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峽

古浪峽

古浪峽位於河西走廊東端,南連烏鞘嶺,北接泗水和黃羊,勢似蜂腰,兩面峭壁千仞,形成一路險關隘道,長度約30公里、寬不過0.5公里的南北延伸、蜿蜒曲折的高山峽谷,系祁連山脈的一個組成部分,位於河西走廊東端甘肅省武威地區古浪縣境內。扼控蘭州、武威,史有“秦關”“雁塞”之稱,被譽為中國西部的“金關銀鎖”。

概述

2

連綿起伏的祁連山東端山脈,像一個個巨大的饅頭橫亘在古浪大地上,它們又像幾萬頭拱在一起的大象,首尾相連,將這塊狹長的地帶塞得滿滿當當。在這裡,有一條細長的峽谷從群山中蜿蜒而出,這就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古浪峽。

這條峽谷是祁連山冷龍嶺山脈的組成部分,在上古造山運動的巨大影響下,形成了一條南北延伸、蜿蜒曲折、形若鎖鑰的高山峽谷,兩面峭壁千仞,中為險關隘道,史有“秦關”、“雁塞”之稱,被譽為中國西部的“金關銀鎖”。

峽谷最寬的地方不過一里,最窄處僅僅有數十米,連車輛在這裡也只能“排排隊,過古浪”了。這個關口,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最貼切的展示。

峽谷歷史

早在四千多年前,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夏代、商朝和西周時期,這裡生活著西戎民族,大小月氏也在這裡駐紮、生活過,到了漢武帝時期,在河西走廊建立郡縣治理,在現在的古浪縣境內設立了蒼松縣,屬於武威郡管轄,這就是古浪有地名和縣名的最早記錄。
西漢人把這塊土地叫做“蒼松”,意義是很明顯的。當時這裡大山深谷,平原溝壑,遍布著鬱鬱蔥蔥的松柏林木,到處都是“雲樹蒼茫迷客路”的自然景觀。直到現在,這裡還保存著黑松驛、蒼林山、小林子等等與樹木有關的地名都可以印證那個時期古浪地區原始生態環境的概貌。
東晉時期,前秦大將呂光在武威建立了後涼,他決定把“金關銀鎖”的絲綢之路孔道、後涼門戶——蒼松縣改為“昌松縣”,並設定了昌松郡,以興霸業。後來出現在這塊土地上的統治者就一直沿用這個地名,到了隋朝的時候將周圍的幾個縣歸併為昌松,這就是現在古浪所管轄的地域。

地理特徵

4

峽谷內南有香林寺,林木蒼翠,鳥語花香,溪流汩汩隨意流淌,是踏青郊遊避暑休閒的絕妙之地;北有鐵櫃山,懸岩絕壁,延綿不絕,儲藏大量的石灰石。清代張珺美編修的《古浪縣誌》里描繪此峽是:“峻岭居其南,岩邊固其北。峽路一線,扼甘肅之咽喉。河水分流,資田土之灌溉。近而千鋒俱峙,遠則一望無涯。”史家稱“河西之戰十有九戰於古浪,古浪之戰,十有九戰於古浪峽”。

從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霍去病攻伐匈奴後設河西四郡,到1936年西路軍征戰河西,僅史書確切記載的多次大規模戰爭,都給古浪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和記憶。

人文景觀

狀元福地是說明朝有一身懷六甲的王妃,因宮廷政變,隻身逃出皇宮,隱姓埋名躲避之河西,在峽谷一石洞中精心養育孩子,教導孩子秉燭夜讀,後經過千辛萬苦,發奮苦讀,其子金榜題名,高中狀元,此地因故被當地百姓喚作“狀元福地”。

4

古浪峽人文薈萃,歷史悠久。曾經是“雲樹蒼茫迷客”之地,蒼松翠柏鬱鬱蔥蔥,谷底河水潺潺流淌,加之地勢險要,民風淳樸,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吟誦峽谷的詩詞。今人多順老人寫道:“劍分峻岭雙壁立,漫道逶迤一線天。香林晨鐘迎遠客,鐵櫃暮鼓邀眾仙。千林深處溪流涌,萬花叢中鳥會喧。汽笛聲聲游龍過,谷波奔騰酬糧田。”

如今312國道變成四車道全封閉高速公路,成為祖國內地通往西北邊疆的交通要道和連線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每至夜晚,車燈閃爍,喇叭聲鳴,峽谷就變成了一條橫跨千里河西的霓虹燈廊,煞是迷人。或之金秋九月,川流不息的南北車流,載著山城人民的豐收喜悅和誠摯祝福,帶到祖國四面八方。
峽南的古龍山、西升屲,政府開荒造林,栽種多種樹木,如今已舊貌變新顏,不再是荒山禿嶺,變得樹木蔥鬱,鳥語花香。縣城居民在春夏秋清晨抑或黃昏,沿著盤山小道登山鍛鍊。山下的西路軍烈士陵園,更是蒼松翠柏,典雅莊重,成為中國小愛國主義基地。峽谷以西的古浪縣城,由原來的一條街道變成南北兩縱,東西四橫,大什子相連,小什字相通的交通格局。高樓林立,綠城山水、龍園小區、夏潤新區不斷為居民提供新潮時尚的樓房。

