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山庵石碑

琶山庵石碑

琶山庵石碑,清宣統元年,安駕莊歲貢劉寶符曾撰文並書碑一塊,記載琶山庵的興廢和數百年的一棵丁香樹。

簡介

琶山庵,又叫“白衣大士庵”、“白衣大士殿”、“雲葩庵”、“雲琶庵”,位於山東省肥城市孫伯鎮琶山之陽山腰,南距泰(安)東(平)公路2公里。

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安駕莊歲貢劉寶符曾撰文並書碑一塊,記載琶山庵的興廢和數百年的一棵丁香樹。在庵址中還發現殘缺不全的石碑碑身五通,均為庵的重修記碑。除《重修雲琶庵序》、《重修白衣觀音大殿》兩碑正文需再核實外,三碑碑文分別為:

雲琶山白衣大士庵碑記:

琶山庵一方勝地也。有地四十餘畝。我□ □仝分任徵糧重修數次,碑文俱載而□□無興焉。至嘉慶十五年春,和尚性坦欲霸以肥己,□人共憤,公議監生鑫呈明縣主魯公。既蒙準汍,復經親友李均、李思忠、張澤安、房玉、蕭梗政、楊永春調解,凡廟宇地土一切器用復還庵中,將性坦阻去之。十七年,鑫俱磚瓦將龍王廟修葺,栽樹數十株。但恐此事久而就湮,後世鄉里莫知所由,故筆諸石,以垂無窮。

住持張心平佘心常

大清嘉慶貳拾年歲次乙亥瓜月上浣立石

重修雲琶庵碑記:

白衣大士正殿自創建以來,屢經修葺,不必複述。至道光元年六月間,後面坍塌,□風苦雨浸及神像。本地善士房□□、蕭立中、梁金三等來游於此,見之惻狀,因約同鄉共出資財,於道光三年四月間鳩工數日,煥狀如故。將施資財善士列名余後,永垂不朽。

(捐款人姓名款數略--編者注)

大清道光貳年歲次壬午署月穀旦立石

重修白衣大士殿碑記:

雲琶山者,泰邑西南之巨鎮也。頂常出雲而形似琶,故名曰云琶。上有白衣大士殿,重修者屢矣。自往年淋雨頻仍,屋漏壁滲,殆哉岌岌不可支。東屋山莊諸父老焉憫之,糾契約志者數位,商議修葺。但廟中既無餘項,募化亦復不可,乃租廟地八畝,得租價八十七千,自二月初旬始竣。總計花費仍屬不敷,諸父老各輸余貲,共捐錢十七千文,僅符其用。立成,閭序余。余曰此議舉也。因志始末如石,以昭來茲。 肥邑廩生胡世儒撰

(捐款人姓名款數略,立碑時間待查--編者注)

註:1、碑文中模糊不清的字用“□”表示。

2、東塢山莊即現在的東塢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