奶養分消化不完全,還給進入後腸的病原微生物迅速繁殖以充足的基質,導致下痢、生產性能下降、死亡率升高。在幼畜補充日糧或斷奶日糧中添加酸化劑可起到補充胃酸分泌不足,使胃提早酸化的作用,從而改善飼料消化率,降低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和繁殖,降低幼畜腹瀉、下痢、改進生產性能,降低死亡率。此外,較低的胃內pH值可降低胃內容物排空速度,有利於養分的消化吸收。有機酸化劑還可作為動物的能源。有的有機酸以絡合劑的形式促進礦物元素的吸收,有的(如檸檬酸等)還可起到調味劑的作用,促進幼畜採食。酸化劑添加效果的研究顯示,不同日糧、不同添加物、不同管理條件等表現出不一致的結果:

緩衝劑

反芻動物瘤胃內pH值維持在6.2~6.8條件下,瘤胃內的飼料消化和微生物蛋白等的合成處於最佳狀態。高精料或高青貯料日糧導致瘤胃內酸性產物過多,pH值下降,微生物區系受到破壞,纖維素及其他養分的消化率降低。日糧中添加緩衝劑可避免瘤胃pH值的下降,維持正常瘤胃pH值環境,增加於物質採食量,提高產奶量和乳脂率。大量研究證明,在如下情況下使用緩衝劑有明顯效果:①在高精低粗日糧,日糧乾物質中耐酸性纖維(ADF)低於21%,中性洗滌纖維(NDF)低於27%時,瘤胃內發酵增強,揮發性脂肪酸產量增加②僅餵或主要餵較濕的青貯飼料③飼料加工過細,反芻減少,唾液分泌減少;④精料飼餵次數少,量大;⑤由高粗日糧突轉高精日糧;③夏季飼餵等。當日糧中含有豐富的優質粗飼料,或日糧於物質中含有50%以上的長乾草時,添加緩衝劑對提高飼料利用率,增加產奶量作用不大。常用的緩衝劑為碳酸氫鈉(NaHCO3)和氧化鎂(MgO),其用量如表5一8。

添加劑

促生長

包括喹乙醇,豬快長,速育精,血多素,肝渣,畜禽樂,肥豬旺等。

微量元素

包括銅,鐵,鋅,鈷,錳,碘,硒,鈣,磷等,具有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育,增強抗病能力和提高飼料利用率等作用。添加後生豬日增重一般可提高10%-20%,降低飼料成本8%-10%,

維生素

包括維生素A,D2,EK3B1D3B2B6C以及多種維生素,膽鹼,肉豬預混料添加劑,維他胖,泰德維他-80,法國肥,保健素,強壯素等,可根據豬的不同品種和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科學地選使用。

胺基酸

包括賴氨酸,蛋氨酸,谷氨酸等18種胺基酸,以及生寶,禽畜寶,飼料酵母,羽毛粉,蚯蚓粉,飼餵樂等,使用最多的有賴氨酸和蛋氨酸等添加劑,在日糧中加入02%的賴氨酸餵豬,日增重可以提高10%左右。

抗生素

金毒素,鹽黴素,四環素,桿菌素,林可黴素,康泰飼料添加劑及豬寶,保生素等。

驅蟲保健

包括安寶球淨,克球粉,餵寶-34等。

防霉

由於米糠,魚粉等精飼料含油脂率高,存放時間久易氧化變質,添加乙氧喹啉等,可防止飼料氧化,添加丙酸,丙酸鈉等可防止飼料霉變。添加肉桂粉,不僅有強大的殺菌作用,還有香味誘食、藥物保健、促生長燈功效。

中草藥

包括大蒜,艾粉松針粉,芒硝,黨參葉,麥飯石,野山楂,橘皮粉,剌五加,蒼朮,益母草等,

緩衝飼料

包括碳酸氫鈉,碳酸鈣,氧化鎂,磷酸鈣等。

調味性

包括谷氨酸鈉,食用氯化鈉,枸櫞酸,乳糖,麥芽糖,乾草等。

激素類

包括生乳錄。助長素,育肥靈等

著色吸附

主要有味黃素(如紅辣椒,黃玉米,麵粉等)

