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儀誠明錄

王鳳儀誠明錄

王鳳儀老善人(1864~1937年)是位農村長工,未曾讀書,因篤行忠、孝,自誠而明。三十五歲。往救友人楊柏,行至中途,天垂異象。黑夜見白日,遂明道。三十八歲,父逝世,守墓至百日,大徹大悟,發明性理療病法,講病化世,普度群倫。王善人講道,語似俚俗,而意境深遠,均由自性中所流露,不拘經教,權宜說法,活潑自然,不僅足為圭臬,且為經天緯地之大經大法。其要旨在教人盡忠孝之道而化性立命。王鳳儀告訴我們:人生的富貴貧賤、否泰苦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王鳳儀誠明錄王鳳儀誠明錄
王鳳儀老善人(1864~1937年)是位農村長工,未曾讀書,因篤行忠、孝,自誠而明。三十五歲。往救友人楊柏,行至中途,天垂異象。黑夜見白日,遂明道。三十八歲,父逝世,守墓至百日,大徹大悟,發明性理療病法,講病化世,普度群倫。王善人講道,語似俚俗,而意境深遠,均由自性中所流露,不拘經教,權宜說法,活潑自然,不僅足為圭臬,且為經天緯地之大經大法。其要旨在教人盡忠孝之道而化性立命。王鳳儀告訴我們:人生的富貴貧賤、否泰苦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書收入王鳳儀老善人《誠明錄》、《倫理講演錄》、《家庭六步教育》、《化性談》四部著作,由王鳳儀之子王國華、學生於從雲等記錄整理,經王鳳儀曾孫女王元五女士審閱,是我們學習王鳳儀老善人思想不可多得的又一本好書。

目錄

第一篇 誠明錄

天地

鬼神

性命

三界

四界

五行

孝道

婦女道

家庭

邇言

發蒙

譬喻

教學

勸病

社會

事證

儲金立業

第二篇 倫理講演錄

婦德女道篇

姑娘道

媳婦道

老太太道

為人之子道孝之具假

父母之道

教養子女之方

教與管的區別

三綱三從之真理篇

夫婦道

兄弟道

姑嫂道

妯娌道

婆媳道

繼母道

孀婦道

家庭五行定位與生克

四等家庭之根底

家道轉移在根底之培養

新家庭之建設

朋友道

第三篇 家庭六步教育

第一步:根本教育

第二步:胎教

第三步:襁褓教育

第四步:乳教

第五步:嬰兒教育

第六步:兒童教育

附一:四愛淺說

第四篇 化性談

不怨人

不生氣,不上火

找好處,認不是

五行性

三界

三性

三命

性命

四大界

學道

立命

化性

編輯推薦

《王鳳儀誠明錄》:

王鳳儀(1864-1937)

一位不識字的農民講述的人生大道

宣化上人、劉力紅、梁冬等人熱情推薦

不識一字,大徹大悟

講病化世界,普度群倫

民間奇人,儒家慧能,傳奇的民間教育家,王鳳儀為你講述改造命運的人生智慧

大道至簡,道不遠人。這是集結農村長工、老善人王鳳儀老先生說道、勸病倫理體系的一本書。裡面收錄的是一位不識字的農民思想家不平凡的人生智慧,是一個明心見性的高人講述的人生幸福大道。王鳳儀講述,王國華等記錄。

文摘

第四篇 化性談

四大界

志、意、心、身四大界(四個境界)。迷信的人說:奈何橋上三條路,一條是“金”,一條是“銀”、一條就是“黃泉路”。我說用志做人就是“金”,用意做人就是“銀”,以身心用事,就是走上了“黃泉路”。

我常說,一個人必須把四大界分別清楚。究竟怎樣算是分清呢?若能本性如如不動(罵也不動性、打也不動性、殺了也不動性),把世間的愚人都托起來,使他們成為大智慧人,便是志界,就是佛國的境界;若能心無一物,常樂無憂,便是意界,就是天堂的境界;若是貪得無厭,多憂多慮,便是心界,就是苦海的境界;若是為名為利,爭貪攪擾,花天酒地,流連忘返,好勇鬥狠,便是身界,就是地獄的境界。所以說,志界是佛國,意界是天堂,心界是苦海,身界是地獄。志界人沒說(沒有說道,怎樣都好),意界人知足,心界人好貪,身界人好鬥。沒說的叫做無心人,知足的叫做淨心人,好貪的叫做操心人,好鬥的叫做糟心人。糟心人是鬼,操心人是人,淨心人是神,沒心人是佛。

身界人只知為身子作打算,有己無人,蠻橫不講理,見著東西就想占為己有,占不到便宜就生氣打架,總是發愁,所以是個鬼;心界人貪而無厭,總是不知足,滿腦子妄想,好用機謀巧算,所以是個小人;意界人知足常樂,樂就是“神”;志界人一切沒說,看透因果,不找循環,沒說就是“佛”。人要想超凡入聖,得會挪界(轉移境界)。

身界的人互相揭短,心界的人互相爭理,意界的人互相容讓,志界的人互相感恩。佛界人不思而得,神界人思則得之,魔(心)界人“求”才能得,鬼(身)界人“爭”才能得。

志有志的性,他是無為而無不為的;意有意的性,是信著人的,遇著好事就願意讓給別人;心有心的性,他是貪而無厭,一心為己,總想占人的便宜;身有身的性,他是破壞成性的,人己兩傷也不知悔。所以說,心身兩界,絕不可叫他為主,只可叫他聽命。

講佛經的人說:人死之後要入六道輪迴。我說六道輪迴,都在我們身上呢!何必向外求?人的持身行事,用志的便是佛道,用意的便是神道,用心的便是人道,貪取外物、不顧情理的便是物道(畜牲道),專好上火的便是妖道,專好生氣的便是鬼道。這六道每天都輪迴在我們身上,何必等死後呢?

