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醫學

瑤族醫學

瑤族在診療方面所用的方法和技巧是多種多樣,而且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瑤族居住在南方

瑤族醫學瑤族醫學
山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實踐中,瑤族人民積累了利用草藥防病治病的豐富經驗,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瑤族醫藥。瑤族在診療方面所用的方法和技巧是多種多樣,而且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他們認為,人之所以會發病,除了、飲食和外傷之外,體內的五臟六腑、氣血與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著密切的連繫,從而總結出了各種各樣的診斷方法,如除瞭望、聞、問、觸之外,常用的還有甲診掌診舌診耳診面診等。

基本簡介

根據疾病發生的原因和症狀特徵,總結出了風、鎖、豆、痧等病症和名稱。在治療上除了采草藥內服,外洗,外敷和熏、熨、佩帶等之外,還有放血、點刺燈劃灸、艾灸骨灸席灸藥物灸、藥棍灸以及拔罐、針挑捶擊拍擊搔抓滾蛋推拿和指刮、骨弓刮、碗刮匙刮青蒜刮稈草刮、萱麻刮等。其所治療的病種包括了內、外、婦、兒、皮膚、五官及神經等各科,許多方法療效顯著。醫藥結合,是瑤醫的特點,習醫者必懂藥,識藥者必會醫。所以,自古以來,瑤醫都是自己診病,自己採藥加工,配方發藥。至今,瑤族中仍然是只有醫生診所,沒有專門配方賣藥的藥師或藥店。瑤醫將藥物歸納為"五虎"、"九牛"、"十八鑽"、"七十二風",對藥物的臨床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瑤醫不公重視疾病的治療,而且在預防醫學方面出很有研究。他們很早就認識到某些疾病是可以相互傳染,出是可以預防的,並採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如"懼患痘,有出而染者,不得復入";"有疫癧,則並焚其屍徒居焉"以及用芭蕉葉當碗,分菜吃飯等。醫藥是瑤族人民長期與疾病作鬥爭的智慧結晶,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治療經驗。獨特的民族風格。瑤族民間醫生多以盈虧平衡理論來指導自己的臨床實踐。

治療方法

瑤醫的流傳是採用師徒相承的方法,依靠師傅口授,徒弟通過記憶、領會、隨師學習及今後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而定,因此亦常有師門的不同。但總的說,疾病的診斷是醫生通過眼看、耳聽、鼻嗅、口問、手摸等方法,蒐集疾病表現的各種症狀和體徵,結合天時、地域及其他條件,進行綜合分析,辨清冷、熱二病,分別所屬病證,為治療原則和方法提供重要依據。瑤醫皆醫藥相兼,自采自用,不僅用藥經驗獨出心裁,且對藥物的套用方法,套用形式也別具一格。

(一)套用方法 瑤醫用藥大多就地取材,藥物多為鮮用,即采即用,一般不炮製而直接用於病人,是瑤醫用藥的特點之一。瑤族居住的廣闊山區,素有“植物王國”之稱,是天然藥物產地,用鮮藥可以就地取材,不需加工、貯藏,同時鮮藥的有效成份未經破壞,所以療效比干藥好,因而瑤族民眾家家戶戶庭院有種植草藥的習俗。對於有毒性的藥物也採取適當的方法加以炮製,如半夏需按中藥炮製方法去其毒性。有些藥物也加以特殊處理,如治療傷寒方中的副禾本科植物糝子(Eleusinecoracana),用時將其炒熱,乘熱倒在地面上,反覆操作三遍,讓其吸地氣後,與生薑、甜酒共炒至熱,供煎服。

(二)套用形式 瑤醫用藥,不拘一格,用藥形式多種多樣,如煎劑、內服膏劑、散劑、藥汁丸劑、酒劑、鮮藥搗汁內服、鮮藥含服、搽劑、外敷劑、滴耳(眼)劑、煙燻劑、熏洗劑、沐浴劑、食療劑、佩掛劑等等套用形式。

(三)用藥原則 瑤醫經過長期的實踐,將藥物分為四大類。涼藥:如竹葉伸筋、鐵馬鞭、矮地茶、葫蘆茶、鐵菱角等。表藥:如澤蘭、甜釀草,六月黃花等。暖藥:如滿山香(岩鷹爪)、小葉柞死風、石龍藤。打藥:竹葉老根(寮刁竹)。瑤醫認為;消炎解毒、利水消腫的為涼藥;解除表證治療疳積病的藥物稱為表藥;驅逐寒濕活血藥為暖藥;治療跌打損傷、毒蛇咬傷和打胎的為打藥。此為瑤醫在治療疾病以及瑤醫進行藥物交易時的慣用語。此外,瑤醫亦重視飲食療法,認為飲食療法,經濟實惠,簡便易行,安全可靠。故常用谷、果、菜、雞、魚、肉、蛋等類食品,或配合少量藥物治病。例如用大蒜頭2~3瓣搗爛,加適量片糖沖甜酒,治療上吐下瀉;用柑橘榨汁加入蜂蜜治療哮喘;蕎麥、三七、鱔魚煮食治肺癰吐膿血;胡椒、烏龜肉、豬肚共燉治虛寒胃痛等等。