決戰峽谷

上世紀50年代,毛主席“修建蘭新鐵路”的一聲號令,建設大軍風餐露宿,歷盡艱險把鐵路鋪築在了峽谷中。2005年,鐵路人將亞洲第一長隧道———烏鞘嶺隧道從巍峨的大山腹中穿過。

今天,烏鞘嶺下築路大軍排兵布陣續寫高速公路新篇章,古浪峽中各路英豪鋼筋鐵骨托起河西發展快車道。永古高速公路作為國家高速公路網連雲港霍爾果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路段,是新絲綢之路亞歐大陸橋的咽喉,是我國東中部地區聯繫西北內陸腹地的橋樑和紐帶,是面向中亞地區的一條開放之路。

永古高速公路全長145公里,隧道總長22公里,其中6公里長的特長隧道兩座。祁連山下,歡慶鑼鼓震天;古浪城頭,風展紅旗如畫。彩旗與橫幅在麗日藍天下交相輝映;激情與夢想在禮炮聲中盡情釋放。這條高速公路建成後,將使河西5市通往省會蘭州及東南省市的“瓶頸”路段徹底打通穿越。

峽谷傳說

進入這條咽喉般的峽谷,似乎就能聽到遠古戰馬的嘶鳴,瀰漫在山嶺背後的黃羊的蹄聲和天空中飛翔的羯鼓。記者年幼時就在此附近地區生活,可謂是耳濡目染了這裡的風土和人情。這一次,當記者帶著一探故里的想法,重新走進這條峽谷,就走進了迷霧一樣熟悉而又悲壯悽美的故事。

7

據當地民間的傳說,宋朝的武將楊文廣,奉宋神宗的旨意,帶領將士前往河西走廊征討西夏割據勢力,打了敗仗,兵困甘州白馬關。楊文廣向朝廷求援,宋天子得知此情,立即召集文武大臣,但朝中武將卻無人敢帶兵出征。楊家男兒,多數帶兵打仗,大都陣亡,只剩下寡妻孤女。楊文廣之女楊滿堂,得知父親被困,便主動到朝廷請戰,得到宋天子的允許,帶兵征西。其中就有楊家十一個寡婦。將士以十萬火急之速,翻過烏鞘嶺,來到古浪峽,被險關阻擋。這裡是通往西域必經之路,西夏重兵在此守關。
人地兩生的楊滿堂帶兵直衝古浪峽,遭到伏兵阻擊,英勇的楊家十一寡婦,眼看從正面奪關難以突破,便舉目向峽西山峰望去,那險峻的石峰直插雲空,在層巒疊嶂之中,向東橫空伸出一個懸崖,便想攀著石頭上去。可是上崖無路,難以攀登。她們只好倒退數里,尋到一條微徑山道,她們沿山徑爬到那座突兀的懸崖。登高遠望,視野頓開,她們正向下峽口瞭望,被崖西埋伏的西夏兵包圍。於是,拉弓搭箭,揮劍舞刀,跟西夏兵將展開一場廝殺,由於寡不敵眾,十一寡婦全部戰死在崖頂。

滴淚崖

楊滿堂一看眾將士傷亡嚴重,十一女將在峽西山崖落難,便立即從峽口撤出,另找出路。她帶兵退到峽南大川,忽見一群驚慌失措的黃羊從峽東的山上從北向南逃來。楊滿堂想,黃羊有道而來,我們為何翻不過去?於是,調頭向北率眾沿黃羊道,翻過山嶺,穿過大靖峽,過土門鎮,繞道向古浪峽北而來。駐守在古浪峽的西夏官兵,滿以為打敗了楊門女將,便高枕無憂了。想不到楊滿堂會帶兵繞了半個圈子,從峽口南轉戰到峽口北。楊滿堂插入敵後,乘其不備,來了個突然襲擊,取下了虎狼關
佘太君聞訊十一女將傷亡,便星夜趕來,正好和奪下虎狼關的楊滿堂在鷹嘴崖會面。她們攀上峽西懸崖,佘太君緬懷亡靈,面對楊文廣被困的白馬關,放聲痛哭,聲震山嶽,感動了鷹嘴山崖,山神泣淚不止,淚珠化作山崖石子,沿岸滾下,滴淚崖由此得名。

鐵櫃山

在“滴淚崖”對面,有一座黃土長梁,形似巨櫃,名叫“鐵櫃山”。當地人傳說,山鷹意欲飛至峽東,抓去鐵櫃山巨鎖,取出櫃中所藏的金銀財寶,但終未達到目的。如今鐵櫃山下橫臥著的那塊乳白色巨石,就是傳說中的支山石

在“滴淚崖”和“鐵櫃山”之間,谷地狹窄,怪石嶙峋,大河奔流,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五涼志》稱“此地足資彈壓,誠萬世不可廢也。”昔人又稱此峽為虎狼峽,詩云:“驛路通京輔,峽門控五涼”,所指正是這裡。武則天大足元年(701年),涼州都督郭元振在峽口築和戎城,後被吐蕃所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