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滿堂

甘滿堂

甘滿堂,男,1969年生,安徽廬江人,福州大學當代閩台文化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勞工社會學、宗教社會學研究。

基本信息

簡介

甘滿堂,男,1969年生,安徽廬江人,中共黨員,社會學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後,

甘滿堂甘滿堂
人文社科學院社會學系主任、教授、社會學、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生導師,校聘以科研為主關鍵崗二級(2010-2012),2011年入選“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福州大學當代閩台文化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勞工社會學、宗教社會學研究。

主要教育背景

1994年9月—1997年7月,在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攻讀福建地方史專業研究生,師從唐文基教授,研究方向為“福建社會經濟史研究”,獲歷史學碩士學位。
2000年9月—2003年6月,在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攻讀社會學博士學位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社會結構研究”,師從李強教授,獲法學(社會學)博士學位。
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福建省南安市成功科技園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與廈門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後流動站聯合培養,合作導師林志揚教授)從事民營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兼福建省閩發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管理顧問。

主持的研究課題

1、2000年9月—2002年11月,主持省教育廳課題:《新時期城市社區理論與福州城市社區建設實踐之研究》,經費0.3萬元。
2、2003. 9.—2004.6,主持福建省社科規劃項目課題:《文化教育與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研究》,經費0.8萬元,項目批准編號2003T054。
3、2003.9—2004.9,主持福州大學人才基金項目課題:《福建民間信仰宗教社會學研究》,經費1.5萬元。
4、2004.2—2004.10,主持福建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招標課題:《福建省“十一五”期間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研究》,經費2.0萬元,項目批准編號2004009。
5、2004年12月—2005年6月,主持福建省委專項課題“建設‘和諧福建’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中的子課題:《福建省建設和諧社會的現狀與基礎》,此課題後列入福建省科技廳2005年重大軟科學課題。
6、2005年6月—2008年6月,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農村勞動力轉移與城鄉協調發展研究》,經費6.5萬元,項目批准編號:05CSH005。2009年3月結題鑑定,等級為“良好”。
7、2006年7月—2007年7月,主持福建省社科規劃項目:《加強福建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完善鄉村治理機制》,經費0.8萬元,項目批准編號2006B113。
8、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2008年終身教育研究課題”《構建村級社區學習中心的實踐案例研究》(一般項目)負責人。
9、2009年7月,《員工鄉土社會網對民營企業管理影響研究》獲得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45批二等資助(以廈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博士後申請),經費3萬。
10、2009年8月,《當代閩台農村宗教信仰比較研究》獲得2009年度福建省社科規劃項目“一般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09B106。
11、2009年10—2010年6月,主持《泉州市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提升研究》,泉州市發展改革委“十二五”規劃前期重大問題研究,經費4萬元。
12、閩侯縣“上街南嶼南通”、“青口尚乾祥謙”、“甘蔗荊溪竹岐”三鎮組團區域發展“十二五”規劃前期研究,閩侯縣發改局委託。
13、2010.11—2012.12,主持“Traditional Religious Culture and Chinese Entrepreneurship ——A Case Study of Private Entrepreneur Community in Southeast China”,(美國)普度大學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CRCS),經費2.5萬美元。
14、2011年7月—2013年7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保障農民工工資收入正常增長的社會政策研究》,經費15萬元,項目編號為:11BSH011。

獲獎情況

學術成果類

1.論文《城市農民工與轉型期中國社會三元結構》,獲2001年度中國社會學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2.論文《“融合” 政策背景下的“隔離”——外來工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就學模式存在的問題》(第一作者),獲得2009年中國社會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3.專著《村廟與社區公共生活》(社科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獲得2009年福建省第八屆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

個人榮譽類

1.2007年10月,家庭獲得福州市委文明辦組織的福州市第二屆讀書月“十大書香門第”的稱號。
2.2009年獲福建省委宣傳部、人事廳、社科聯組織評選的福建省第五屆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提名獎。
3.2009年獲得福州大學第五屆“十佳青年教職工”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