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蟾岩遺址

玉蟾岩遺址

位於湖南省道縣壽延鎮白石寨村,發現製作粗糙的原始陶器,包括陶片和可以復原的釜形器。石製品有打制的砍砸器、刮削器、切割器及鋤形器等。還發現角鏟、骨鏟、骨錐與穿孔蚌器等。動物化石有28種哺乳類、27種鳥類、5種魚類、33種軟體動物。可以鑑定的植物有17種,其中有稻穀殼4枚。時代距今約1萬年。陶器的出現,豐富的石器與骨、角、蚌器及大量動植物化石。

基本信息

簡介

玉蟾岩遺址玉蟾岩遺址

玉蟾岩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發現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地理位置

該址位於湖南省道縣西北20公里壽雁鎮,是一處文化性質單純、文化內涵豐富的新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時代距今約10000年以前 。該遺址首次發掘在1993年,1995年第二次發掘,被評為199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遺址文化堆積厚1.2——1.8米,出土遺物主要為打制石器和骨、角、牙、蚌製品及大量的動物遺核,呈現出由舊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過渡的面貌,時代約在1萬年前。特別在兩次發掘中均發現有稻穀遺存,經專家鑑定為栽培種,尚保留野生稻、燦稻及粳稻的綜合特徵,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標本,刷新了人類最早栽培水稻的歷史紀錄。這也是探索稻作農業起源的時間、地點及水稻演化歷史的難得實物資料。此外,出土的火候很低,質地疏鬆,外表呈黑褐色的陶片,與江西萬年仙人洞等遺址出土陶扯均為中國已知最早的陶製品,對探計中國制陶工藝的起源與發展出有重要價值。還令人吃驚的是,在這裡發掘出大量的螺殼化石,而且去掉了尾端 ,這說明在古代當地人就懂得吃螺了。

人文歷史

玉蟾岩遺址玉蟾岩遺址

玉蟾岩遺址 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美合作發掘玉蟾岩遺址,是經國務院正式批准的。1993年和1995年,在該遺址連續發掘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標本和最早的陶製品,被評為中國20世紀最重要的一百項考古發現之一,引起世界轟動。據考古發掘隊中方隊長、省考古研究所所長袁家榮研究員介紹,此次發掘集中了當今世界上研究農業起源的最權威的專家,其中有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終身教授巴耶瑟夫等4位外籍專家,中國農業大學水稻史專家張文緒教授,以及來自北大、香港中文大學等高校和科研單位的專家近30人,發掘的主要目標是尋找稻作農業起源更早、更多的證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