酸化劑

包括檸檬酸,延胡索酸,乳酸,乙酸,鹽酸,磷酸及複合酸化劑等,在生豬日糧中添加適量的酸化齊可顯著提高豬日增重,降低飼養成本。

風味添加劑

中藥通過食物鏈改善動物產品的質量和風味是中藥用途的又一新領域。上世紀80年代以來,張勇飛等專家根據《黃帝內經·素問·萎論》“脾主身之肌肉”原理和現代生物分子學理論,以中藥為手段,建立了以丹參、麻黃、柏籽、柏葉等多味中藥和多種有益微量元素組成的“JFZ——濃縮柏籽飼料”的風味添加劑,在山羊在屠宰前60天,將“JFZ——濃縮柏籽飼料”以5%~15%的量混合到豆餅和玉米等配成的日料中,進行10天預餵;之後以20%的量混合到豆餅和玉米等配成的日料中,進行50天正式飼喂,可轉化普通羊肉為“三晉百寶”的優質風味柏籽羊肉,使之不僅成為人類的美食,而且成為醫療保健食品,具有抗病、防病、療病、助長益壽等作用,獲得了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

各種藥物

鎮靜劑又稱作運動抑制劑,其作用是抑制動物的中樞神經,使動物處於安靜,睡眠或半睡眠狀態。由於活動量減少,能量的消耗降至最小程度,以達到催肥,節約飼料的目的。在高密度飼養或長途運輸、轉群、高溫等應激情況下使用,可防止騷動、外傷、相互啄咬等,減少各種應激導致的生產性能下降和產品品質的下降。常用的鎮靜劑為利血平(Reserpine),其日糧添加量豬約3g/t,用於運輸時4~5g/t,一般在運前4~5天使用。雞添加量為2g/t。此外據報導,鹽酸氯丙嗪、水合氯醛對雞、豬也有鎮靜催肥、抗應激作用。我國未批准鎮靜劑用作飼料添加劑使用。

生長製劑

在微生物發酵物和某些動物、植物組織中,存在著能促進動物生長的物質,由於還不為人們所認識,故被稱為未知生長因子(UnidentifiedGrowthFactors,UGF)。一般活菌培養物、粗酶製劑、酵母、魚精、酒渣、醬油粕、抗生素菌渣等發酵、釀造、蒸餾產品和副產品中均含有豐富的未知生長因子。,市場上已有一些商品未知生長因子製劑,主要是將這些含有豐富未知生長因子的發酵、釀造副產品,經一定處理、濃縮等而製得的產品。如連可肥(Scotaferm)、農安肥(UGF一70)、富美多(Fermacto一500)等均為蒸餾酒粕的乾燥產品,添加於生長動物日糧中具有很好的促生長作用。

腐植酸物

腐植酸(Humicacid)為一種天然有機弱酸經特殊處理而得的高分子聚合物。由於其分子的特殊結構,腐植酸具有親水性、離子結合性和交換性,可活化細胞。添加於飼料中,對畜禽和養殖魚蝦具有提高抗病力,促進生長的作用,可吸收魚塘中幾乎全部的氨和約20%的硫化氫,淨化水質,預防疾病的發生。如威力補(VetFeedor)即為含活性腐植酸55%的產品。

免疫球蛋白

由豬乳和血液中分離而得的了一球蛋白製劑,已作為飼料添加劑套用於哺乳仔豬代乳料或補充料中,具有提高哺乳仔豬的抗病能力,預防下痢,降低死亡率,促進生長的作用。

烏索脫氧酸

烏索脫氧膽酸(Ursodesoxycholicacid)為一種膽汁酸,具有乳化脂類,幫助動物對脂類物質的消化作用。其製劑添加於水產餌料中,可促進脂肪的消化,防止脂肪酸化,防止應激情況下營養代謝異常而導致的肝功能障礙,增強抗病能力,促進生長。日本生產的威爾斯一20(URS一20)、五力蘇一20即為此類製劑。其餌料中的添加劑量為每公斤魚每天0.2~0.4mg;日本對蝦為0.01%~0.02%。

土黴素藥物

屬四環素類抗生素,我國農業部批准生產的促生長飼料加劑為土黴素鈣鹽。土黴素是套用比較廣泛的抗生素,它的抗菌譜廣,對大多數革蘭陽性菌和部分革蘭陰性菌均有效。土黴素素性小,但有殘留,許多細菌易對它產生抗藥性。添加量為:作為促生長劑時5×10-6~7.5×10-6,產蛋禽禁用。停藥期為宰前1周。注意土黴素與喹乙醇有拮抗作用。

