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物價指數

生產物價指數

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簡稱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中國股市原本就飽受國家 巨觀經濟緊縮、信貸控制、 大小非解禁流通導致 估值下移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影響,現又增加震災波及效應衝擊,其未來走勢陡然平添新的變數。莫尼塔(北京)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莫尼塔)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儘管汶川地震災害造成的 損失或將超過雪災,但這還不是最關鍵的,因為這些損失影響的是中國 GDP的存量。

簡介

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 PPI)與CPI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業購買的一籃子物品和勞務的總費用。由於企業最終要把它們的費用以更高的消費價格的形式轉移給消費者,所以,通常認為生產物價指數的變動對預測 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動是有用的。

主要用於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況,與 消費者物價指數一樣,通常作為觀察 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商品的生產分為三個階段:

一、 完成階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續;

二、 中間階段:商品尚需作進一步的加工;

三、 原始階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

生產物價指數生產物價指數

影響

產業鏈產業鏈

將食物及能源去除後的,稱為“核心PPI”(Core PPI)指數,以正確判斷物價的真正走勢---這是由於食物及能源價格一向受到季節及供需的影響,波動劇烈。

理論上來說,生產過程中所面臨的物價波動將反映至最終產品的價格上,因此觀察PPI的變動情形將有助於預測未來物價的變化狀況,因此這項指標受到市場重視。

一般而言,當生產者物價指數增幅很大而且持續加速上升時,該國央行相應的反應是採取加息對策阻止通貨膨脹快速上漲,則該國貨幣升值的可能性增大;反之亦然。

根據價格傳導規律,PPI對CPI有一定的影響。PPI反映生產環節價格水平,CPI反映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整體價格水平的波動一般首先出現在生產領域,然後通過產業鏈向下游產業擴散,最後波及消費品。

產業鏈可以分為兩條:

一、是以工業品為原材料的生產:存在原材料→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傳導。

在不同市場條件下,工業品價格向最終消費價格傳導有兩種可能情形:

(1)在賣方市場條件下,成本上漲引起的工業品價格(如電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最終會順利傳導到消費品價格上;

(2)在買方市場條件下,由於供大於求,工業品價格很難傳遞到消費品價格上,企業需要通過壓縮利潤對上漲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結果表現為中下游產品價格穩定,甚至可能繼續走低,企業盈利減少。

對於部分難以消化成本上漲的企業,可能會面臨破產。可以順利完成傳導的工業品價格(主要是電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價格)目前主要屬於政府調價範圍。在上游產品價格(PPI)持續走高的情況下,企業無法順利把上游成本轉嫁出去,使最終消費品價格(CPI)提高,最終會導致企業利潤的減少。

二、是以農產品為原料的生產:存在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食品的傳導。

由於CPI不僅包括消費品價格,還包括服務價格,CPI與PPI在統計口徑上並非嚴格的對應關係,因此CPI與PPI的變化出現不一致的情況是可能的。CPI與PPI持續處於背離狀態,這不符合價格傳導規律。價格傳導出現斷裂的主要原因在於工業品市場處於買方市場以及政府對公共產品價格的人為控制。

中國指數

2007年CPI與PPI漲幅2007年CPI與PPI漲幅

中國PPI的調查產品有4000多種(含規格品9500多種),復蓋全部39個工業行業大類,涉及調查種類186個。

在中國,目前是第二條產業鏈,即農產品向食品的傳導較為充分,2006年以來糧價上漲是拉動CPI上漲的主要因素,第一條工業品向CPI的傳導基本是失效的。

中國2007年PPI較上年同期上漲3.1%,增速快於2006年全年的3.0%。其中,數據顯示,12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7.4%。 12月份當月增速為5.4%,快於11月的4.6%,刷新了兩年來高位。

中國2007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8.5%,加快1.9個百分點。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3.8%;集體企業增長11.5%;股份制企業增長20.6%;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17.5%。重工業增長19.6%,輕工業增長16.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8.1%。

中國2007年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22,951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36.7%,增幅按年上升6.0個百分點。

39個工業行業全部實現盈利。其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長68.7%,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61.4%,化工行業增長51.5%,煤炭行業增長49.1%,鋼鐵行業增長47.2%,電力行業增長39.0%。