瑤族醫學瑤族醫學
瑤族文化
藥浴則為瑤醫藥的又一特色。瑤醫稱之為“龐桶藥浴”。瑤家到處可見到用杉木做成的高1米,寬0.6米,長0.7米的大木桶,這便是用藥水洗澡的“龐桶”,又稱為“黃桶”。過山瑤十分重視洗澡,無論嚴冬酷暑,每人每晚都必須入“龐桶”內浸泡洗身,既洗滌刀耕火種時沾染的炭灰泥跡,又通過溫水浸泡解乏,使血脈流通,便於入睡。在冬天浸泡後,更能在料峭的山風中抗禦寒冷,瑤醫在過山瑤這一良好的生活習俗上,利用生產、生活中的自然資源,採集藥物,經煎煮後用藥液浸泡擦身的治療方法,防治疾病,強身健體。瑤族用藥水洗身,不分男女老幼,全家皆洗,一家人輪流洗,水髒了就換,冷了再加熱。規矩是:先客後主,先小後大,先老後少。現在一些平地居住的瑤民,也逐漸採用了換藥水的方式進行藥浴。婦女生孩子,滿三朝均洗藥水澡,嬰兒洗後健康免疫,產婦可以驅風去瘀,補身強體,產後一星期就可以勞動。用艾葉煎液給初生嬰兒沐浴,可免患皮膚病,用葫蘆卷鬚在年終除夕之夜給小兒洗澡,據說可免出麻疹。瑤族人民過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採用鮮藥草洗澡,對於防治春季流行病起了很好的防治作用。

瑤族藥浴原理是借水的溫度、水的機械刺激和藥物的作用,對機體發揮治療效能的。當利用熱藥液在皮膚或患處熏洗時,由於溫熱刺激,引起皮膚各處的血管擴張,能促進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和淋巴循環,使新陳代謝旺盛,改善局部組織營養和全身機能,並能疏通經絡,促進經絡的調節活動功能。藥液又能刺激皮膚的神經末梢感受器,通過神經系統,形成新的反射,從而破壞了原有的病理反射聯繫,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瑤族醫學瑤族醫學
瑤族文化
由於皮膚和黏膜有呼吸作用,藥浴所用藥物不同亦具有滋補強壯,清熱解毒、消炎殺菌、疏通腠理、清潔傷口、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祛風燥濕、殺蟲止癢等不同的作用,可治療多種疾病。正因為如此,在瑤族廣泛流傳一句瑤族民謠:“若要長生不老,天天洗個藥水澡。”這就是洗藥水澡能成為瑤族的習俗,歷數百年而不衰,沿習至今的秘決。至於漢族藥浴與瑤族藥浴究竟誰開藥浴之先河?由於歷史上的種種原因,瑤族沒有形成本民族的文字,故無典籍可考,但瑤族藥浴的歷史已經源遠流長了。

瑤族藥浴所用的草藥來自瑤族人民居住的大瑤山,一般都自采自用,多採用鮮藥,平常亦將採回的草藥洗淨曬乾備用。一般根據藥物的性能,搭配使用,常無固定的配方,各種草藥的份量,憑他們的習慣、經驗而定。瑤族的浴用植物有上百種,可分為以下幾大類,分述如下:

1、治療風濕、類風濕性

瑤族醫學風濕
關節炎類:具有舒筋活絡,祛風除濕,活血止痛,消除疲勞,強身健體之功效。
2、治療皮膚病類:具有祛風止癢、清熱解毒、涼血止癢、清潔皮膚、解毒防瘡的功效。
3、清涼類:防暑、瘡癤。
4、其他類:小兒高燒、麻疹不透、月子洗澡。