桿菌肽鋅素

其抗菌譜與青黴素相似,對革蘭陽性菌十分有效,對部他革蘭陰性菌、螺鏇菌、放線菌也有效。它高效低毒,幾乎不產生抗藥性。由於分子大,一般不被動物消化吸收,不會在體內造成殘留,使用安全。桿菌肽鋅又是畜禽專用的,故多年來一直被普遍使用,添加量為4×10-6~4×10-5。注意桿菌肽鋅不得與莫能黴素、鹽黴素等聚醚類抗生素混用。

維吉尼黴素

我國未生產,已批准進口美國產品。它具有促生長、提高飼料利用率等作用。添加量為1×10-5~2×10-5。

北里黴素藥

屬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抗菌譜廣,殘留量低,是一種安全高效的促生長抗生素。我國未能生產飼料用北里黴素,已批准進口日本產品。用於促生長,添加量為5.5×10-6~1.1×10-5;用於治病保健,添加量為1.1×10-4~3.3×10-4。但注意,只能連用5~7天,產蛋禽禁用,停藥期為宰前2天。

主要酶製劑

酶製劑主要用於幼齡動物,以彌補消化酶分泌的不足,提高養分的消化率;用於成年動物,是為了提高消化功能和彌補因應激等原因消化酶分泌的減少。常用酶製劑主要包括蛋白酶、澱粉酶、纖維素酶、脂肪酶,β-葡聚糖酶、植酸酶和果膠酶等。有機砷製劑作為雛禽的生長促進劑,其作用類似於抗生素。作為促生長劑使用的砷製劑有:對氨基苯砷酸、3-硝基-4-羥基苯砷酸等。對氨基苯砷酸的添加量為0.01%~0.02%,3-硝基-4-羥基苯砷酸的添加量為3.7×10-5~5×10-5。

驅蟲保健劑

1.氨丙啉2.氯羥吡啶3.氯苯胍4.鹽黴素鈉5.莫能黴素鈉6.海南黴素

植物物質

1.松針葉。2、刺五加。3、胡枝子。4、楊樹皮。5、泡桐葉。6、鉤吻。7、艾葉。8、菸葉。9、茶葉。10、馬藺葉。11、芫荽。12、韭菜。13、蔥白。14、大蒜。15、益母草。16、薄荷葉。17、麥芽。18、梔子19、玄參20、知母21、桔梗22、甘草23、淡竹葉

注意事項

我國由農業部獸醫監察所和各省農業廳畜牧局藥政部門負責管理。1987年國務院發布了(獸藥管理條例》,把飼料添加劑的生產和使用列人獸醫藥政管理的範圍。1989年1月9日又公布了首批(飼料藥物添加劑品種及使用規定》。因此,我們對飼料添加劑的生產和使用應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飼料添加劑的生產與使用中.存在下列幾個問題。1.在飼料添加劑中濫用抗生素與激素在早期飼料添加劑的生產中,有人用低劑量的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來防止畜禽的疾病或腹瀉。這種低劑量的抗生素會破壞自然環境中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間的生態平衡;在食品中有殘留,將嚴重影響人的疾病治療及人的遺傳。因此,英國、美國、日本等國都明確規定在飼料添加劑中不能使用某些抗生素,如青黴素、鏈黴素、土黴素、林可黴素、新黴素乾濕料槽等,只能使用一些安全性高,且不與人醫臨床共用的畜禽專用抗生素。某些激素,如雌激素、雄激素等.也不準使用。
飼料添加劑飼料添加劑
2.某些微量元素的用量過多或不足在飼料添加劑中常用的微量元素有鐵、銅、錳、鋅、碘、硒等。這些元素進人體內後以離子、分子或結構複雜的化合物的狀態存在,不同狀態下所起的生化作用也不同。太少會產生缺乏症,太多又會引起中毒或產生不平衡。所以必須含量適當,而且混合均勻,否則會起相反作用。3.過分誇大飼料添加劑的作用飼料添加劑對平衡日糧,促進畜禽生產、生長的效果是肯定的。一般能比不使用添加劑的對照組增產5%-25%。但有的產品在廣告宣傳時,過分誇大其作用,對這些不切實際的宣傳,應該引起警惕。

生產廠家

生產企業必須通過國家GMP驗收,並在生產許可證範圍內組織生產,其質量等指標需經農業部審批並在農業部網站上做統一公布,如山東龍昌動保,河南孟成生物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