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木活字印刷

瑞安木活字印刷

瑞安木活字印刷是我國已知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主要流布於浙江省瑞安市西南部的平陽坑鎮及曹村鎮一帶。

木活字印版及編印的宗譜

瑞安木活字印刷概述

瑞安木活字印刷,是我國已知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具有極高的歷史人文價值,是活字印刷術源於我國的最好實物明證。主要流布於浙江省瑞安市西南部的平陽坑鎮曹村鎮一帶。

瑞安木活字印刷淵源

據當地《太原郡王氏宗譜》記載,王氏先祖原居於河南,五代末,王潮,王審知兄弟相繼遷居福建,後有一支遷居福建安溪縣,元初,隱居在福建省安溪縣長泰里的王法懋開始編修宗譜,並以木活字印刷宗譜,從此王氏的“梓輯”(印刷編修)之藝問世。明正德(1506-1521)年間,王法懋的部分後裔由閩遷入浙江平陽浦尾,翔源一帶。公元1736年(清乾隆元年)王應忠率子孫由平陽翔源遷入瑞安東源。王法懋創始的“梓輯”之藝由此在東源村“落地生根”,並歷代相承。開明的王家譜師把自己的木活字印刷編印宗譜的技藝傳授給同村的親友,甚至外縣的求學者,吳、潘、張等姓居民也學會了“梓輯”之術。
瑞安市平陽坑鎮東源村木活字印刷自元朝初年王法懋始至當代王超輝(1955年出生)為止,已傳承了14代,計800多年的歷史,東源木活字印刷完整地再現了中國古代活字印刷的傳統工藝,原汁原味,具有極高的歷史人文價值。

瑞安木活字印刷工序

東源木活字印刷術是編印宗譜緊密相聯的。基本製作工序為:開工(採訪)——譽清(理稿)——檢字——排版——校對——刷印——打圈——劃支——填字——分譜——草訂——切譜——裝線——封面——裝訂。平時需做好取材、制字模、寫字(字形相反)、刻字等基礎工作。取上好棠梨木,經雨淋日曬自然乾燥後製作字模,刻老宋體,製成一個個的木活字,以備排版用。

瑞安木活字印刷價值

瑞安木活字印刷術作為一種印刷技藝,在當代絕無僅有,堪稱遠古印刷術的活化石。瑞安尚有近百人仍專門從事活字印刷,但掌握書法、雕版、口訣等木刻活字印刷全套程式的傳承人僅七八位。木活字印刷術已列入瑞安、溫州、浙江和全國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由於瑞安市木活字印刷術獨特的製作技藝、深厚的文化底蘊,經文化部領導和專家一致認可後,瑞安木活字印刷術以“中國活字印刷術”為名於2009年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申報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材料。2009年我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11項衝刺“世界非遺”,瑞安木活字印刷術是浙江省唯一入選申報的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