瑤族常用的風濕類浴用植物:紅牛膝健骨風鉤藤伸筋草向日葵瑤婆風松筋藤石姜鑽骨風見風消半楓荷楓球子香藤鞋底風華澤蘭等。

常用治療皮膚病、皮膚瘙癢、濕疹、皮炎、疥瘡、漆瘡等浴用植物:博落回、筆筒草、千里光、銀花、甜條、紅花銀糖菜、扛板歸、醉魚草、見風消、香樟、風箱樹、密拱、餓螞蝗、噴白、小葉買麻藤、七月白、牛皮凍等。常用於產婦強身、健體的藥用植物:益母草、野艾、絡石藤、血防藤、水蠟燭等。治小兒麻疹不透的植物藥:餓螞蝗、密拱、葛麻藤等。治骨蒸潮熱的植物藥:剛鞭木、鐵涼傘等。瑤族藥浴一般採用新鮮植物,平時備乾品冬季用。藥浴設固定配方,常取3~7種藥草即可。

火灸療法

一、燈草炙 燈草火灸,是用燈芯茶油,點燃後快速在特定穴位的皮膚進行燒灼的一種治療方法,具有簡便、廉價、快捷的特點。施灸方法:首先選好穴位,並作記號。局部消毒後,取燈芯草3-4cm長一根,將一端浸於茶油中(若蘸油太多可用吸水紙吸去浮油以免油滴上燙傷皮膚)。術者用右手拇食指、捏住末浸油的一端,將蘸油的一端點燃,待火略變大時,即迅速燒灼穴位,一觸及皮便立即離開,此時常有“啪”的聲響,火即滅。灸處多有粒狀傷痕,應注意清潔,防止感染。一般兩天內即可自行癒合,如下愈者,局部可塗萬花油或燙傷藥膏即可。

瑤族醫學瑤族醫學
瑤族文化

二、藥條灸 將動、植物藥焙乾,研粉,先取一半藥粉加水煎成濃汁,過濾去渣,再加入另一半藥粉調成膏狀,待溫度適宜時,用手工搓成艾條大小的藥條,曬乾備用。施灸方法:本療法採用溫和灸法,將藥條的一端置火上烤熱後,直接灸於患病局部的皮膚或特定的穴位上,至病人感到有灼熱感時提起,灼熱感過後再灸,如此反覆多次,直至局部發熱、潮紅為度,每天施灸1-2次。用於寒濕引起的疾病,如非炎症性腫塊,頑癬及皮膚瘙癢,婦女月經不調,帶下病等,一般5-7天可以痊癒。

三、骨灸 是以藥用動物的骨頭烤熱後,快速灸於患病局部或特定穴位的皮膚上。本療法多用於治療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等。

四、藥棍灸(又叫神火療法、火功療法) 瑤話叫“人苗”。藥棍:是用某種植物藥如吹風藤,銘吻藤,毛杜仲藤牛耳楓枝葉等的根或莖枝,砍25厘米長左右,曬乾後浸泡入特製的藥液中49天,取出陰乾備用。施灸方法:把藥棍的一端置於爐火,或酒精燈,或蠟燭火上燃烤,吹息明火,留下暗火,用3-5層紙包上暗火,隔紙灸於患病局部或特定的皮膚穴位上。至病變局部有灼熱感時離開,灼熱感過後再灸,如此反覆多次,直至局部皮膚潮紅,患者有舒適感為止。

挑治療法

挑治療法是在病人一定部位

瑤族醫學挑治
的皮膚上,用粗針挑斷皮下白色纖維樣物,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常用於痔瘡,肛裂,肛瘺,肛門瘙癢,脫肛,急慢性前列腺炎,痧症,甲亢,急性結膜炎,麥粒腫,痤瘡等病症。挑治部位,通常在腹部。

1.選點挑治 即選用某些疾病在體表的反應點。一般可在上起第七頸椎棘突平面,下至第三骶椎平面,兩側至腋後皺壁的範圍內找點。根據臨床經驗發現,痔瘡的反應點多見於肩胛區;食道靜脈曲張則在胸部兩側都有;甲亢的反應點多在鎖骨上窩區域內。反應點的特點是:形似丘疹,稍突起於表皮,針帽大小,淺紅色,壓之不退色,應注意與痣、毛囊炎色斑等區別。選點困難時,可用兩手磨擦病人背部即可出現。可能同時出現兩個以上的點,應選用其中最明顯的。根據病情,每次選取1-5處反應點挑治。

2.穴位挑治 根據病情需要,選取與各種疾病關係密切的穴位進行挑治。如痔瘡可選大腸俞、竹杖(於背部正中第三腰椎棘突上方)、長強;結膜炎可選大椎;麥粒腫可選取大椎旁開0.5分處;前列腺炎可選膀胱俞或阿是穴。