地震影響

“通脹是 中國股市一切矛盾的焦點,通脹的趨勢決定 中國股市運行的方向。在 總供給和總需求重新達到平衡、全球通脹趨勢逆轉以前,A股市場估值中樞向下修正的格局不會改變,但短期 政府希望構築政策底的要求,將使得這一過程變得更加複雜。”這是 安信證券2008年5月投資策略報告《通脹壓力制約反彈高度》的核心觀點。這份由 安信證券首席 策略分析師程定華撰寫的投資策略報告於2008年5月7日發布,此時舉國上下正沉浸在一片奧運聖火傳遞的喜悅、祥和之中。5天后,震驚全球的國難——汶川8.0級強烈大地震突然爆發。

有關部門初步統計,此次地震導致 四川 工業企業損失超過670億元,波及逾1.4萬家企業,受災私人財產所遭受的損失預計將遠遠大於企業損失。專家預計,地震對 中國經濟的影響逐漸浮現,造成的經濟損失恐遠超雪災造成1516.5億元的損失。

中國股市原本就飽受國家 巨觀經濟緊縮、信貸控制、 大小非解禁流通導致 估值下移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影響,現又增加震災波及效應衝擊,其未來走勢陡然平添新的變數。整個 中國股市不得不在忐忑不安中搜尋,震災波及效應會在投資地平線上再度掀起多少的新的烏雲。

莫尼塔(北京)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莫尼塔)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儘管汶川地震災害造成的 損失或將超過雪災,但這還不是最關鍵的,因為這些損失影響的是中國 GDP的存量。關鍵的問題是,汶川等受災地區災後重建 投資需求拉動對 中國PPI(生產物價指數)未來走勢影響更值得關注。”

震災衝擊

2008年5月17日,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 四川汶川發生的特大地震災害給災區農業造成嚴重損失,目前有50多萬畝農作物受災,大量在田夏收作物無法收穫;死亡畜禽1250多萬頭(只),死亡或逃逸養殖成魚、苗種8000多噸;農業基礎設施毀壞嚴重,幾十萬畝農田被毀,5萬多個溫室大棚倒塌,毀壞圈舍730多萬平方米、魚池30萬畝,損毀農業機械2萬多台(套),毀壞農村戶用沼氣池60多萬口。

地震導致部分 水利等基礎設施損毀嚴重,後期灌溉用水嚴重缺乏,預計100萬-150萬畝 水稻將被迫改種旱地作物;還導致農村勞動力和農業生產力損失嚴重,農業系統推廣服務設施損毀嚴重,農民和農業系統幹部職工傷亡嚴重,給災區農業生產恢復帶來重大影響。

莫尼塔近日發布的《 中國經濟周報》認為,震災首先影響 食品價格。

汶川地震殃及的13個縣的 油菜產量占全國0.7%, 豬肉產量占 中國的0.5%, 稻米產量占全國0.4%。 稻米的損失正好沖銷掉原先估計的增產數量,因此這0.4個百分點是一個可觀的衝擊。

按照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之前發布的數據,2008年度 稻米產量估計僅增長0.38%,5種糧油作物中增產幅度最小的品種。而農業部近日稱震災已經影響到10萬公頃 水稻,這占到今年全國播種面積的0.34%,因此今年 稻米受影響出現減產的可能性很大。

稻米價格是否能夠穩定,關鍵將在於庫存是否足以平抑糧價。數據顯示近來災區及附近(如 成都、 陝南)的物價基本穩定。但是在未來幾個月的物價壓力仍然存在。0.5個百分點 豬肉將推遲目前 中國豬肉價格的下跌。

其次震災影響的是能源 電力需求,尤其是 煤炭。2007年, 四川的 煤炭產量和消費量分別都是全國總量的3.6%, 電力消費占全國3.6%, 工業增加值占全國3.3%。雖然水電的發電量下降,但是由於 工業生產的停滯, 電力需求也同時下降, 四川省全年電力消費可能會減少 25-100億千瓦時。

四川的 煤礦基本停產,也有報導四川的火電因為缺煤而停產。但目前是在中央的經濟干預和調度下,從 貴州等地調入的 煤炭可以緩解 四川的短缺,此舉將加劇 中國煤炭的緊張程度。

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經濟指數

悄然之間,各種各樣的指數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炒股看股價指數,買房看房價指數,出門要看穿衣指數,吃飯要看飯店口味指數,甚至過得好不好都要對照一下“幸福指數”……漸行漸近的“指數化生活”,是現代生活的一種要求,量化的指標也促使人們把生活安排得更為科學、合理,從而有效地提升生活水平。但是專家建議,對指數可以信賴但不要依賴,指數僅是一種參考,並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用它來衡量,不要陷入工具理性的陷阱。

投資理財

通貨膨脹讓大家的生活質量大幅縮水,我們一起創建投資理財詞條,學習相關知識,讓自己的有限收入變成投資收益,提高生活品質,創造末來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