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演員]

王彪[演員]

本詞條介紹的分別為:演員王彪、藝術團長王彪、教師王彪。王彪,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44年出生,河北省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校表演系,之後分配到北影廠演員劇團。從影以來,參加了三十多部(集)影視片的拍攝,曾在《馬可•波羅》、《豐碑》、《絕處逢生》中擔任過執行導演,在合拍片《末代皇帝》中為中方導演組主要成員,獨自導演了《詩魂》,是電視連續劇《紅日》的編劇之一。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會員。

基本信息

本詞條介紹的分別為:演員王彪、藝術團長王彪、教師王彪。

主要電影作品

《青年魯班》(飾高小林)、《山村姐妹》(飾志軍)、《西沙兒女》(飾阮中蔚)、《小花》(飾丁四)、《神秘的大佛》(飾鄭翰)、《知音》(飾侍衛官)、《拔哥的故事》(飾排長)、《全家福》 (飾王福民)、《南征北戰》 (飾參謀)、《金錢》 (飾陳時懷)、《特異人的奇遇》(飾關校長)等影片以及《強人》(飾二愣)、《祖國的T細胞》(飾王主任)、《城市的狂飆》(飾蘇康)等電視劇。

參與影視作品

1.冬日愛情 (1997) .... 編劇
2.天網行動 (1994) .... 導演
3.截殺香閣寺 (1996) .... 導演
4.問天何時明 (1988) .... 導演
5.黑色走廊 (1990) .... 導演
6.別無選擇 (2000) .... 導演
7.悠悠故人情 (1984) .... 副導演
8.火雲傳奇 (1994) .... 副導演
9.金陵之夜 (1985) .... 副導演
10.川島芳子 (1989) .... 美術(製作設計)
11.女皇陵下的風流娘們 (1992) .... 美工
12.黃飛鴻之王者之風 (2000) .... 副導演
13.電視連續劇《紅日》的編劇之一(2007)

主創影視簡介

王彪《紅日》王彪編劇
片 名:《紅日》
編 劇:王 彪 趙銳勇
導 演:蘇 舟
主 演:李幼斌 尤 勇
杜雨露 宋 佳 耿 樂 
故事簡介:
1947年蔣介石悍然撕毀和平協定,對解放區發動全面內戰。張靈甫率王牌主力整編74師從淮南攻到淮北,揚言三個月內解決山東問題,活捉陳毅和粟裕。
在這敵強我弱的態勢下,毛澤東延安運籌帷幄,作出戰略決策,將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併,組建華東野戰軍,集中兵力南征北戰,消滅蔣介石的有生力量。
張靈甫不顧死活,占據孟良崮,妄圖以中心開花、四壁合圍的戰法置我軍於死地,兩軍72萬人在小小的孟 良崮山區激戰三天三夜,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最後,沈振新部搭人梯攀上懸崖絕壁,攻占孟良崮主鋒,直搗張靈甫指揮部石洞。張靈甫負隅頑抗,決以殺身成仁卻被我軍亂槍擊斃。

皮影藝術團長

王彪,川北王氏皮影藝術團團長,“王皮影”的第七代傳人。王氏皮影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王彪11歲開始跟隨爺爺學皮影戲,練過一年的銅鑼,兩年的唱腔,都是很紮實的童子功,爺爺專門為他和弟弟王坊請的家庭教師。基礎功練好後,王彪才被爺爺帶著四方八鄉巡演,邊演邊學,終成“王皮影”的第七代傳人。

經歷簡介

王彪王彪(中)在表演皮影戲
2008年6月14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閬中皮影赫然入目。
王家於清康熙年間開始做皮影,歷代相傳。川北皮影一般分為土皮影、渭南皮影、王燈影(全國惟一以人名命名的皮影)。王燈影就是川北皮影創始人王文坤。上世紀80年代,王王文坤集各家之長,獨創川北皮影一派。1988年,還受邀到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成為迄今為止第一個登上金色大廳的中國農民藝人。

王氏皮影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他們已是第7代傳人,常年在閬中古城為遊客演出,其製作的皮影工藝品被國內遊客爭先珍藏,還銷售到成都、香港等地。

1999年,老藝人王文坤隨風仙逝,川北皮影在民間日漸冷落。為搶救這一瀕臨失傳的民間瑰寶,王皮影的後裔王彪、王訪繼承祖業,挑起了“王文坤家庭皮影藝術團”的擔子。
2002年初,王彪、王訪在成都皮影博物館趙樹同、趙洪父子的支持下東山再起。隨後,兄弟倆在成都、北京、杭州等地“耍”起來了。
皮影戲是世界上最早供人觀賞的幕影藝術,法國著名的電影史學家喬治•薩杜爾將之稱為“電影的前驅”。

