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魚蟲草湯

甲魚蟲草湯

將甲魚去頭及內臟,切塊,與冬蟲夏草、藕節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燉1小時,加入調料。

配方

甲魚1隻(約500克),冬蟲夏草20克,藕節50克。

製法

將甲魚去頭及內臟,切塊,與冬蟲夏草、藕節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燉1小時,加入調料。

功效

滋陰清熱,固沖止血。

用法

飲湯食肉。

【藥物名稱】

甲魚蟲草湯甲魚蟲草湯

【別名】腳魚團魚
【科屬】鱉科
【植物形態】動物形態:形似龜,與龜有顯著不同的特徵是體外被柔軟多皺紋的皮膚,皮膚下方為橢圓形的中央隆起的骨質背甲,復蓋全身,但不如龜的骨質甲發達。甲無緣板,邊緣圍繞軟骨,習稱"裙邊"。頭部有長而能活動的軟吻,吻的尖端有鼻孔。頸長,頭、頸能完全縮入甲內。趾間有蹼膜,全身無鱗片。
生態分布:我國各地水澤均有分布。
藥用部分:鱉甲(背甲)入藥。
用途:鱉性味鹹、平,無毒。能滋陰補胃;治骨間勞熱,婦女乾病,臁瘡久治不愈,痔漏脫肛。用量:1~2隻。鱉甲性味鹹、寒,無毒。能益陰潛陽,除熱散節;治骨蒸勞熱,通月經,散瘀血,療瘧母,治堅症。用量:3~6錢。

冬蟲夏草

【異名】夏草冬蟲(《黔囊》),蟲草(《本草問答》)。
【來源】為麥角菌科植物冬蟲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蟲蟲草蝙蝠蛾等的幼蟲屍體的複合體。
【植物形態】冬蟲夏草菌
子囊菌之子座出自寄主幼蟲的頭部,單生,細長如棒球棍狀,長4~11厘米;不育柄部長3~8厘米,直徑1.5~4毫米;上部為子座頭部,稍膨大,呈圓柱形,長1.5~4厘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外,密生多數子囊殼;子囊殼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凸出於子座之外,卵形或橢圓形,長250~500微米,直徑80~200微米,每一子囊殼內有多數長條狀線形的子囊;每一子囊內有8個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
寄主為鱗翅目、鞘翅目等昆蟲的幼蟲,冬季菌絲侵入蟄居於土中的幼蟲體內,使蟲體充滿菌絲而死亡。夏季長出子座。分布四川雲南貴州甘肅青海西藏等地。
【採集】夏至前後,當積雪尚未溶化時入山採集,此時子座多露於雪面,過遲則積雪溶化,雜草生長,不易找尋,且土中的蟲體枯萎,不合藥用。挖起後,在蟲體潮濕未乾時,除去外層的泥土及膜皮,曬乾。或再用黃酒噴之使軟,整理平直,每7~8條用紅線紮成小把;用微火烘乾。
【藥材】冬蟲夏草為蟲體與菌座相連而成,全長9~12厘米。蟲體如三眠老蠶,長約3~6厘米,粗約0.4~0.7厘米。外表呈深黃色,粗糙,背部有多數橫皺紋,腹面有足8對,位於蟲體中部的4對明顯易見。斷面內心充實,白色,略發黃,周邊顯深黃色。菌座自蟲體頭部生出,呈棒狀,彎曲,上部略膨大。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長可達4~8厘米,徑約0.3厘米。折斷時內心空虛,粉白色。臭微,味淡。以蟲體色澤黃亮、豐滿肥大、斷面黃白色、菌座短小者為佳。
主產四川青海貴州雲南,以四川產量最大。此外,西藏甘肅等地亦產。
【化學成分】含水分10.84%,脂肪8.4%,粗蛋白25.32%,粗纖維18.53%,碳水化物28.90%,灰分4.10%。脂肪含飽和脂肪酸13.00%,不飽和脂肪酸82.2%。此外,還含蟲草酸約7%,是奎寧酸的異構物。又含冬蟲夏草素,是一種淡黃色結晶粉末,在試管內能抑制鏈球菌鼻疽桿菌炭疽桿菌豬出血性敗血症桿菌及葡萄狀球菌的生長。另含維生素B120.29微克/100克。
【性味】甘,溫。

