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是環境保護部的直屬科研院所,以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自然生態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為科學研究方向。開展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自然保護、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和農用化學品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承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部省級重點科研項目,開展有機食品認證、ISO14000認證、環境工程、能源工程、環境影響評價與生態規劃以及環境諮詢等方面的工作,並在相關領域與國際組織、外國科研機構和基金會開展廣泛的合作。

簡介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人員構成

現有科技人員兩百餘人,其中高級職稱56人,中級職稱46人,享受政府特貼14人;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研究員(院士外籍專家)8人。

主要工作業績

1978年建所以來共完成大、中型項目800餘項,獲國家、部省級獎40項,出版專著40餘部,發表論文700餘篇。本所編輯出版的《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被列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科技條件

科研場所占地2.12公頃、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數萬冊,中、外文期刊288種;大型儀器40餘台套;所內區域網路與國際網際網路連通;擁有RS.GIS設備和軟體等。

國際合作

300多人次出訪30多個國家和地區,來訪國外學者300餘人,培訓外國學員100餘人,與十多個國家的科研機構與組織以及聯合國環境開發署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現任所領導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姓 名:高振寧

職 務:所長、黨委書記、研究員

主持研究所黨政全面工作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姓 名:張永春

職 務:副所長、研究員

協助所長分管科研業務。具體分管科技處、生態保護研究室、自然保護與生物多樣性研究室、農用化學品污染防治研究室、農村環境保護研究室。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姓 名:謝德瑤

職 務:副所長、高工

協助所長分管組織、人事、保密、技術職稱、勞資、福利。具體分管辦公室、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編輯部、圖書館。

學術委員會

南京環科所第四屆學術委員會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第四屆學會委員會組成人選經由科技人員推薦,所領導研究決定,學術委員會組成人員如下:

名譽主任:金鑒明

主任:蔡道基

副主任:張永春、周澤江

秘書:繆旭波

委員:金鑒明、蔡道基、高振寧、尹改、莊國泰、趙挺、鞠華劉志全、張永春、趙克強、周澤江、沈渭壽徐海根林玉鎖、江希流、錢興福、肖興基、李德波王長永、繆旭波

組織機構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院士簡介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蔡道基

蔡道基農藥環境毒理學家。男,浙江溫嶺人,1935年6月出生,漢族。1957年南京農學院(現南京農業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57年起進入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1978年調入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工作至今,任研究員。江蘇省有機廢棄物資源化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農藥環境評價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有機毒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三個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主任。

蔡道基長期從事環境毒理學特別是農藥環境毒理學的研究,為我國新農藥開發、農藥安全使用、防治農藥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做出了重大貢獻。

科研系統

自然保護與生物多樣性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自然保護與生物多樣性研究室是環境保護部在生物多樣性領域最主要的技術依託機構,是國家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技術牽頭單位,設有3個一級學科:生物多樣性、遺傳資源學科,自然保護區學科,生物安全學科。20世紀90年代初就較早開展了生物多樣性研究,在生物多樣性、自然保護區、生物安全、生物物種資源、外來入侵物種、可持續旅遊、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生物多樣性數據管理和信息網路化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原始性、前瞻性的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先後主持並完成“中國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綱要”、“全國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2006-2020年)”、“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中長期戰略方案”、“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關鍵基礎技術研究”、“轉基因植物環境安全性評價和環境影響監測”、“自然保護區與生物多樣性信息共享”等國家973、科技攻關、高技術套用和國家環保總局重大項目,以及UNEP/GEF資助的“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中國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國家報告”、“中國生物多樣性數據管理和信息網路化能力建設”、“中國生物多樣性信息交換機制能力建設”、“中國國家生物安全框架”、“中國國家生物安全框架實施項目”等40餘項,絕大多數研究成果被國家有關部門所採用,在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利用的科學決策和有效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現有科研人員16名,其中高級研究人員6名,中級研究人員7人;博士5人,碩士8人。客座研究員2人,在讀碩士研究生6人。3人榮獲國務院政府特貼,1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次入選江蘇省“333新世紀科學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第二、三層次培養對象。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國家環保總局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主篇(參編)專著20餘部,主編地圖1幅。在國核心心期刊和SCI刊物發表論文近200篇。建有生物多樣性信息網1個,主編國外生物安全刊物1種。

每年有近10人次赴多國開展學術交流。與多個國家的科研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環境工程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環境工程設計研究部擁有環境保護部頒發的環保專項工程乙級設計證書、營運證書。

部內設工程技術研究及工程模擬實驗室、工程設計室。可以承擔環保工程的模擬試驗、設計、調試、安裝直至工程總承包。環境工程設計研究部成立以來,承接的工程項目涉及染料、化工、印染、毛紡、洗毛、電鍍、製藥、農藥食品、罐頭、釀造、醫院賓館等各個領域。

先後開發了一系列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實用技術。如:催化臭氧化預處理+厭氧水解+生化處理難降解高濃度化工、醫藥中間體有機廢水組合實用技術、滾筒(活動床)微電解廢水處理技術、桔子水果罐頭果膠廢水處理組合技術、高氨氮賴氨酸廢水處理技術等。上述廢水處理技術已成功地套用於相關行業數十項廢水處理工程,並順利通過了達標驗收,並多次受到企業及各級環保部門的表揚。

重點實驗室

國家環境保護土壤環境管理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該實驗室是環境保護部科技創新的重要學科之一,實驗室以土壤環境質量管理為核心,圍繞土壤污染防治的國家需要,開展土壤環境管理與污染控制相關的套用理論與實用技術研究,為國家環保總局加強土壤環境管理與污染控制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土壤學科是本所傳統優勢學科之一,本所早在1982年就開始從事土壤環境背景值、土壤環境質量標準與土壤污染防治,化肥農藥對生態環境的安全評價與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編了我國現行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

2006年以來參與了《全國土壤環境污染現狀調查及污染防治》專項工作,並在其前期準備工作中作為技術負責單位為本次土壤環境現狀調查編制了大量技術檔案,為本次全國土壤環境現狀調查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該實驗室現有在編人員9人,其中研究員1人,副研究員3人,中級職稱5人,另有其他輔助人員5人。

期刊雜誌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系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主辦、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學術期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全國優秀環境科技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等來源期刊,中國期刊協會贈建全國百家期刊閱覽室指定贈送期刊,入選江蘇省期刊方陣,並被CA、CAB、AGRIS、環境科學文摘、中國農業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等國內外重要刊庫收錄。歡迎從事生態環境保護、生態安全研究以及農林、自然資源開發等相關專業的科研、教學、管理人員踴躍投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