在中國,它起源於晉代,到了明、清兩代則進入興盛和廣為流傳的時期,清朝乾隆年間,由到中國傳教的法國神父將之帶去法國,被譽為“中國影燈”。不久,它又橫渡英吉利海峽來到英國,很快就在英國各地盛行起來,被稱為“極有趣的藝術演出”。
2005年,王氏皮影開始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南衛視、東方衛視、香港鳳凰衛視、旅遊衛視、澳門某家電視台、四川電視台等6家電視台曾採訪報導。在“中國非物質文化紀念日成都文化周”,他們受成都博物館邀請現場表演。國家文化部部長孫家正等評價:王氏皮影是四川皮影藝術的佼佼者,是獨一無二的。德國一家政府機構看了之後很感興趣,想邀請王氏皮影到德國演出。

2006年,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將川北王皮影(王燈影)列為極度瀕危文化遺產類。

皮影製作

王彪皮影演藝中心
一個皮影人物的製作過程極為煩瑣,要經過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發汗熨平、綴結合成等八個基本步驟。最好選用4至6歲的母牛皮,在做之前先用乾淨的涼水浸泡兩三天,然後經過刮牛毛、肉渣等工序把牛皮刮薄泡亮,然後撐在木架之上,陰乾而成。還有更複雜的方法稱為“軟刮”。

皮影製作要求工匠的手藝必須熟練,否則刮出來的皮薄厚不均就沒法用了。後面的鏤刻等工序則要求更高,一個皮影人要刻3000多刀,多的要用30把以上的刀具。

但目前真正掌握皮影製作方法的人已經沒有幾個,一些老藝人使用的土辦法,會的人越來越少。比如一種很老的土辦法就是用土坯或磚塊搭成人字形,下面用麥秸燒熱,壓平皮影使其脫水發汗。脫水發汗的成敗關鍵在於掌握火候。過去藝人們掌握火候的土辦法叫“彈指點水”,就是用手指蘸水或唾液彈滴在熨具上,觀察水的變化,判斷溫度高低。既看水點所起泡沫大小的變化,也看水分蒸發的速度快慢。

大學教師

王彪王彪
1982年5月出生於西南的一個城市。中學就讀於四川師大附中。大學二年級開始在成都人民廣播電台實習,後在四川人民廣播電台做綜藝節目《答對無獎》的嘉賓主持。大學三年級赴祖國西部邊陲西藏開始了電視人的生涯,先後擔任過主持人、播音員、記者、欄目策劃、責任編輯等工作,現為西藏民族學院新聞學院、陝西國際商貿學院、鹹陽師範學院教師

個人簡介

1982年5月出生於西南的一個城市。中學就讀於四川師大附中。大學二年級開始在成都人民廣播電台實習,後在四川人民廣播電台做綜藝節目《答對無獎》的嘉賓主持。大學三年級赴祖國西部邊陲西藏開始了電視人的生涯,先後擔任過主持人、播音員、記者、欄目策劃、責任編輯等工作。最值得臭美的是曾專訪過中國教育電視台台長康寧和西藏教育廳廳長松和平。曾在《西藏教育》上發表過《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現為西藏民族學院新聞學院、陝西國際商貿學院、鹹陽師範學院教師,講授《播音與主持藝術》 、《新聞採訪》《廣播電視概論》《廣播電視新聞》《廣播實務》《電視新聞研究》《影視作品欣賞》等課程,編著有《播音員與主持人簡明教程》等。

個人經歷

2001年,任“青年會港穗、內地青年交流”策劃、總主持。
2002年,為四川木大木偶劇院展演作品《我美麗、我漂亮》配音。
2002年,演出作品《小雪春分》北京電影學院學生作品展中播出。
2003年,作為特派記者隨“西藏科教考察團”赴清海、甘肅等地採訪,受到自治區常務副主席(時任自治區副主席)吳英傑的肯定。
王彪王彪
2004年,獲四川省“省級優秀畢業生”稱號。
2005年,開辦“播音員、主持人培訓班”,其學生閻峰傑獲全國大學生主持人比賽“小金話筒”獎。
2006年,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進修。
2006年,獲西藏民族學院首屆課件製作大賽一等獎。
2007年,西藏民族學院教學技能競賽第一名,榮獲“西藏民族學院十大教學能手”稱號。
2007年,正式與深圳市九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合作,被聘為播音員。
2007年,正式加盟廣東“非一般配音”聯盟。
2007年,作為成都市青年代表,赴韓國參加中日韓青年交流計畫。
2007年,作為成都市代表,參加青年會全國“義工領袖”培訓計畫。

獲得榮譽

四川省“省級優秀畢業生”
前西藏教育電視台主持人、編導
西藏民族學院教師、“十大教學能手”
陝西國際商貿學院、鹹陽師範學院兼職教師
鹹陽市大學生辯論賽評審
深圳九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播音員
廣東“非一般配音”聯盟成員
浙江“金鑰匙兒童潛能培訓”顧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