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儀篤行錄

王鳳儀篤行錄

《王鳳儀篤行錄》是記述一位農民老人的話,語似俚俗,而意境深遠,均由自性中所流露,不拘經教,權宜說法,活潑自然,不僅足為圭桌,且為經天緯地之大經大法,其要旨在教人盡忠孝之道而化性立命。王鳳儀告訴我們:人生的富貴貧賤、否泰苦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道不遠人,我天天講道也就是天天講人,若不講人,哪裡有道?學道不專,聽的次數多了反而覺得沒意思,沒把做人當做一回事,不找自己的不是,專看別人的不對,把自己忘了!從小當孫子、當兒子,自己有了兒子當爹,有了孫子當爺爺,一輩子連一個人也沒會當,連一條路也沒會行,鬧個空來自走!人是由這裡丟的,世界也是從這裡壞的。

道在對面,在自己身上的是本,本立、道自然就生出來了。像兄長,只問自己寬不寬,不管弟弟敬不敬。當丈夫的,只問自己義不義,不管女人順不順。這才是”立本”。本立,道自然就生出來啦。

《道德經》上說:”知止不殆。”可是常人都不肯在事上去止,所以得不著道,都以為止住就壞了,豈不知若真止住,絕無壞的理。不知止,像走馬觀花似的,看不真切,必須止住,才能看得清楚。

人人都有道,不必向外去求,先要克己,不要管人。管人是假的,管自己才是真的。自己不真,愜人不佩服。人人都說敬天地、孝父母。我說。想敬天,要先清性,性不清不能孝父;想敬地,先要淨心,心不淨不能孝母;心性不清淨,說是孝敬,等於罵人。

作者簡介

王鳳儀老善人(1864~1937年)是位農村長工,未曾讀書,因篤行忠、孝,自誠而明。三十五歲,往救友人楊柏,行至中途。天垂異象,黑夜見白日,遂明道。三十八歲,父逝世,守墓至百日,大徹大悟,發明性理療病法,講病化世,普度群倫。王善人講道,語似俚俗,而意境深遠,均由自性中所流露,不拘經教,權宜說法,活潑自然,不僅足為圭桌,且為經天緯地之大經大法,其要旨在教人盡忠孝之道而化性立命。王鳳儀告訴我們:人生的富貴貧賤、否泰苦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本書收入《篤行錄》、《道德語錄》、《道德講義》等著作,是我們學習王鳳儀老善人思想不可多得的又一本好書。

目錄

第一篇篤行錄

牧牛

傭工

力田

從善

廬墓

赴東

興學

第二篇道德講義

第三篇道德語錄

編輯推薦

《王鳳儀篤行錄》: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做事合乎道理就是善,悖乎道理就是惡;把事做好就是善,把事做壞就是惡;存心公就是善,存心私就是惡。做事不可虧人,專人就是虧天。做事不可欺人,欺人就是敬天。做事不可疑人,疑人就是疑天。你不信天,天就不保佑你。女子教育的開拓者,傳奇的民間教育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