佛說有三千大千世界,我說有四個大世界,得道的人一眼就看出是那一界的人。以身當人的,不論做到什麼地步也是個破敗星;以心當人的,不論怎么能幹,也是個操心人;以意當人的,不論事情怎么多,也不累心,是個活神仙。以志當人的,不論遇著多么逆的環境,也不動性,就是一尊佛。

有所憂慮則志倒,有所恐懼則意倒,有所好樂則心不正,有所忿懣則身不正。

苦極生志,樂極生意,真了就是佛,假了就是魔。有病就是地獄,貪心就是苦海。

會使用志的人,越遇逆境越樂;會使用意的人,意念多大,義氣也多大。

心中有累,就是命中有累,事實上必有累事。

不高興是生心眼啦!意像皮球似的,有針鼻大小的眼,就漏氣了。性是本,意是根,是萬事萬物的根。根就像雨似的,天雨本來無心,可是酸梨得了必酸,甘草得了必甜,志在天地之間,也像那雨一樣。

死心才能化性,稟性化了而後意成,意成而後志成,這是一定的道理。稟性化了就是意,我們化世界,輕則用意,重則使志。能夠用志的,萬世罪孽一筆勾銷。可是魔來了,你可得定住,稍微一動,便是種子。

把一切假事看破,自然成真。天堂沒有壞人,地獄沒有好人,苦海沒有真人,佛國沒有假人。

用志當人是沒說的、不變的,你欺我、罵我,也是成我。你假、你詐,也是成我。就是殺了我,也是成我。以志當人就是個真。若是老公公被兒媳婦罵了,便該立志說:“你要能罵動我,算我當不起公公!”能這樣定住就是佛,是佛就有神來保護。以意為主就是個樂,樂就是神。

各教聖人,沒有不是以志為主的。我聽說,孔子在陳絕糧,仍然是坦蕩自如,弦歌不輟。又聽說,耶穌被釘十字架,三日復活仍救世人。釋迦佛當忍辱真人時,被歌利王割截肢體後還說:我成佛先度你!他們這種精神,是不是一樣呢?所以我說,各教的形式雖然不同,可是精神是一樣的,若是分門別派就不對啦!

當今之世,諸天神佛,全在人間,可並沒有投生落凡。奪誰的志,誰的靈就來。學哪位神佛,哪位神佛的靈就到;學哪位聖賢,哪位聖賢就來。遇到什麼事,就學什麼人。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就是叫人奪志。平常人要不奪古人的志,終究是個平常人。

真到了志界,半點火氣也沒有,只剩真樂啦!

媒體推薦

不識一字成聖人,豈計萬苦與千辛。僕僕風塵倡教育,殷殷勸導要和平。 精誠所感頑劣化,老實真摯草木春。樸厚慈祥皆親近,紅男綠女聚大群。

——著名高僧宣化上人讚譽王鳳儀老善人

原香港鳳凰衛視的主持人梁冬在介紹王風儀時,稱他為“儒家的慧能”。近代一位著名智者王風儀先生曾經說過:道在低處,處低方能得道。道在低處,尤其中醫的道在低處,你不處低,你高高在上,你怎么可能得著這個道呢?

——《思考中醫》作者 劉力紅

王風儀老善人用十分淺顯易懂的話將最高深的人生哲學演繹。句句打動人心,觸動靈魂。我個人覺得王老善人用更貼近生活的話將佛經中對人的開導闡述出來,讓人們更具體地體會佛經。他用自己的具體的言行闡釋佛、道、儒甚至更多教派的人生至理,十分具體感人!

——一位普通讀者

序言

《中庸》云:“自誠明,謂之性。”蓋謂自誠而明,與自明而誠,由教而入者異也。家嚴自幼未曾讀書,而存心行事,不與世俗同。及得聞宣講善書,十餘年之瘡痍,一旦霍然;偶聞古人之嘉言懿行,便立志踏實做去,一若分所當然者。以故發一言聞之者欣然服,勸一病信之者霍然愈。厥後創辦女義學,學校遍數省,贊助道德事業,影響遍國中,年期愈久影響愈大。今日之中心悅而誠服者,真不啻七十子之服孔子。以素不讀書之人,而竟致此,識者以為本自性生,遂以“自誠明”相期許。朱允恭先生,隨同講演,足跡遍各省,每於家嚴講話,輒擇要記錄,輯成數冊,囑華代為校訂,華以義不容辭,乃分為篇次,去其重複及拉雜者,定名日《誠明錄》。惟家嚴既為不學之人,所談者謬誤乖錯當然不乏,而華又才淺學疏,不能擅修潤之長,又豈能免方家之羞乎?海內賢達,倘以為可教而教之,則榮幸萬分矣!謹贅語以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