甲魚蟲草湯甲魚蟲草湯
①《本草從新》:"甘,平。"
《藥性考》:"味甘,性溫。"
《本草再新》:"有小毒。"
《青海藥材》:"味甘酸,性平,氣香。"
【歸經】《本草再新》:"入肺、腎二經。"
【功用主治】補虛損,益精氣,止咳化痰。治痰飲喘嗽,虛喘,癆嗽,咯血,自汗盜汗,陽痿遺精,腰膝酸痛,病後久虛不復。
《本草從新》:"保肺益腎,止血化痰,已勞嗽。"
《藥性考》:"秘精益氣,專補命門。"
《柑園小識》:"以酒浸數枚啖之,治腰膝間痛楚,有益腎之功。"
《綱目拾遺》:"潘友新雲治膈症,周兼士雲治蠱脹。"
《現代實用中藥》:"適用於肺結核、老人衰弱之慢性咳嗽氣喘,吐血、盜汗、自汗;又用於貧血虛弱,陽痿遺精,老人畏寒,涕多淚出等證。"
《雲南中草藥》:"補肺,壯腎陽。治痰次喘咳。"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宜忌】《四川中藥志》:"有表邪者慎用。"
【選方】①治病後虛損:夏草冬蟲三、五枚,老雄鴨一隻,去肚雜,將鴨頭劈開,納藥於中,仍以線紮好,醬油酒如常蒸爛食之。(《綱目拾遺》)
②治虛喘:冬蟲夏草五錢至一兩,配老雄鴨蒸服。(《雲南中草藥》)
③治貧血,陽痿,遺精:冬蟲夏草五錢至一兩,燉肉或燉雞服。(《雲南中草藥》)

藕節

【異名】光藕節(《江蘇植藥志》),藕節疤(《中藥志》)。

甲魚蟲草湯甲魚蟲草湯

【來源】為睡蓮科植物蓮的根莖的節部。植物形態詳"蓮子"條。
【採集】秋、冬或春初挖取根莖(藕),洗淨泥土,切下節部,除去鬚根,曬乾。
【藥材】乾燥的藕節,呈短圓柱形,長約2~4厘米,直徑約2厘米。表面黃棕色至灰棕色,中央節部稍膨大,上有多數殘留的鬚根及根痕,有時可見暗紅棕色的鱗葉殘基;節兩端殘留的節間部表面有縱紋,橫切面中央可見較小的圓孔,其周圍約有8個大孔。體輕,節部質堅硬,難折斷。氣無,蛛微甘澀。以節部黑褐色、兩頭白色、乾燥、無鬚根泥土者為佳。
主產浙江、江蘇、安徽。此外,湖北湖南山東河南江西福建河北等地亦產。
【化學成分】藕節含鞣質、天門冬素。
【炮製】藕節炭:取淨藕節置鍋內炒至外面呈黑色,內部呈老黃色,稍灑清水,取出,乾燥即成。
【性味】甘澀,平。
《日華子本草》:"冷。"
《綱目》:"澀,平,無毒。"
《本草匯言》:"味苦澀,氣平,無毒。"
《綱目拾遺》:"藕節粉:味甘微苦,性平。"
【歸經】《本草撮要》:"入手少陰,足陽明、厥陰經。"
【功用主治】止血,散瘀。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血崩。
《藥性論》:"搗汁,主吐血不止,口鼻並皆治之。"
《日華子本草》):"解熱毒,消瘀血、產後血悶。合地黃生研汁,(入)熱酒並小便服。"
《滇南本草》:"治婦人血崩,冷濁。"
甲魚蟲草湯甲魚蟲草湯
《綱目》:"能止咳血,唾血,血淋,溺血,下血,血痢,血崩。"
《綱目拾遺》:"藕節粉:開膈,補腰腎,和血脈,散瘀血,生新血;產後及吐血者食之尤佳。"
《本草再新》:"涼血養血,利水通經。"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搗汁或入散劑。
【選方】①治卒暴吐血:藕節七個,荷葉頂七個。上同蜜擂細,水二鍾,煎八分,去滓溫服。或研末,蜜調下。(《聖惠方》雙荷散)
②治墜馬血瘀,積在胸腹,唾血無數者:用生藕節搗爛,和酒絞汁飲,隨量用。(《本草匯言》)
③治鼻衄不止:藕節搗汁飲,並滴鼻中。(《綱目》)
④治大便下血:藕節曬乾研末,人參、白蜜煎湯調服二錢,日二服。(《全幼心鑒》)
【名家論述】①《本草匯言》:"藕節,消瘀血,止血妄行之藥也。邢元璧曰,《日華子》治產後血悶腹脹,搗汁,和熱童便飲,有效,蓋止中有行散之意。又時珍方治咳血、唾血、嘔血、吐血及便血、溺血、血淋、血崩等證,入四生次、調營湯中,亦行止互通之妙用也。"
《醫林纂要》:"藕節,止吐、衄,淋、痢諸血證。甘能補中,鹹能軟堅去瘀,澀能斂散固精。又取其通而有節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