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義耳定律

玻義耳定律

17世紀的愛爾蘭學者羅伯特玻義耳(Robert Boyle)首先對氣體的體積與壓強的關係進行了研究,發現在恆定溫度下氣體的壓強與體積成反比關係,也就是氣體的壓強與體積的乘積為一常數,這一規律被稱為玻義耳定律,也成為玻義耳--馬里奧特定律。

玻義耳定律

玻義耳定律玻義耳定律

17世紀的愛爾蘭學者羅伯特 玻義耳(Robert Boyle)首先對氣體的體積壓強的關係進行了研究,發現在恆定溫度下氣體的壓強與體積成反比關係,也就是氣體的壓強與體積的乘積為一常數,這一規律被稱為玻義耳定律,也成為玻義耳--馬里奧特定律。對這一發現做出貢獻的還有英國的化學家及物理學家胡克(Robert Hooke)和物理學家(Richard Towneley),但主要應歸功於玻義耳,馬里奧特(Mariotte Edme)只是在歐洲大陸上宣傳了這個發現的意義,他的實驗只是重複了玻義耳所作的實驗。

抽氣機的實驗

玻義耳定律玻義耳定律

玻義耳曾做過許多抽氣機的實驗,他在實驗中想到氣體具有“彈性”。他曾把空氣比作羊毛,構成羊毛的細微的絨毛易於在外力的作用下彎曲,但外力撤去後它們又會恢復原狀,它們自身具有膨脹的特性。玻義耳還曾經用一隻的膀胱做實驗,他將羊的膀胱充入一定量的氣體,將頸口紮緊,然後將它放入抽氣機容器中。當容器中的氣體被逐漸抽出時,膀胱就逐漸膨脹起來,而當空氣重新進入容器使膀胱就又收縮回去,玻義耳由此顯示了空氣具有“彈性”。

玻義耳做了如下實驗,他將一直長玻璃管的一端藉助一盞燈彎成鉤形,然後將這個短肢的開口封住。在玻璃管上粘上一條直紙條,紙條上畫有均勻的刻度。將水銀注入管的彎曲部分直到水銀面到達刻度的底線,使兩肢中的水銀面處於同樣高度,並使包含在短肢中的空氣與外界的空氣具有相同的疏鬆程度。這時開始將水銀從長肢的開口逐漸注入,水銀的重量傳給短肢並作用在短肢中的氣體上,使短肢中的氣體的壓強增大。這樣不斷地將水銀注入,直到短肢中包含的空氣被壓縮到原來所占空間的1/2,這時發現長肢中的水銀面比短肢高出2.9英寸,表明被曾在短肢內的氣體的壓強約為2個大氣壓,即壓強增加到原來的2倍,玻義耳還進一步用水做了實驗,實驗中他用了一支形狀相同但更長的玻璃管,由於管子太長,所以實驗時必須讓一個人站在樓梯上相管內注水。

玻義耳將實驗結果列成一張表,稱之為“空氣凝聚表”。他將實驗所得的結果與根據壓力體積關係的假說所計算出的結果進行了對照,發現如果拋開誤差因素,兩者相當一致,由此證明了這一定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