3.區域挑治 從臨床實踐中發現,選用與疾病有關的部位進行挑治,療效也很好。如頭痛,頭暈,發熱,小兒抽搐及眼病在眉間挑治;胸痛,肋間神經痛,感冒一切熱症等在胸腹正中線上選刺激點挑治;肛門和會陰部疾患在越靠近脊柱,越靠近下腰部選點施行挑治效果越好。因此,為了減少找反應點的困難,可在第三腰椎第三散椎之間左右旁開3-5cm的線上,任選一點施行挑治。挑治的操作方法:暴露腰背部,選定挑治點,局部皮膚消毒後,以消毒的粗針將選點部位的表皮縱行挑破0.2-0.3cm(最好先用1%的普魯卡因作局部麻醉),然後深入皮下挑,拉斷或割斷白色纖維,反覆挑割,將皮下白色纖維(如羊毛狀)挑盡為度,一般不出血或略有出血。挑盡後填入生鹽一粒或用碘酒消毒,貼以膠布即可。一次不愈者,可於二、三周后再施行挑治,其挑治點可以另選。

注意事項:①水中注意無菌操作,術後注意局部清洗,以防感染;②針尖應原口進原口出,切忌在創口下亂刺;③挑治當日創口禁用水洗,並注意休息,少吃刺激性食物;④孕婦,皮膚病患者,出血性疾病,嚴重心臟病,腫瘤,急腹症忌用本法。

點刺療法

點刺療法是用鋒利的陶瓷針點刺有關穴位以達到治病目的一種民間常用方法,在農村廣泛使用,易為患者接受。這種治療方法具有宣洩解表,疏通經絡之效。常用以治療各種痧症、感冒發熱、頭痛頭暈、小兒發熱驚風、小兒疳積、肌肉疼痛及扭挫傷等病症。用具及施術方法:取乾淨的瓷碗用刀背輕敲成三角形片狀,選取帶有鋒利尖頭的片作針,放鍋內煮沸15分鐘(現代用75%酒精消毒),局部先以生薑片蘸米酒反覆塗擦,然後用瓷針快速依次點刺,手法輕重適度,以皮膚微見血為好,完後再擦姜、或其他藥酒即可。
注意事項:施術時應注意消毒,局部注意清潔以防感染;有皮膚病或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不宜用本法治療。

歷史記載

歷史上瑤族沒有自己的文字,瑤醫藥的傳

瑤族醫學瑤族醫學
錄方式全靠口耳相傳、指藥傳授、指症傳經,在本民族內部自成體系。瑤醫認為人體內臟之間、人體內臟與外界環境之間,既對立又統一,從而維持相對盈虧平衡和正常的生理活動。當這種動態盈虧平衡因外界或人體內部某些原因遭到破壞而又不能完全自行調節得以恢復時,人體就會發生疾病。破壞人體盈虧相對平衡狀態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就是病因。病因可以是多方面的,諸如氣候異常、瘴氣疫毒、蠱毒風痰、精神刺激、飲食勞倦,先天稟賦,蟲獸外傷等,均可導致疾病的發生。另外,在某些疾病的病變過程中所產生的病理產物,如痧症癆症痰症等,反過來作用於機體成為繼發病因。在診斷方法上採用望、聞、問、觸外,常用的還有甲診、掌診、舌診、耳診、鼻診、目診、面診及觀察患者大小便的質、色、氣味來辨別疾病。在治療方法上,除了採用針灸、針挑、骨灸、蛋灸、麻灸、艾灸、打火罐、按摩、刮痧等方法處,還套用瑤醫特有的磨藥療法、杉刺療法、火功療法、火油燈療法、火堆療法等治療一些疑難雜病,常收到滿意的療效。瑤醫臨床用藥達一千餘種,在長期的實踐中,根據藥物的性味功能及其所治疾病的特點總結出獨具一格“五虎”“九牛”“十八鑽”“七十二風”104種瑤醫常用藥,並把藥物分為“風藥”和“打藥”兩大類,從而更好地指導臨床用藥及傳錄給後代。瑤醫治療癌症、紅斑狼瘡、婦科病、跌打骨折、風濕病及毒蛇咬傷等病的效果,歷來得到廣大患者的公認。大量的臨床驗證還表明,瑤醫藥對精神分裂症癲癇、B肝、腎炎、糖尿病、中風后遺症等疑難雜症療效顯著,對肝膽及泌尿系統結石的溶石治療更受到患者的青睞;特別是瑤醫對各種惡性腫瘤和紅斑狼瘡的治療方面取得良好的療效。瑤醫藥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方面和祖國傳統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繼續為各族人民的健康作出貢獻。

相關條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